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记者从黄骅市吕桥镇郑口村的唐墓发掘现场获悉,工作人员已完成墓葬墓室的清理工作,并对两处墓葬进行填埋。据悉,此次发掘工作顺利,一大一小两处墓葬共出土文物5件。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介绍,经过勘测发掘,在蓄水沟里发掘出的两处唐墓,一处是圆形砖室墓,一处是长方形的砖棺墓。其中,圆形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葬总长5米,直径2.5米。根据塌落的墓顶痕迹推测,这是...
●壁画年代:唐代 ●出土地点:安阳市 ●收藏单位: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壁画宽1.02米、高1.42米,出土于安阳的唐代赵逸公壁画墓,描绘了一个站在帷帐后的贵妇。贵妇虽面容姣好,但眉毛画得斜着耷拉下来,如同“八”字,脸蛋儿上又画了两道斜着向上的粗红线,整个面部显得颇为悲戚。 这是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的啼眉妆,不仅流行区域广,而且流行时间长。关于这种装扮,白居易在《时世妆》一诗里进行了批判,认...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近日,河北黄骅市博物馆接到吕桥镇郑口村民报告,于村东排水沟内发现一处古墓。黄骅博物馆工作人员会同省文物研究所对墓地进行勘查并开展了抢救性发掘。 据悉,此次抢救性发掘古墓两座,南面墓葬为长方形砖室墓,长1.8米,宽约50公分,内部空间较窄,墓内发现一具人骨架,但破坏严重,出土器物有黄釉碗1个,青釉罐1个。经推测此墓为迁葬墓。北面墓葬为圆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
机桶 古代消防装备 消防船 赖晨 有道是:建业千日功,火烧当日穷。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频繁发生、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因此,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火政。 周 火政官与举火礼 《甲骨文合集》刊载的第583版、第584版两条涂朱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隶主的三座粮仓。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 据《周礼...
《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3期 摘要:“毁墓”是唐代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现象,本文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唐代毁墓实证人手,分析了毁墓行为的实施主体、动机及期望达成的效果。又以唐昭容上官氏墓为例,通过考古发掘遗迹,试图还原唐代毁墓的具体做法。毁墓暴尸这种看似有悖常伦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心理威慑因素。唐代当权者自武则天开始,就运用毁墓手段彰显其价值观,成为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展现...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黄骅市吕桥镇郑口村的唐墓发掘现场获悉,工作人员已完成墓葬墓室的清理工作,并对两处墓葬进行填埋。据悉,此次发掘工作顺利,一大一小两处墓葬共出土文物5件。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介绍,经过勘测发掘,在蓄水沟里发掘出的两处唐墓,一处是圆形砖室墓,一处是长方形的砖棺墓。其中,圆形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葬总长5米,直径2.5米。根据塌落的墓顶痕迹推测,这是...
《古生物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对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地层进行微体古生物、孢粉、Rb/Sr、Ti及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发现唐代早期地层中有海相硅藻、有孔虫、鱼类骨骼化石、水蕨孢子等存在,结合岩性特征,判断其应属与海相通的河流低能或静水沉积环境。孢粉、Rb/Sr、Ti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表明该区唐代气候整体温和湿润,至宋代逐渐变为温凉。孢粉和磁化率代用指标指示遗址区自唐代以来受人...
在河北黄骅市,几日前的一场大雨冲出一处唐代墓葬,文物部门决定8月上旬进行抢救性挖掘。 墓葬位于黄骅市吕桥镇郑口村,7月25日一场大雨后,当地村民张金强在村东的蓄水沟里发现了一些青砖,明显和村里平常盖房用的红砖不同。 “当时我觉得可能下边有别的东西,于是拿了铁锹在青砖旁挖了挖,挖出一个碗和一个破损的罐子。”张金强说。 在黄骅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挖出的两件物品。碗为青釉碗,基本完好,呈暗黄色。罐...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 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考古现场,水渠蜿蜒曲折线条灵动。 记者7月13日从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了解到,在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的通锦路,发现一处修建于盛唐时期的人造园林遗址,考古研究员认为该遗址很可能是成都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 今年3月,中铁二局项目在通锦路3号施工,成都市考古队开始抢救性发掘。截至7月上旬发掘结束,共发掘约2500平方米的遗址,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全长90米的唐代砖砌沟渠和一处人工池...
2015年7月15日,成都考古队近日在成都通锦坊建设工地挖掘出土一唐代生活遗存,估计是五代时期的万佛寺。此次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期间发现了丰富的汉代至明代文化遗存。共清理出1口水井、3条沟渠及1座池塘等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生活用陶瓷器和少量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及建筑构件。 2015年7月15日,成都考古队近日在成都通锦坊建设工地挖掘出土一唐代生活遗存,估计是五代时期的万佛寺。...
唐寿州窑黄釉瓷枕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艺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瓷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瓷器的品种也愈渐丰富,中国的瓷器在整个世界上一直都熠熠发光。在众多的瓷器中,别具一格以青色为主的越窑发展也非常突出。唐代时期的越窑,工艺也为历代之最,非常精湛。那么,如何鉴定唐代的越窑瓷器呢? 造型与纹饰 唐代越窑的造型,从总体上看廓线明快,秀雅端巧。碗的造型,从早期越窑的深腹型,逐步演变为敞口、斜腹的浅腹型。初唐的平底器或假圈足,到了中唐时...
7月12日,成都市考古队宣布在成都通锦路一建筑工地,发现精美唐代园林遗址,疑为成都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一角。 这处园林遗址呈三面环水形态,水渠蜿蜒,设计精巧,造型典雅。在上世纪50年代,此处工地附近曾出土200多尊佛像,因此被疑同为万佛寺区域。从清光绪年间开始,成都便陆续在万佛寺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佛造像,佛教中的阿育王像,迄今仅在成都才有出土,其中7件就来自万佛寺。 通锦路遗址的发现,可以佐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