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月17日,法国艾德拍卖行以112万欧元(约合92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含佣金)拍出一枚乾隆“御书房鉴藏宝”玉玺。 就在上个月,英国邦瀚斯拍卖行迫于压力,决定不再拍卖被英国军官从圆明园掠夺的“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 每一次非法流失的中国珍贵文物在海外拍卖,都会引起中国公众的广泛关...
6年前,一起丹麦文物追索事件震惊中国文物界,如今,追回的156件文物全部划拨入列海南省博物馆,其中,两只珍贵且唯一存世的动物造型“寄寄老人”款陶象、陶牛成为当年破案的重要“证据”…… 这批划拨入列海南省博物馆的1213件珍稀陶瓷器,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延绵近8000年,宛若一部华丽的中国陶瓷史诗,带给海南人民一场文明鉴赏的盛宴。 文物为何落户海南? 今年春天,从国家文物局传来的...
揭秘 非法流失到丹麦156件追回文物全部入列海南,“寄寄老人”陶象陶牛助力“破案” 海外流失文物“定居”海南背后的故事 6年前,一起丹麦文物追索事件震惊中国文物界,如今,追回的156件文物全部划拨入列海南省博物馆,其中,两只珍贵且唯一存世的动物造型“寄寄老人”款陶象、陶牛成为当年破案的重要...
原标题 [追索流失文物难题重重:主体不明 跨洋起诉困难] 10月25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的网站上显示,11月8日一场主题是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会上,将拍卖“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拍卖行还附上了“出身证明”。已经泛黄的纸张有些支离破碎,但是其上英文明确记载文物由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1860年“从中国夏宫带出”。其中长宜子孙牌的估价...
近日,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如图)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让无数国人为之牵心。根据国际公约,被抢掠的文物都应归还原属国,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往往难以如愿。目前,就连禁止拍卖行在国外拍卖中国文物,也存在不小的困难。数以万计的圆明园文物流失海外,回归之路却异常坎坷。流失文物有家难回,到底难在哪? 1995年6月,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遗憾的是,“法不溯及既往R...
估价800美元至1200美元的民国时期“蓝釉描金印花粉彩开光壶”最终成交价高达1800万美元 乾隆玉玺“八徵耄念之宝”被伦敦苏富比以人民币4000万元拍出,却被行家认为是赝品 马首铜像拍出惊人的6900万元高价,是“爱国式竞买”极端例子 中国买家在国际上频频出手 天价艺术品却被行家定为赝品 在通货膨胀、金...
圆明园玉玺海外被拍卖 近日,圆明园一方玉玺在伦敦被佳士得拍卖。对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坚决反对拍卖海外流失文物。 据了解,5月10日,圆明园绮春园敷春堂玉玺在伦敦被佳士得拍卖,起拍价为420万到630万元人民币,玉玺表面有高温火烤的痕迹,极有可能是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掠夺走的文物。 去年10月18日,圆明园在罹劫150周年纪念日时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共同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
圆明园玉玺海外被拍卖近日,圆明园一方玉玺在伦敦被佳士得拍卖。对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坚决反对拍卖海外流失文物。据了解,5月10日,圆明园绮春园敷春堂玉玺在伦敦被佳士得拍卖,起拍价为420万到630万元人民币,玉玺表面有高温火烤的痕迹,极有可能是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掠夺走的文物。去年10月18日,圆明园在罹劫150周年纪念日时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共同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但时至今日,...
“瓷器爱国主义”是近来随着中国富人回购海外流失文物、被人们认识的一个新的词汇。在伦敦出席活动的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不赞成天价竞买。英国是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第一大失散地,仅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馆藏量就有3万五千件之多,居世界博物馆之首。而在上个月伦敦一家小的拍卖行的一个乾隆花瓶被中国买家以高达5亿多人民币的天价买走的消息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流失文物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将...
一、通过境外诉讼方式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背景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中国文物流失惊人,数以百万计,精品即达几十万件,涉及数十个国家。其中一部分是战争情况下被抢走的,另有很大一部分是近年来通过非法走私途径流失海外的。①欧洲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国家就是英国,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馆为最,该馆收藏有数量极丰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代表性文物有汉代玉雕驭龙、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敦煌绢画和文书等。 ...
记者专访有京城收藏界“黑马”美称的周凡先生 记者:最近为了纪念圆明园事件149周年,国家发起了“寻找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活动,您怎么看这个活动? 周:这个事情我觉的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宝贵的圆明园文物,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海外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一些爱国人士将圆明园流失文物“兽首”拍卖下来,捐献给国...
圆明园正在启动一项“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调查行动。说是“大规模”,其实就是一个成员不过9人的团队,包括5位专家和央视《国宝档案》摄制人员。之所以被解读为“大规模”,大概与工作的开创性有关,这是圆明园罹难149周年以来的首度专家调查;可能与调查覆盖区域有关,据说要走遍美国、欧洲乃至日本的重要博物馆;也可能与圆明园管理方的献礼期...
图为《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局部) 圆明园寻找海外流失文物活动日前启动。11月,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清华大学专家等将奔赴第一站美国,尽可能摸清在美国的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情况,并通过影像资料等形式,将这些远离家乡的中华国宝带回故乡。 散失文物至少150万件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其...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圆明园兽首从不大受人关注到人尽皆知,从20年前价值1500美元到如今拍出1400万欧元天价。 一波多折的戏剧性、圆明园的历史特殊性,以及中国人第一次以法律方式追索100多年前流失的文物,使事情迅速上升为一个引发全球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 中国外交部、文物局相继发出声明,全民热议,人们以对文物空前的热度关注两尊兽首的命运。这似乎已远远超出了其作为圆明园海晏堂一个建筑构件本身...
编者按:就在国人为是否天价回购圆明园铜首像而莫衷一是的时候,另外一个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人也面临同样的困难,——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被强盗们掠夺或走私到海外,无法收回。面对这些散失的文物,他们是如何对待的呢?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无数记录该国历史和文化发展轨迹的珍贵文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埃及的大量文物流落到海外。面对此景,埃及感到了切肤之痛,采取各种措施让这些文物踏上回家路。 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