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横城蒋氏宗祠 “起人文两朝义塾,绳祖武百世云礽。”近日,记者在东阳南市街道横城村看到,横城义塾纪念馆大门口立起了一块东阳市文物保护点石碑,碑上刻着“横城蒋氏宗祠”; 以“孝”、“勤”为主题的两幅墙绘覆盖了宗祠的整个立面,平添古朴与庄重。紧靠蒋氏宗祠的“九间头”和蒋氏别庙,也修缮一新。 蒋氏别庙与蒋氏宗祠仅一弄之隔,虽不及宗祠之宏伟,但也为三进三楹的院落,其建筑结构之精巧毫不逊色。据资料...
修复后的肇庆堂古建筑。市委报道组 蔡凤 摄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0月30日,来到东阳市六石街道北后周村肇庆堂游玩的杭州游客吴先生看到眼前的古朴庭院,不由得吟起诗来。肇庆堂古建筑群有500年历史,最近刚刚修复完成——北后周村1311名农民自发众筹2000多万元,让这座老民居建筑重现旧日风貌。 国庆期间,该村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一万多名游客。这个周末,古村又迎来了3个非遗传承...
两个人脚踩的填埋后的盗洞 日前,位于阳信县水落坡镇秦家村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台遗址遭盗掘,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在秦家村西北方向约一公里的秦台遗址,村内几位在此休息游玩的老人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盗洞是9月18日发现的,并在当天警方勘验后填埋,“因为白天来这里玩的人不断,应该是晚上挖的,有四五米深,很奇怪的是挖出来的土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 ...
昨天下午,东阳读者华柯爆料,在东阳市江北街道西兆庄村发现许多碎陶瓷片,可能是一个春秋时期的窑址。 下午4点多,钱江晚报记者赶到现场。华柯所说的疑似窑址在一条马路边的农田里,农田里挖掘了几条水沟。 华柯是东阳巍山高中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位考古爱好者。他说自己经常经过这个村庄,不久前这片农田挖了几条水沟,把土方都堆积在路边,他偶尔发现了许多陶瓷片,于是就留了心,在农田周边细细考察,发现果然隐...
“李宅原名蟾程,自明初定居至今已有600百余年。是东阳宗祠最大、民居最古、建筑类型最丰富的古村落,是活态的古民居博物馆。”昨日,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东阳城东街道李宅人李英豪说,李宅近日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实至名归。 古民居类型丰富、特色显著 李宅位于东阳城区东侧,据东阳市城区10公里。1994年,李宅村被评为“东阳市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李宅古民居群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日前,有市民向本报“每周聚焦”栏目反映:江北街道夏渠社区夏渠小区内的遗经堂和懋德堂,2004年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由于年久失修,如今部分横梁、壁砖等已破损,许多地方破旧不堪,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加以保护修缮。随后,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位于夏渠小区北侧相邻的遗经堂和懋德堂。步入遗经堂内,只见墙体倾斜、壁砖脱落,院子里堆放着杂物,墙角杂草丛生。走进后堂,前屋檐的木...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为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东阳博物馆推出了“我们身过的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活动一:木活字印刷“复活记” 6月4日,东阳博物馆邀请金报东阳小记者来到中国木雕博物馆,了解木雕技艺的前世今生。作...
“咚咚咚……”近日,虽然下大雨,但在东阳市画水镇紫薇山明代后期古建筑群“诒燕堂”内,工人们在忙着铺设地砖。紫薇山明代后期古建筑群,是以明代兵部尚书许弘纲府第为中心的建筑群体。环境革命正让这座跨越500多年的古建筑群重新焕发生机。 “全村一栋房” 案例被搬上哈佛课堂 紫薇山明代后期古建筑群有左、中、右三主干纵轴,以许弘纲的前后六进“尚书第”为中心,左右分别为其兄弟许弘纶的“大夫第”和许弘纪的“...
昨天上午,东阳市吴宁东路一工地内又出现了三枚恐龙蛋化石。经初步判断,它们应为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距今约8500万年,是草食性恐龙蛋。 直径约14厘米 出土过程中受损 “再挖半个月,肯定能挖到恐龙蛋。”上周末,该工地的工作人员葛先生对同事说。没想到,才过了两天,他的“预言”就成真了。 昨天上午9时左右,一位挖掘机师傅想在工地里铺条小路,他慢慢操作着机器,忽然,他看到了几块不一样的石头,立...
4月15日,由新昌博物馆和东阳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佛峙天姥——新昌大佛1500年纪念特展”在东阳博物馆开展。 2016年适逢新昌大佛建成1500年,在浙江省博物馆的组织策划下,集东阳、天台、萧山、绍兴、柯桥、上虞、诸暨、嵊州等10家文博单位之力,集中展示了102件珍贵的佛教相关文物,以纪念盛事。 展览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分为三个单元:佛现越地、东南佛土和佛光遍照,系统讲述中国佛教在浙江发展的历史脉...
在东阳市东阳江镇八达村,建于清末的古民居崇礼堂差点被拍卖拆除。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这场拍卖会发生逆转,崇礼堂不但没有“背井离乡”,反而被修缮一新,成了八达村的文化地标、吕氏后人的乡愁载体。 拍卖引出惊喜:所有者捐献古民居,竞得者承诺出资修缮 2015年2月,八达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卖方是崇礼堂的产权所有者嗣孙,竞买者有6个人,来自山外。 崇礼堂由八达村东平吕氏敦伦房祖先吕根水建造,距今...
腊月廿四,时值小年,东阳博物馆举办了《笔墨丹心——吴江博物馆藏南社书画展》,以此拉开新春精品展的序幕。 南社,是我国二十世纪初叶的著名革命文学社团。1909年11月13日,由陈去病、柳亚子、高天梅发起,成立于苏州虎丘张公祠,前后入社的俊彦有千余人。他们在追随民主思想、倡导反帝反封建的步伐中,用手中的笔和满腔的热忱激情洋溢地启智立说、诗画新学、慷慨酬和,抒发着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给后人留下了...
在东阳,有一个神奇的课堂特别受人欢迎: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儿园娃娃,大家都爱听;每堂课招收30人,但每次报名都超过百人。 这个课堂叫“非遗学堂”,由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东阳中国木雕城主办。每周六上午,由东阳市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通过讲解、现场体验等方式,让更多市民了解非遗知识。 从面塑到茶文化,作为东阳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习地,木雕城非遗学堂已成功举办10场,先后接待...
“东阳市南马镇上一座古桥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进行修缮。”近日,东阳市民方龙飞拨打《新闻三秒区》热线83186666时说。 方龙飞所指的古桥是南马老大桥,它位于南马镇南马村和泉府村之间,横跨南江,南北走向,是一座13孔石拱桥。南马老大桥建于1823年,距今已有192年历史,长162米、宽4.24米,纵联砌置拱圈,尖头桥墩,整体造型古朴优美,是南马的一处标志性建筑。 东阳市在...
东阳市政府正北面靠着一座山,2米宽的石头台阶直通几百米高的山顶,山顶有段石头砌成的圆形城墙,还有一段巨大石头墙,当地人称为“神仙桥”……当地文物爱好者,怀疑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古城遗址。 山顶有座圆形“城墙” 由天然石头砌成 10月12日下午,钱江晚报记者来到这座山下。带路村民介绍,几处山峰连在一起,如同一头马正在吃草。而发现圆城的这处山位置恰好在马背部,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 山不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