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31日,第二届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隆重开幕,来自中国以及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东帝汶等11个东南亚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印度尼西亚前国会议长马尔祖基、泰国前国会主席兼下院议长颇钦·蓬拉军及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穆克坦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发表致辞并出席配套人文交流活动。由中华文化...
在目前的紫砂壶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紫砂壶屡见不鲜,包括紫砂茶宠等附带品的收藏亦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的不亦乐乎,而纯手工紫砂壶的身影却很少见,相对于普通模具工艺制作的紫砂壶,纯手工紫砂壶的制作完成需要技艺精湛的工艺师的全程配合,非凡的气度使得纯手工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倍高一筹。 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那就是工艺师在手工制作过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相对于模具制造的紫砂壶而言,纯手工的紫砂壶...
近日,一位姓童的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带着他多年来最得意的紫砂壶藏品——黑泥砂珠壶,来到了香港皇家国际。童先生在了解完公司的相关概况后,对这款紫砂壶作了十分详尽的介绍并决定将自己的藏品入驻皇家国际的展厅。 谈到诸多的紫砂壶,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的宜兴紫砂壶可谓一枝独秀,在紫砂壶制作中处于名优的垄断地位。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之精粹,可以...
西洽会期间,大唐西市博物馆举办了《紫韵悠长——中国宜兴紫砂壶展》,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参观者。 本次展览共展出130把精美紫砂壶作品,其中大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的精品力作,蕴含着极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展览还邀请到国家级大师现场演示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并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普及紫砂壶知识讲座,让观众了解中国紫砂文化历史发展,领略宜兴紫砂壶作品的艺术魅力。
紫砂壶的市场及收藏队伍遍布全国,但至今对于紫砂壶的识别还是很模糊的。有的人注重看制作者的职称名号,殊不知政出多门,要得到一个职称名号的渠道太多,有些连根本不会做壶的二道贩子也变成“大师”了。 国家级的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说:“大师的作品就一定是大师级的吗?”言下之意是有些“大师”做不出好作品。确实,就算是名画家的作品也不乏泛泛之笔的应酬之作,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爱壶、赏壶、玩壶、藏...
吴月亭段泥紫砂壶作为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具有很大收藏价值,名家吴月亭作品更是一壶难求,《吉祥梅花壶》可为藏品中的“贵族”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它优良的实用功能和收藏价值,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 吴月亭,清道光年间一代紫砂壶大师,祖籍宜兴,善制壶,玉雕刻,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吴月亭所制作的紫砂壶堪称传世...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到了明代中叶,逐渐形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紫砂艺术。与其他泡茶的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长时期水的滋养,紫砂壶能形成"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于是就有了 "紫玉金砂"的名头,这也是紫砂壶让众多收藏者爱不释手的独特魅力所在。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遗传, 再加上当地人民的勤劳淳朴, 宜兴作为陶都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拥有着七千多年的制壶历史,宜兴紫砂产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亲历...
紫砂壶样式繁多,各有特色,不仅富于民族风格,而且用开水沏茶具有冬不易冷,夏不炙手和泡不走味,贮不变色,盛夏不易发馊等特殊功能。所以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忍释"的称颂,高士名儒更视其为"拱壁",特别推崇,极力提倡,因而紫砂壶成了盛行的上品,数量多,流传广。 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饮茶已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当时的饮茶方式均...
资料图 图源网络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周容《宜兴瓷壶记》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而瑞草名泉,性情攸寄,实仙子这洞天福地,梵王之香海莲邦。审厥尚焉,非日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悄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因考陶工陶土而为...
东方之冠金玉紫砂壶茶具 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
"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就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图:紫砂壶精品"西施壶"欣赏 民国年间,由紫...
昨天,我市首家民办紫砂壶博物馆——洛阳星月紫砂壶博物馆正式开馆,爱好收藏和研究紫砂壶的市民又多了一个鉴赏、交流的场所。 洛阳星月紫砂壶博物馆是经省市文物部门批准、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一家民营专题博物馆,由伊川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民间收藏艺人马宗林创办。该博物馆分上下两层,面积400余平方米,共分现代紫砂展厅、南瓜元素田园风格展厅、竹元素展厅、民国紫砂展厅、明代紫砂展厅、清代紫砂展厅、珍品展厅7...
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泱泱华夏的典型符号。一杯香茗在手,漫卷诗书欲狂,说的是茶的趣味、论的是茶的品性,品的是茶的格调,细细品茶被称为是最儒雅之事。紫砂器的制作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多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清代宜兴陶业进入全盛时期,是紫砂壶艺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装饰艺术发展到了又一艺术巅峰。手工工场的出现令分工日趋细密,技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