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南境内就出现岳州窑,烧制青瓷,主产地在今湘阴境内的湘江边上。随着陶瓷制品越来越被民间所接受,岳州窑产区也逐步沿湘江向上游发展扩张,至隋唐间抵达现在长...
点彩执壶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最初的造型由青铜器发展而来,作为一种酒具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日用生活器皿,执壶在唐宋元明清的各个窑口均有烧造,且极具时代特征。唐前期器呈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壶体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 蚌埠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长沙窑点彩执壶(见图)。该壶口径5.5厘米,底径9厘米,高28...
专家教路: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也有人称之为“铜官窑”,窑址于1956年被发现,1964年进行了重点发掘,1983年再次进行发掘。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至迟在唐宪宗时期(公元806——820年)开始烧造,一直延续至晚唐五代时,盛行了140年之久。 长沙窑的产品,以碗、盘、壶、罐、盂为主,品种比较单一。后期除增加冼、枕、盏托盒等日常用具,前期腹体圆浑,短颈,短流。至晚唐五代时期,其腹...
中国的彩瓷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有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唐代创制的三彩瓷和以釉下彩绘闻名于世的长沙窑彩瓷,以及唐钧花釉瓷等,均以其色彩丰富、气象万千而成为古代艺术宝库里的珍品。唐代的彩釉瓷因其色彩绚丽、精美绝伦,又历史久远,存世量不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凡。于是,市场上以假充真的赝品就层出不穷,收藏者务须认真鉴别,谨防上当。 在唐代的彩瓷中,长沙窑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始烧于初唐...
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1973年10月下旬,在扬州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1973年10月下旬,在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唐 代扬州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国内外贸易中心之一,正因如此,扬州出土的陶瓷文物极...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出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高2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8厘米。该壶为大口,圆唇外卷,短直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双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饰模印椰枣纹贴花,上涂褐色斑块;胎色米红,外施白色化妆土,没上化妆土的部分颜色青黄,形成鲜明对比;通体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薄、开细小片,釉色均匀,略有垂釉现象;器内...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高18.1cm口径9.1cm定...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瓷器闻名天下,品种丰富,造型多样,不仅有青釉点彩执壶等生活用具,也有青釉点彩水盂等文房小件。本文要介绍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1),也是精巧可爱、美观实用的文房用具。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高5.2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全器塑一卧兽伏于一台面上,兽似狮而无狮之威猛,身体蜷曲,四爪伏地,尾巴卷垂,圆目竖耳,憨态可掬。通体施青釉,...
图1 图2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瓷器闻名天下,品种丰富,造型多样,不仅有青釉点彩执壶等生活用具,也有青釉点彩水盂等文房小件。本文要介绍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1),也是精巧可爱、美观实用的文房用具。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高5.2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全器塑一卧兽伏于一台面上,兽似狮而无狮之威猛,身体蜷曲,四爪伏地,尾巴卷垂,...
汉唐以来,湖南的湘阴至石渚一带是古窑址的中心地区,东汉三国时,湘阴就创烧出有名的青瓷。闻名于“青竹寺”和“铁角咀”,逐渐发展到“樟树”和长沙望成的“石门矶”等地都在生产,一直到隋代,湘阴的成关镇仍然是湖南烧制青瓷的中心。到唐代时,窑口的发展沿湘江逆流而上,向湘阴南部铁角咀(岳州窑)延伸,逐渐发展到长沙地区的铜官(铜官窑)和石渚湖(今长沙窑)一带。 汉唐前的青瓷也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到生产彩...
众所周知,唐代诗歌以其气势的恢宏、内容的博大,声韵的优美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在那个浪漫与辉煌的时代,诗不但可以入歌、入戏、入画,而且还被以各种工艺技法广泛地铭刻、书写到金银瓷等器皿之上。唐代湖南长沙窑生产的陶瓷器上,就常常用诗文书法来美化外表,开创了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的先河。笔者收藏的这只青黄釉执壶就是一件极具典型性的例证。 此壶高22.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
近日,“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展。这场由北京市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主办,北京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博单位承办的专题展览,展出了湖南省文博机构收藏的长沙窑瓷器、窑具173件(套)。 据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介绍,今年适逢长沙窑考古发掘六十周年,这一展览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展览不仅展现了长沙窑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新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
中国文物网讯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这是一首描绘长沙窑烧造盛况的诗。兴起于八世纪末、九世纪初的长沙窑,将南北釉上、釉下彩融为一炉,成为彩的集大成者,打破了当时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初步形成青、白、彩三足鼎立之势。——我国陶瓷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品种,在其遗址被发现60年后首次赴京,于北京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示173件(套)展品。2016年7月23日,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湖南...
图1 图2 图3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叫“铜官窑”、“瓦渣坪窑”。长沙窑是在湘阴窑的基础上开创的,始于中唐,盛于晚唐,终于五代。为唐、五代时期的南方地区重要的民窑,是烧造青瓷的窑场之一。从考古资料显示,长沙窑产品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土,而且在国外也有大量出土。1998年—1999年间,在印尼爪哇岛东北部,打捞出唐代货船“黑石号”,出水瓷器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