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导语:2011年12月26日,韩美林艺术大展在长达十年的酝酿后终于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大展展陈面积6000平方米,展出了集韩美林绘画和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四个门类的新作3200余件,展期为2011年12月26日——201...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12月15日,恰逢著名艺术家周抡园先生的家属将他的162幅经典之作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在捐赠仪式现场,记者采访到国家博物馆陈履生副馆长,他表示:对于私人捐赠,我们是积极的支持的态度,同时这也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我们国家地域很辽阔,文明传统源远流长,我们只有接受各界的捐赠才有可能扩大国家的收藏。比如和周抡园先生家属捐赠的162件作品同时期的还接受了一件西周早期重要的青铜器。当问...
论韩美林的雕塑 陈履生(微博) 韩美林(微博)艺术中的装饰性 一般来说,艺术家的胎性乃天生而成。但是,韩美林艺术中的装饰性深藏于每一个细胞中如同胎性的表现,却是后天的教育和一如既往的爱好所造成的。韩美林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在装饰艺术的造型和表现方面,耳濡目染于前辈的教导和示范,立定了厚实的基础。从此以后,他艺术中的每一个方面都饱含着浓烈的装饰性,包括传承文人艺术的“写”的水墨画...
陈履生(微博) 韩美林(微博)耕耘艺坛50余年,该玩的都玩过了,不该玩的也玩过了。年过七十之后干什么?说衰年变法吧,在21世纪像他这样的年龄好像还早了一点,许多比他年龄大的、80多岁的老先生们,还像小伙子一样雄心勃勃,不减当年。但是,他如果不变,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也不像他的脾气性格。这年头,审美疲劳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既关系到个人生活,又关系到艺术的发展和美学的方向。不过,这年头以不...
美林之美 ——韩美林的人体画略论 陈履生(微博) 韩美林(微博)的创造力让人们看到了个人在艺术创造方面的限度。 在60年的时间内,他涉足的领域有很多,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设计、书法、古文字等,这也让人们领略到了美林功夫的不同寻常。 因此,有人把他和毕加索相提,却没有或很少并论——因为这样的论述并非易事。确实,他和毕加索之间在创造力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各有优长。毕加索...
田新政对联“关塞岂无秦日月 将军独数汉嫖姚” 黄兴赠方声洞七绝诗“飞扬遥想汉将军,下马还书露布文。风卷黄沙歌出塞,燕然山畔纪功勋”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20件(套)辛亥革命名家的珍贵墨迹,包括书法和书札两部分。 从书法专业的角度来...
早报讯 “陈履生(微博)画集(iPad版)首发式”昨天在北京奥美零空间画廊举行。由澳门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陈履生画集》也同时发布,现场还展出陈履生的作品25幅。 《陈履生画集(iPad版)》精心甄选了陈履生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三十幅,不但全面地展示了陈履生先生的国画艺术,而且让人从不同侧面了解到陈履生先生的才情、性情和品格。陈履生,1956年出生,江苏扬中人,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副馆长。
讲座题目:眼前即景:艺术发现的魅力——从齐白石的蔬果画谈起 主讲人:陈履生 时间: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09:30-11:30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五层会议厅 参与方式:电话预约,免费参加 讲座人艺术简历: 陈履生,江苏扬中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
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重组而成的国家博物馆,在历时近4年的改扩建工程之后,自“复兴之路”长期陈列3月1日复展和 “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 3月24日开幕以来,一个接一个展览相继展出,接受社会的检验,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新国博除了建筑的恢弘之外,“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则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
近日,陈履生出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据他介绍,历时3年、投资25亿元改扩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重新开放,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除新馆建设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国博展陈方式、服务观念的变化。从过去侧重历史类收藏、研究、展览,转为历史和艺术并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衡考虑,将成为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 此外,于11月2...
云中五彩 490cm×196cm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是广东美术馆陈家泠新个展“神游”的策展人。关于这次个展以及陈家泠的艺术探索的意义,陈履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作了精辟的评价。 展览呈现新亮点 问:这次新个展有什么新的亮点? 答:陈家泠先生的新个展“神游”,是继2007年他的个展“灵变”、&ldq...
徐悲鸿 《愚公移山》 我今天要谈的一个关于中国书画传统的两难之境的问题。首先我给大家放一组幻灯片,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我们经历了二十世纪的发展,我们中国的绘画是什么样的状貌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或者当下,所以我想这是我们来思考中国书画传统最基本的切入点,这就是我们视觉的一个图像。 最早的两件作品,吴昌硕和齐白石的,因为他们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期我们的前辈如何继承晚清的传统,或者清代的传统,文化化...
前不久,某晚报的一位记者给我电话,说要采访我。我请他到笔者工作的中国美术馆来找。她问我美术馆在哪里?我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有跑文化的记者不知道美术馆在哪里?故问她有没有来过美术馆,她说没有。那么,她有可能是外地刚到北京来工作的大学生,就问她是外地的哪一所大学毕业的。她说是北京某大学毕业的。听到此,感到愕然。我就对她说,你不用来了。后来,我发现北京的大学生没有来过中国美术馆的并不是个别的,而且是普遍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