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天从海南省文体厅获悉,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中,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处。 此次巡查工作,由多个省市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执法督察队,航程400公里,潜水220小时,潜水260人次。在珊瑚岛东侧投放了目前最先进的水下机器人在40米水深进行了海底探摸,在国内尚属首次。共调查水下文化遗存24处,线索3处,其中复查12处,新...
在海南省博物馆二楼“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如梦如幻的展厅里,市民和游客纷纷在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前驻足,陶醉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里。“美丽的南海,是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水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南海水下文物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说。 黎吉龙介绍,从1996年至今,海南先后8次对南海水下文物...
今天从海南省文体厅获悉,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中,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处。 此次巡查工作,由多个省市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执法督察队,航程400公里,潜水220小时,潜水260人次。在珊瑚岛东侧投放了目前最先进的水下机器人在40米水深进行了海底探摸,在国内尚属首次。共调查水下文化遗存24处,线索3处,其中复查12处,...
“寸金寸木”的红木投资热度连连攀升,30余个树种都可称红木,价格却天壤之别。商家混淆概念一律当上等红木卖、优质红木低劣红木组合卖的“财路”有望终结。8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布的红木家具新国标将正式实施,投资者若发现产品有问题,将有规可依。 海南黄花梨90%是假的 “海南黄花梨自明晚期已基本没有了”,武汉收藏家协会古玩专委会会长吴兴平介绍,这是因为海南黄花梨成材需...
黄花梨“后继有林” 现在市场上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基本上都源自明清时期,当时的过度砍伐,使得300年才成材的珍贵树种如今一木难求。 黄花梨由于本身生长周期长,特别是可用于制作家具的心材转换速度极为缓慢,是造成黄花梨稀缺的主要原因。由于历代连年过度采伐,目前在海南岛已经很难看到天然黄花梨野生林,只有小片人工栽培的黄花梨。 近日,由中国紫檀博物馆馆...
图片资料 本报讯7月24日上午10时40分,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三沙市永兴岛隆重举行。海南省三沙市新的邮政日戳也于当日启用。 新启用的邮政日戳戳面文字为“海南三沙 营业”,此举意味着永兴岛上以前使用的“海南西南中沙群岛 营业”邮政日戳已成历史。同日,三沙市还启用了新的邮政编码。以前永兴岛的邮政编码是573100,三沙市成立后,邮政编...
7月21日,记者从海南省文体厅了解到,海南省文物部门通过多次西沙水下文物调查,已发现南海古代文化遗存和水下文化遗存123处,水下不可移动文物遗存39处。 根据西沙地理和文物埋藏现状,海南文物部门在西沙群岛按照60米等深线的范围将北礁、华光礁、玉琢礁、永乐礁等四个礁盘划定为遗址保护区。 海南省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省文物部门已经申请省级和国家级经费用于西沙群岛上的古迹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本报讯 (记者黄晶)记者从省文体厅获悉,经历多次西沙水下文物调查,考古人员迄今已发现南海古代文化遗存和水下文化遗存123处,已核定的水下不可移动文物遗存39处。 据了解,我省文物部门正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将在西沙建立海上监管平台,加大管理力度,稳步推进西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根据西沙地理和文物埋藏情况,我省文物部门在西沙群岛按照60米等深线的范围划定北礁、华光礁、玉琢礁、永乐环礁4个遗址保...
由于成材缓慢、大料难得,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在明末清初就已接近绝迹。据业内专家介绍,清宫曾经储存了一些黄花梨木材,在乾隆退位时用去大半以置办“乾隆花园”,在袁世凯登基时则彻底用尽。黄花梨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若干物证和一个传说。 海南黄花梨基本绝迹 海南黄花梨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是在1963年上海博览会海南...
新华网海口7月16日专电(记者 伍鲲鹏)记者从海南省民政厅了解到,海南省沉香文化协会近日在海口正式成立,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10名。 协会共设海南花梨、沉香和香料三个研究所,同时还将筹建海南香文化博物馆,对沉香文化进行整理和传承,预计将于今年十月完成。 据介绍,该协会是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并接受海南省社科联业务指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旨在团结、教育、引导海南沉香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守...
由于海南黄花梨大料基本绝迹,目前均采用一些旧家具老料制作,在元亨利的工厂内,老工人会经过多道工序制作海南黄花梨家具。 由于成材缓慢、大料难得,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在明末清初就已接近绝迹。据业内专家介绍,清宫曾经储存了一些黄花梨木材,在乾隆退位时用去大半以置办“乾隆花园”,在袁世凯登基时则彻底用尽。黄花梨从此“销声匿迹”...
由于成材缓慢、大料难得,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在明末清初就已接近绝迹。据业内专家介绍,清宫曾经储存了一些黄花梨木材,在乾隆退位时用去大半以置办“乾隆花园”,在袁世凯登基时则彻底用尽。黄花梨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若干物证和一个传说。 海南黄花梨基本绝迹 海南黄花梨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是在1963年上海博览会海南代表团的药材展区。当时有专家在深山老林里发现了少量海南黄花梨野生树木,但...
“海黄”在海南岛的地理分布是及其广泛的。海南岛各县包括今天的三亚、万宁、陵水、文昌、琼海、临高、儋州、琼山、定安、澄迈及西部、西南部地区的“黎峒”中均有分布与生长。历史上虽有溜山国、暹罗、真腊、占城、交趾、安南、南洋或南海诸蕃有 “花梨” 或 “花黎木”的记载,但没有任何科学检测或其它资料证明此种...
2012年春节前后,四川彭州农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中发现了据称价值超过1200万元的乌木,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至今持续发酵……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鉴定,吴高亮发现的这批乌木确认为隶樟科的桢楠,即俗称的“金丝楠木”。在市场上,树种为金丝楠木的乌木是最贵的。1200万价值并非毫无根据。 近年来,对稀缺木头的收藏热度丝毫不逊色于璀璨珠宝。由于珍奇木头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甚至更为文人雅士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