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8日,黄骅市一处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再次发现墓葬。黄骅市文物保护部门随即组织人员对施工区域附近进行了考古勘探。 据悉,5月13日,黄骅市曾在郛堤城外西北方湿地公园内发现战汉时期的墓葬群。墓葬群位于地面约2米深,墓向为正南、正北,呈东西排列,全部为瓮棺葬形式。墓葬有大约6处,2处损坏严重,文保部门对其余4处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黄骅市文保所所长张宝刚介绍,此次发现的墓葬群距离上次发现的墓葬群约3...
画像砖上的人物,除了武士,还有两种形象,分别为戴冠的士人和戴头巾的平民。冠和巾的区别是冠有长长的冠缨和结缨后垂在下巴底下的垂緌,巾则没有。古代礼制规定, 只有士以上的成年男子才有资格戴冠,平民只能戴头巾,据此我们可以判别砖上人物的身份。 这块画像砖上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人头上戴的是冠,中间两人头上戴的是巾。 画像砖上的人物,除了武士,还有两种形象,(分别为戴冠的士人和戴头巾的平民...
去年,发生在秀洲的大名人沈曾植祖孙三代墓被盗一案,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嘉兴、秀洲两级公安机关启动合成作战机制,经缜密侦查,很快侦破该案,并抓获了以张某等为首的跨省盗窃团伙。本报今年4月曾就该案庭审情况进行过报道。昨天,记者从秀洲区法院获悉,该院已对12名被告一审宣判,10名被告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至二年不等,并处罚金。另,管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
近日,芮城县公安局重拳出击,顺线追踪,一举打掉了以董某、王某为首的涉嫌盗挖古墓葬犯罪团伙,抓获罪嫌疑人11人,缴获仿真手枪1把、文物15件及盗挖古墓作案工具30余件。 5月8日,芮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古魏镇董某涉嫌盗挖古墓葬。接到举报后,刑警大队迅速组成专案组,对这一线索展开调查。专案组民警经过20多天的走访调查、摸排线索、蹲点布控,全面掌握了董某等人涉嫌多次盗掘古墓葬的犯...
6月14日,延安召开全市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推进会,延安公安机关去年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17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46人,收缴涉案文物484件。今年以来,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6起,追缴各类涉案文物24件。 此次推进会由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和延安市公安局联合举行。会上,延安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袁武科通报了去年以来至今年5月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情况。据悉,2015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17...
根据村民的描述,市文保所工作人员推测,四十年前在邵林村发现的这座墓葬,是明代中晚期典型的竖穴土坑木椁浇浆墓。 浇浆墓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明代中晚期江苏地区的墓葬形式。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家贺云翱教授的研究证实,三合土是由三份石灰、二份沙子、一份黄土,用蓼草液拌和,趁其半干半湿状态时填夯于墓穴中,形成致密坚固的保护隔离层。 这种独特的尸体防腐技术,使得江苏南京、泰州、镇江、淮安等...
近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木萨尔县白杨河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60多座分属商周、春秋战国、汉代前后和唐宋时期的墓葬,出土陶、铜、铁、石、玻璃器等100多件(组)文物,并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疆内首枚方形铜镜。 考古人员认为,这枚方形铜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和丧葬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次考古发掘队队长张杰介绍,这枚方形铜镜出土于编号为M21的竖...
【摘要】在汉水中上游地区南朝系大型砖室墓及河北、山西出土的东魏、北齐大型砖砌单室壁画墓的墓室中,出土一种戴尖角帽的胡人画像砖或俑。现有证据表明此类文物在墓室中的含义,与古时方相氏于大丧时开路驱邪镇墓的作用有关。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腊日村人戴胡头逐疫的记载,可知用胡人代替方相氏为南朝荆楚风俗。在1957年出土的河南邓县学庄南朝系画像砖墓中,胡人画像砖与墓室仪仗画像砖、仪仗俑,共同构成一个墓葬...
这是一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江边台地,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可能还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台地就是巫山神女的诞生地;同时,在这片土地之下,还埋藏着数十座从商代到明清时期的墓葬。 昨日,作为我市文化遗产宣传月的重磅活动之一,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专家来到正在发掘中的巫山高唐观遗址。 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在哪里?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高唐赋》中写道:“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楼之台...
2016年5月31日下午,汉阳陵博物馆特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刘振东做《西汉墓葬等级制度概论》学术讲座,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及陈列保管部、宣教部等部分职工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振东有着多年的考古工作经验,对古代墓葬制度和形制的发展、演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墓葬的研究涉及面极广,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的许多科学史关系密切,但作为古代社会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墓葬制度、亦即丧葬礼制...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一幅宋代初期的墓葬壁画修复完成。磁县文物保护所创新使用“切割砖体”技法,历时1年半,成功提取还原了这幅反映北宋历史风貌的千年壁画,为研究古代墓葬壁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壁画是宋初大将韩令坤墓葬壁画,2014年初在磁县磁州镇西来村一处道路施工现场被发现。壁画位于古墓的甬道东壁,为出行图。修复后的壁画长约2.1米,宽约1.8米。画中有7个人物,均戴官帽、腰带、手...
在湘潭县易俗河镇大鹏西路附近的一处小山坡上,考古专家例行调查时发现了一座战国古墓,并进行了抢救性挖掘。5月24日下午,墓葬挖掘工作结束,考古专家对墓葬的封土堆进行了解剖,并从中挖掘出陶鼎、滑石璧等随葬物品。 经专家初步考证,这是一座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墓葬,是呈规则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南北朝向,墓穴长约4米、宽约2.6米、深度为4米左右。发现这座古墓时有盗洞,盗洞内有一些明显是晚期的物件,根...
近日,在成都市天府新区的考古工作中,十多座唐宋墓葬里出土了不少新奇文物,除了一盘象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外,墓主还将一些陶器也带进了古墓。铜镜、文官俑、武士俑、人首蛇身的宋三彩陶俑等,都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得以重见天日。 在一处墓室里,一个陶狗保存完整,陶制的狗蹲坐在圆盘上,身体微微前倾,能够看出是“中华田园犬”。在出土文物中,圆形的青铜镜也让人猜测这位墓主是否为女性,不过,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的谢队长...
遗址首次在矿冶遗址发现墓地,揭示了矿冶生产的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相关信息。一椁一棺墓和随葬青铜、玉器的宽边长方形小型墓规格高于其他墓,墓主身份可能为矿区较低层次的生产管理者或高等级矿师。这些为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乃至中国古代矿冶生产中的人力分工和技术种类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墓葬区与近几年在岩阴山脚遗址发现的洗矿尾矿堆积场、选矿场、35枚矿工脚印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同时代同地区的较为完整的矿冶产业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