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彩陶钵,高9.6cm,口径21.3cm。 钵敛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渐敛,小平底。橙黄色泥质陶,表面打磨光滑。钵内、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绘纹饰。钵内饰以底为中心的漩涡纹,外壁为波浪纹,口沿为三组菱形网格纹。此器造型饱满,图案线条流畅,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器。 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彩陶特别发达,而且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马家窑类型彩陶造型有壶、罐、瓶、钵、盆...
彩陶弦纹瓶,口径8cm,足径6.5cm,高21.5cm。 瓶陶质,敞口,束颈,鼓腹,腹下渐收,平底。器表光滑,上腹部彩绘弦纹六周,纹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此类弦纹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常见纹饰。
《雕塑》2015年03期 【摘要】本文对新石器时期马家窑陶器于造型特征、造型风格、造型语言、纹饰方面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马家窑文化有代表性的陶器在造型语言方面的特点,总结传统雕塑造像观的成型与变化,以利于中国传统雕塑文化的造型语言的深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造型轮廓;造型风格;造型特点;纹饰 【基金】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传统雕塑造型观研究》(项目编号...
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古文化遗址发现而得名。它是受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与仰韶文化关系密切但又有一定差异,因此有人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据测定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余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以洮河和湟水的中下游为中心,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马家窑文化的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多以泥条盘法制成,焙烧温度在1000℃左右。器物种类有钵、瓮...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甘肃定西临洮的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10个探方均已挖掘到文化层。据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介绍,预计到11月这里将有最新考古发现。 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马家窑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片和完整无损的彩陶器。此后,著名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顾颉刚、裴文中、夏鼐等专程到马家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1949年,夏鼐正式提出“马家窑文化”的命名。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分发达,纹饰...
小撇口、削肩、鼓腹、平底。器身呈棕红色,为泥质红陶,口沿与腹部以红黑双色彩绘蛙纹图像,纹饰连续、清晰,虽有氧化褪色,但总体彩绘尚保存完好未有脱落。 马家窑文化陶器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及其以西地区,上下延续千年左右。因其主要地域是在黄河流域沿岸,因此民间俗称其为“黄河彩陶”。马家窑文化按其地域以及出土器物的特征来分类,又可细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小坪子、半山、马厂五种类型,陶器多为夹砂红陶或夹砂灰...
甘肃省发现马家窑文化窑坑遗存 8月23日,甘肃省定西市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堡子坪一处窑坑遗迹发现窑壁及火道遗迹。该研究院在此地同时发现14处同类遗迹,这是首次发现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200年)如此集中的窑坑遗存。 本报记者 程伟光摄
许多马厂类型的陶瓷上,对称的两面画着驾水神灵,而另两面画着圆圈形的田园,意在表达田园受到了驾水神的保护。从马家窑彩陶画上,我们了解到,在马厂类型的这一时期,水患是对先民们的最大威协,迫切要求制服水患是当时社会的最高呼声和社会最大需要。正是这种社会思潮和现状,才孕育和造就了三皇五帝之后用疏导之法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研究马厂类型时期的彩陶瓷器时,我们发现它的图案虽然简洁,但表达的思想和社会内...
彩陶四球纹瓮 据兰州晚报报道:本报报道“百名盗墓贼挖山寻宝贝”一事后,引起各方关注。近日,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博物馆以及永登县多家文化单位对苦水镇周家庄被盗墓葬进行了现场勘查。据介绍,这些墓葬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永登县博物馆馆长张玉中说,此次发现的墓葬群为马厂类型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和凸字形墓两种,葬具有木棺和垫板。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侧身屈肢葬、二次葬、俯身...
记者7日从甘肃金昌市金川区三角城遗址文物保护小组处获悉,当地一砖厂在取土推开3万平米地表时,发现大量破损陶片,经初步分析,属马家窑文化马厂时期。 三角城遗址是一处集西周至春秋时期城址、窑穴、祭祀坑为一体的大型遗址,面积约430万平米,此次发现地靠近该遗址300余米处。 据保护小组工作人员介绍,从村民推土出现的陶片、骨渣推断,此处为墓群遗址,面积南北长1500余米,东西300至500米不等,...
点击小图查看详细 ■ 返回
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窑文化遗址首次在黄河支流洮河上游被发现。 新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磨沟村北侧,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之前的村庄建设和平田整地中破坏严重,考古人员对其中的700余平方米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一批马家窑时期的壕沟、陶窑、窖穴和灰坑等。 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毛瑞林介绍说,一座保存较好的窑址的发现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成果,该窑址由窑区、临时居...
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高37.7cm,口径13.8cm,底径14cm。 壶唇口,直颈,口部置两个对称乳钉装饰,溜肩,鼓腹,腹中部对称置双系。下腹陡收,平底。以红、黑两种色彩描绘纹饰,里口用黑彩描绘弧形纹;颈部以黑彩描绘连弧纹两周;肩、腹部主题纹饰用红、黑两彩描绘漩涡纹四组,漩涡纹内为菱形几何纹;肩部粗弦线及漩涡连线,边缘饰细密的锯齿纹。胎质细腻,表面打磨光滑。据...
半山类型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和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500年(约4650年—4350年之间), 分布在陇山以西的渭水上游、兰州附近的黄河沿岸到青海贵德盆地,及黄河支流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河西走廊的永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区.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1923年,安特生在兰州购买了一批出自洮河流域的史前彩陶器,主要是半山、马厂时期的。之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