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南京市文广新局获悉,南京今年将启动汤山猿人洞、大报恩寺、明故宫、牛首山和清凉山石头城等五大遗址公园的建设,这些遗址公园将于2014年前后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据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光亚介绍,汤山猿人洞发现的南京人头骨化石,将南京的人类活动史提前至约35万年前,结合汤山本身的温泉、慢城等资源,这处大遗址公园将在未来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规划方案已经完成了国际招标,目前...
象征着美貌和地位的氏族首领面具、装饰着贝壳的化妆舞会面具、残酷割礼仪式所用的面具……8月2日,130多件来自中部非洲的面具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非洲大陆是火热的、多彩的,更是神秘的。面具可以说是非洲文化神秘的代名词。中国戏曲中也有着体系完整、数量丰富的脸谱。与中国面具文化相辉映,非洲面具艺术具其鲜活性。 “今天展出的面具都是弥足珍贵的。”中非部落仪式专家马克·费力克斯在...
8月2日,“神灵的艺术”来自中部非洲的面具特展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馆举行,特展将于8月3日起正式开展,展期至11月6日,展出地在南京博物馆特展馆8展厅。 据了解,本次特展,南京博物馆从比利时引进了来自非洲中部的共计130多件面具、服装、乐器,并配备了与面具相辅相成的音乐和影视资料,其中一部分展品曾在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博物馆中展出,但大多数展品都是首次面向世人公开展示的珍品。 在展...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工作室里,赵树宪正在介绍自己的作品。 戴上眼镜,1954年出生的赵树宪熟练地一手拿蚕丝、一手拿铜丝,手指上下翻飞,一条绒条就出现在他手中。从最初的普通摆件到大件艺术品,再到创新制成京剧中的经典绒花点翠头面,赵树宪每年都要求自己突破一点、创新一点,一双巧手促成着老南京绒花技艺的“花开不败”。 赵树宪自称“手艺人”,他极其看重这份手艺,坚守43年而爱不释手;他也极其慷慨,...
南京开启“烧烤”模式已有两个礼拜,在大家呼喊“离不开空调,挪不开脚步”时,记者发现,南京各博物馆的人气不降反升。虽然如南京博物院各个馆内是清凉一片,但要经过服务中心拿票、再走到艺术馆、历史馆等的路途上,还是骄阳似火。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四方游客的热情。上周五,南博室外气温显示40摄氏度,各个馆内都是游人如织,孩子尤其多。记者了解到,如六朝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甘家大院)暑期都开展了丰富的互动活动和亲子...
国宝级文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自40多年前首度公开展示以来,公众就只能看到“萧何”这一面。吴小宝摄 自四十年多前首度公开展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江苏省国宝的代表之一“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就只露过“半边脸”。“严禁走出国境,严禁展示背面,严禁称重……”今天,记者获悉,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网络“人气文物榜”中,这尊精致无比的元代梅瓶,在种种禁令保护之下,神秘程度直追世界级艺术品达...
亚洲最大铁路综合枢纽——南京南站进站厅最醒目处,“南京设计廊”开张半个月,展销30多名南京新锐设计师的500多种文化创意文创产品,其热度不输炎炎烈日。徐州小伙李汶浩边逛店,边发朋友圈,感叹“这里好文气”。 南京文化家底之殷实,令国内多数城市难望其项背。依托雄厚的文化资源、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南京发力建设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1.7万家小微文创企业拔节生长,12大文创功能区列阵出发……当创...
昨天起,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公开征集立法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在南京政府法制网立法征集意见栏目全文刊登,市民在8月1日前可在线提交意见。 对濒危项目特别关注 为保护南京市的非遗项目,条例草案提出,市、区人民政府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还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 对于濒临消失、活态...
省侨办向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授牌 7月26日,“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南京浦口区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举行,省侨办副主任杜伟、南京市侨办副主任谈德荣、浦口区文广局局长何晓萍等出席。 仪式上,朱杰宣读了《关于增设求雨山文化名人馆为“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的通知》,何晓萍介绍了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谈德荣介绍了南京市在发挥当地华教基地作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昨天下午,南京人大网站举行第二十九期“金陵民声—热点网谈”活动,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来到栏目现场,与广大网友围绕“‘非遗’保护”话题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奇参加活动。 外国友人来江苏进行“非遗”调查需提出申请 “最近在看网剧《老九门》,剧中来自美国的裘德考先生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来到中国探访古...
张大千的《荷花图》 书画展一角顾炜/摄 炎热的夏天,去哪里消暑?南京博物院特意推出了夏季四大新展。 昨天下午,《草木有情——方若琪先生书画作品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式开展。与此同时,分别以荷花、傅抱石东欧写生、清代对联、胡小石临摹历代书法名迹为专题的展览,也已正式开展。展览现场,大家不仅可以欣赏到张大千的《荷花图》,还可以看到乾隆亲笔题写的对联。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夏季...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南京泥人……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已列入国家、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45项,但不少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公众知晓率低、推广局限、传承人“断档”的局面。今年下半年,南京将制定出台《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望通过立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 目前南京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5个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
7月下旬,南京人大网站“金陵民声——热点网谈”栏目将围绕“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与网民在线开展互动交流,回答网民提问,听取意见和建议。为此,南京人大组织开展了此次在线调查,期待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感兴趣的市民请于7月19日至26日期间,登录南京市人大官网(http://www.njrd.gov.cn/index.html)参与问卷调查。
在溧水石湫,隐藏着一座建于清代的老祠堂——魏氏宗祠。这座对普通南京人来说鲜为人知,却在文物爱好者圈子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古建筑,被誉为溧水乡间的“木雕博物馆”、溧水最美的祠堂。可惜的是,魏氏宗祠长期以来缺乏保护,屋顶破损、垃圾遍地,保护状况堪忧。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魏氏宗祠即将启动维修。 大门两侧有八字影壁气派不凡 “主题南京”微学术创作小组是一个在网上非常活跃的文物寻访...
2014年8月一度开放的南京科举博物馆,目前正在按规划进行后续建设。昨天记者探访发现,与最初开放时相比,未来博物馆外观上最直观的变化在于明远楼前的方形水潭,变成了“天圆地方”的造型,与两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巨幅书法长廊呼应。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明远楼前将现“天圆地方”造型 科举博物馆建设分两部分实施,首先是明远楼以南、以西部分,主要是修缮保护部分号舍和明远楼等遗存;之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