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相关链接:胡欣:我与女书的故事8月28日,中国“女书习俗”抢救保护研讨会暨“女书文化记录工程”项目结题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妇联副主席洪天慧、省政协副主席刘晓以及国内外女书研究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女书习俗,主要在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中传承,并为妇女所专用,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现存的性别文化,女字、女歌、女红及其传承的民俗构...
8月28日,中国“女书习俗”抢救保护研讨会暨“女书文化记录工程”项目结题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妇联副主席洪天慧、省政协副主席刘晓以及国内外女书研究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女书习俗,主要在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中传承,并为妇女所专用,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现存的性别文化,女字、女歌、女红及其传承的民俗构成了丰富而立体的女书习俗,在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妇女学...
农历七月半的中元节正逐渐遗失,民俗专家说中元节作为一个民间的节日,它已经很淡化很淡化了,但作为一个习俗可以保留,让它自生自灭。 “七月半鬼乱窜。”昨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传说这天阎王爷会打开鬼门关,让众鬼夜出地府至阳间游走,故称“鬼节”。 忌夜游、忌捡路边的钱、忌晚上晒衣服……或多或少,网友们都能讲出一些 “鬼...
“梦里有一江清清的水,飘着我思念的船;好像我那快要遗忘的家,我要回去看一看。”8月23日,在美丽的丹霞山下,波兰女孩LVZANNA、美国小伙DANIEL和MATT三人与中国姑娘李娟共同用中文唱起了资源民歌《世外桃源》。 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河灯歌节的演出活动中,他们还与波兰小伙MLKOLAY、中国女孩陈孝丽一起,随着脍炙人口的美国歌曲《Chicken Dance》(中文名“小鸡跳舞”),跳起了欢快...
以“中国情人节”的名义,今年的“七夕”热闹非凡。 “可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民俗学家翟鸿起不以为然:“织女和牛郎都有两个孩子了,这能算是情人关系吗?”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影后,还有一个尴尬的̶...
木棉绢花将寄往台南参加七夕节展览 今年珠村将恢复贴“七夕符”习俗,贴上此符保佑一家幸福 七夕将至,昨天,有着“乞巧第一村”之称的天河区珠村收到了一份来自台湾台南的“礼物”——“七娘妈亭”。而珠村也准备回赠本村几位80多岁乞巧婆婆手工制作的“红木棉”。2010广州乞巧文化...
“泰礼好!”走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热情好客的畲乡人会用畲语向你问好。“泰礼好”意为汉语“大家好”。 景宁位于中国东部省份浙江的西南山区,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为了让这个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浙江通过立法鼓励这个民族自治小县以各种容易传承和传播的方式,保存或展示畲族民间文化和生活习俗。 日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这个条例表示,提倡自...
羊肉,一般是寒冬的美食。但在沪郊奉贤的庄行地区,大伏天吃羊肉、喝烧酒,却是古来相传的独特饮食习俗。目前,这一“伏羊”习俗已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一习俗为载体的“上海庄行伏羊节”,也已成为沪郊一个固定的年度农家旅游活动。 据奉贤区旅游部门人士介绍,伏天吃羊肉、喝烧酒是庄行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独特饮食文化,沪郊有相传的俗语称作“千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文化活动处有关人士近日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选调赴澳门展演的相关春节民俗文化节目。 据悉,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将于2011年春节期间在澳门举办安徽、河南春节习俗展演。此行到歙县是根据文化部推荐,重点对 “徽州春节习俗”“叠罗汉”“打秋千”“大刀舞”等民俗文化节目进行考察体验。澳门方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倾听现场介绍,对歙县丰富的历史遗存、悠久的民俗文化高度赞赏,并表示将...
6月16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广西博物馆6月16日至30日推出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端午节的民俗文化,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端午节。 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市民可参观“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观赏百越文物精品,届时还将有讲解员现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端午节的习俗,朗诵端午节诗选等。此外,市民还可参观文物苑,参加包粽子比赛(每人可包两个粽子),...
茶马古道上 陕西省紫阳县不仅盛产富硒茶,还是我国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至今知之者不多。 唐贞元末年,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开始茶马贸易,产于汉中、安康的“山南茶”成了朝廷以茶易马的首选,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中亚等地。明初,茶马贸易达到全盛时,陕甘茶马古道主要路线为:经紫阳、汉阴、石泉到西乡,再过洋县、城固、汉中、略阳,进入甘肃徽县,然后从古河州临夏出境。 紫阳的瓦房店为...
海沧蜈蚣阁和闽台两地保生大帝文化习俗紧密相连。相传,当年保生大帝吴真人一生行医救济百姓,大多以蜈蚣为药引,后人为表达对他济世为民高尚品德的敬仰,自发形成了蜈蚣阁这种祭拜民俗。 蜈蚣阁过去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游行,现在已经是文艺踩街的特色形式之一。每年保生大帝的诞辰,海沧一些村庄都会组织“蜈蚣阁”艺阵到青礁慈济宫“挂香”。其中,海沧街道东屿村的蜈蚣阁尤其有名。表演者用多节“阁棚”连接成总长约150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