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丰富广大龙江观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传统,3月31日,《寒食春雨思故人 绿野晴天万木春——清明节特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清明节特展》共展出文物42件(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
饶河县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桂叶形石器 3月31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七十九——桂叶形石器特展》。该石器出土于黑龙江省饶河县,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距今一万三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在饶河县小南山出土的部分玉器和采集的桂叶形石器均属新石器时代礼器,在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1965年,饶河县中学的学生在小南山遗址发现桂叶形石...
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 “黑土地上迎新春,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二月二”之“春耕大典”表演启动仪式和首场演出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 本次“春耕大典”已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连续多年在“二月二”民俗节期间,贴合“二月二”“春耕大典”这一传统民俗主题,为观众呈现的精彩剧目表演。参与此次演出的所有主创与演职人员均由黑龙江省博物馆各部门职工担任。 黑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逐步加大对传统民俗...
黑龙江省博物馆“春耕大典”表演。 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 “黑土地上迎新春,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暨龙博剧社——“二月二”之“春耕大典”表演启动仪式和首场演出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 自2月1日至3月10日举办的为期40天的2016年度黑龙江省博物馆“黑土地上迎新春,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完美落幕。据统计,仅在春节一周内,就有五万余人次到省博参观;在为期40天的民俗特展期间,省...
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普晒家底”系列展——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封诰展、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钱币展、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兵器特展、黑龙江省博物馆藏碑帖特展陆续亮相。这些特展展出的精美而珍贵的藏品,几乎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封存沉寂多年,能够重见天日源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自2009年至2015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黑龙江省博物馆完成了对馆内珍藏...
“古风古韵古城,依山依水依兰。”2月25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每月一县”系列展之“依兰特展”。 依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幅员4616平方公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在这里聚首,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在这里汇入松花江。三山聚首、四水交汇的优越地理条件,使依兰自古以来就成为东北边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96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依兰历史悠久、山川壮美、物华天宝、...
22日,省博物馆里洋溢着元宵佳节浓浓的节日气氛。百余盏造型精美、璀璨夺目的花灯,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 在灯展上,“走马灯”花灯,造型采用中国古典的宫灯样式,引人注目。花灯内部装有小型电机,通电后花灯自行转动,极具创造性,透过纱帘还可以看见里面的喜庆图案,做工精美。“猴年大吉”花灯,以大嘴猴为原型制作,花灯造型卡通,形象逼真,惹人喜爱。 据了解,本次花灯展是省博举办的第六届手工花灯展。由哈...
黑龙江省博物馆 “每月一星”——《冰河时代的巨兽——猛犸象》特展。 22日上午,黑龙江省博物馆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七十八——《冰河时代的巨兽——猛犸象》举行开幕仪式。 本次展出的猛犸象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在我国东北广大地区沉积地层中,出土大量的、种属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构成了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其中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遍布整个黑龙江地区。黑龙江省境内猛犸象—...
日前,黑龙江省博物馆第12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在该馆开班,来自哈尔滨市的68名小朋友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 培训期间,博物馆相关科室专业人员向小学员们系统地讲解了有关历史、自然以及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博物馆宣教部专业讲解人员为小学员们进行了基本功训练、讲解礼仪及语言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小小讲解员将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在省博物馆各陈列展厅为广大观众进行专业讲解。 自2010...
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普晒家底”系列展之“馆藏封诰展”“馆藏兵器特展”“馆藏碑帖特展”等陆续在亮相。展出的珍贵藏品封存沉寂多年后重见天日,受益于该馆开展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 据了解,自2009年至2015年底,黑龙江省博物馆完成对馆内62.6617万件藏品的普查任务,占全省普查份额的70%以上,与2009年的10.7956万件藏品登记数量相比,新增藏品数目50多万件。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冬季寒冷且漫长,民众室外可参与的文化活动非常少,因此冬日室内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黑龙江省博物馆于2月1日举办“黑土地上迎新春,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当天,省博物馆举行了多项系列活动,包括:《年俗——猴年民俗展览》开幕式;博物馆教育系列活动之二十四节气互动活动启动仪式;书法家现场书写春联、福字及木版年画现场制作并免费赠送活动启动仪式;龙...
唐代彩绘十二生肖红陶人形猴俑 黑龙江省博物馆《“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七十七——唐代彩绘十二生肖红陶人形猴俑特展》1月28日在省博物馆举行。继红小学的14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展览与活动。 俑,即所谓的偶人,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俑的出现大概是在商代晚期,到清代初年消亡绝迹,造像形式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嬗变扩展。本次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所展出的是于1964年在坝墧王家坟...
近日, 黑龙江省博物馆 枫叶 小镇分馆对外展出《古生物化石及 熊展 》。本次的两大部分展览是在原有的《生态生命生存——贝林标本之美洲动物特展》的基础上又扩充的陈列展览,展馆陈列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展览第一部分是《丛林总动员之熊出没》特展,共展出12具熊骨架标本、9只熊剥制标本、2只熊塑化标本。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科包括九种:大猫熊(大熊猫)、眼镜熊、棕熊、美洲黑熊、北极熊、亚洲黑熊、阿特...
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灵长类动物特展》。 为丰富黑龙江儿童寒假文化生活,加强博物馆宣教平台建设,1月14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北方森林动物园联合举办“学生寒假系列特展”之《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特展》开幕式及2016年寒假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开班仪式。 2016年寒假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开班。 猴是灵巧聪明的象征,猴作为灵长类动物,浑身透着一股机灵活泼、滑稽有趣的劲儿。猴是生物学上与人类亲缘最近的...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碑帖特展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化遗产资源、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工程,也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2月29日,《“一普晒家底”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碑帖特展》在省博物馆举行。 黑龙江省博物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之际,对馆藏碑帖进行细致鉴定、分类、整理、建档,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使众多珍贵的碑帖藏品得以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