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主办:墙美术馆 赞助:中国当代艺术基金 策展人:吕澎 特邀批评家:殷双喜、何桂彦 艺术总监:冀鹏程 展览地点:墙美术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CCTV新址南侧(原中央工艺美院内) 展览时间:2009年11月15日—12月14日 开幕式:2009年11月15日下午3:00 研讨会:2009年11月15日下午4:00 展览简述: 毛同强是中国当代美术界一位具有代表性的...
“民丰村自发捐赠了这么宝贵的一批文物,是北仑博物馆的一大收获,其中这张明嘉靖年间的地契经历了近450年的历史变迁,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可能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内发现的最早的纸质地契原件,就是在国内来说也属于较早的。”昨日,北仑博物馆馆长冯毅在春晓镇民丰村周家祠堂内的文物捐赠仪式上向记者介绍。 近日,北仑区春晓镇民丰村在整理村资料时发现了清代宗谱60余本、明清地契一批。民丰村原名...
对研究涞滩古镇历史文化以及明代丧葬习俗等有重要意义 墓壁上的石刻图案。 古墓发掘现场。通讯员 黄理 摄 罕见的石质买地券。 因为修路施工,合川区涞滩镇二佛村一处200余平方米的古墓群得以重见天日。昨日,古墓群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共出土9件瓷制生活器具和一块刻有文字的石质买地券。专家推断,这是一处明代晚期普通百姓的家族墓群,对研究古镇历史文化和明代丧葬习俗有重要意义。 ...
近日,开阳县文物普查组在双流镇双永村苗族村寨瓜瓢寨一袁姓苗族村民家中调查发现了清代地契、税票和诉状等文书百余件,时间跨乾隆初期至清末150多年。 据当地苗族村民介绍,瓜瓢寨苗族以袁姓和王姓居多,他们自称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来,至今已在贵州居住600多年,由于长期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通婚,他们逐步接受苗族文化,并与苗族人民融为一体,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苗族抢婚、跳圆及桃花、刺绣等习俗。 瓜瓢...
昨天,昌平区文物所接到南邵村村民刘印顺的电话,称其家里有一方方砖,是从南邵村以南的施工工地发现的,砖面上有朱砂文字,可能是文物。区文物所赶紧派人前往,经鉴定为明代买地券,俗称“地契”。 买地券为方砖制作,其上有阴刻朱书文字,竖向18行,每行文字不等,从可辨认的文字可辨认出:“大明宣德九(1434)年”和“北京顺天府昌平县南邵村般若寺...
目前市面上地契种类繁多,“老”“官”“红”地契最具升值潜力。 近段时间,深圳楼市遇冷,然而在藏界,类似于现代房产证的古、近代产权证件――地契,却以其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日益崭露头角,成为藏家瞩目的新贵。 拍卖市场地契走俏 我国虽是世界上出现地契较早的国家,但以前地契却不太受藏家重视。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地契走俏以...
近日,焦作市民韩文聪在修葺老家旧居时,从一个破旧的木匣中意外发现了许多字据、账单之类的东西,其中多数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契。经过整理,地契分为6个时期,共24份。迄今年份最远的为乾隆年间,最近的为民国四年。24份地契中,年份为清朝的居多,记录了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宣统、民国共6个时期的土地交易情况24份地契,横跨157个年头。从乾隆年间至民国初期,恰如一段保存完好的土地交易档案。其中一份早期地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