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造假行为,促进艺术收藏行业诚信建设,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收藏家协会全力打造了一套完善的文化产品、艺术品鉴定溯源系统。5月21日,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溯源系统发布仪式在京正式启动。 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溯源系统发布仪式正式启动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博物馆原馆长戴志强,首都博物馆钱币专家何林等人出席了启动仪式,来自收...
玉这玩意儿,出自昆仑山,但一出了和田似乎就不是“玉”了。所以您现在看到的所谓“玉石”,大都不是什么正经和田料,有“岫岩玉”、“独山玉”、“东北黄料”、“密玉”、“江苏玉”、“京白玉”、“青海料”、“青田石”、“俄罗斯白玉”、“阿富汗白玉”、“巴基斯坦白玉”、“韩国白玉”,等等,说道实在是忒多了。至于还有用什么“英石”等矿物质代替的,最次的得说是用玻璃或者树脂合成出来的就更甭提了。从八辈祖宗那时候说...
古代青铜器的器型雄伟、纹饰瑰丽,在数千年悠久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近年来国内青铜器的价格一路狂涨,过去曾被走私出境的青铜器正在源源不断地回流。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
苏州乃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明清时代出了不少名家。有钱人家附庸风雅,慕大名购书画,往往不惜重金,因而吸引奸诈的画商。伪造之风愈演愈烈,冒出大批赝品,时称“苏州片”。有些伪作竟出自名家的子孙、亲友和弟子之手,如王涞(茗醉)仿好友沈周的画,世人说他的山水“割其名而托之沈以传”;吴应卯(三江)仿其外祖父祝允明的字,人们骂他“忘记了祖宗”。苏州专诸巷钦氏父子兄弟齐上阵,专门伪造宋元以来大家的书画,如宋徽...
在书画收藏和投资中,古代书画是门槛最高的,所以也成为造假最泛滥的一大“灾区”。 2016年春拍,国内古代书画行情明显升温,但是赝品泛滥现 象也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藏家的警惕。在近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若论被造假最多、最滥的古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恐怕应算其中一位了。查看一 下拍卖数据,郑板桥书画的拍卖成交金额仅排在八大山人和文征明两人之后,位居第三。之所以屡被造假,既因为他是“扬州八怪”...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大意是说,在一次非常正规的拍卖会上,有件“文物”以天价成交,但随后便有懂局的人指出,这件所谓的“老东西”实乃是件“假东西”,绝对是下套蒙事儿的。此言一出,各方立刻掐作一团。“专家”称这简直就是对学问的羞辱,有本事你告官去!拍卖公司本身为当事者,却装出一副和事佬的面孔,说古玩市场从来就是这规矩,哪有光捡漏的,玩鹰的让鹰啄了眼,只能自己认倒霉!在下在那篇小文中质疑的,就是拍卖...
书画造假,自古即有,而今,小小的一条以文化命名的书院门,就造假而言竟有“江西帮”和“河南派”之别,但不管哪帮哪派,技有小别,目的大同。你只要去,要谁的字有谁的字,要谁的画有谁的画,而且档次有高低,价格分廉昂。要是那个书画家用的是专用纸,不好意思人家用的就是你用的专用纸。前一段时间听一个拍卖行的朋友说他们老板从北京运回来价值近2亿的字画,用的是防盗的车,还雇用专业的保镖,也是,内容一旦空泛乏味,人家...
所谓“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皇家御墨”伪作,是指自很早以前开始就有人借“历代帝王或皇室成员笔迹”的名义炮制与兜售书画伪作,使得此类伪作成了被流通与收藏较多的一种“货色”。从种种迹象表明,自古到今,似都有批量生产这种伪作的手工作坊存在。这类成品特征明显:它们的或字或画,不管尺寸的大小、幅式形状如何,均有一方又大又红的粗边印章钤盖于“额头”处,若论成品的赝制质量如何,那倒是因“产地”而异了。 ...
此次再接着讲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作伪。大家知道,书画“完全佚名”与其他类型的书画赝制术相比,作伪显得相对较便捷。而在该类型共四种具体造假手段中,有一种“便捷中的便捷”造假方式,它实际上不用去动笔,就光以作伪人(或策划者)的“眼”和“手”就能造假,即只要对或真或假的通常是名气略小些的某名家真迹或伪作进行局部“匿迹”的加工,便可完成一件伪作的全部赝制过程,这就是书画“完全佚名”之“挖款章...
“增容”系“增加内容”这四个字的字面缩写,其意是指在(原本系)名家真迹作品中偷偷添加进少量冒充性笔墨的局部作伪招术。 此作伪方式的诱因抑或与当前书画市场上“约定俗成”的书画购藏“理念”有关。许多书画经营者或非专家型收藏人士,他们对某一件名家作品“好”与“不好”的评价往往是以画面内容的多与少及章法的满与空为衡量“标准”。如对于某人物画名家的作品,多数人都最好要收藏到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还要...
与名家作品色彩作伪的“无中生有”手法相比,其他类型的色彩造假的发生概率相对要少。此次,我们接着再讲书画色彩造假法之“添加”作伪。 “添加”是指原先某名家作品画面上除墨色以外已敷上了若干颜色,或许因其只是轻薄的淡彩,造假者(或策划者)主观上认定其色彩尚不够“醒目”,于是画蛇添足般地进行“添加”色彩的作伪,这就导致画作的面孔像被重新“喷涂”一般,不过这在鉴藏行家眼中那绝对是不伦不类。要判断被...
今天我们再来揭示与以往似曾相识的“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伪作。凡是涉及到“挖款章”造假,其“惯例”都是先到市面上去物色接近于某大名家手笔的“小名家”的或真迹或伪作成品,待取得“坯本”后,便将原作或伪作中的题款和名号印章挖去,另重新钤盖上或真或伪的被作伪名家的名号章或其他闲章。于是,一件“新”的伪作便这样被“改头换面”般炮制出来了。 正是由于赝造“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挖款章”伪作...
话说到克隆性质的各种赝制术,故然现在它们的仿造程度偏高、欺骗性较强。但任何一件克隆出的伪作,不论其怎么逼真,只要那件母本原作有朝一日被“曝光”,其真相便“水落石出”。因此,从古到今,就一直有作伪人在实践着一种不借助母本来操作、不留下“铁证”、妄图让赝货形成“死无对证”(收藏界俗话,指仿得好且找不到母本作证明的名家赝品,即使鉴定结论被颠倒也令人难“辩”是非)情形的书画作伪方式,它就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谁是造假的祖师爷? 根据韩非子的记载,赵武灵王和秦昭王可以算是造假的祖师爷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说:“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 ‘主父常游于此。’”就是说,赵武灵王让人搭架子在石头上刻上巨大的脚印,然后在旁边注释说:赵雍到此一游。后人若糊涂,往往就会被骗了——哇,原来赵武 灵王是个巨人啊!同样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道:“秦...
近年来,全国多地以发展经济之名“毁真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加快消失;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又在“造假古董”。这种“杀鸡取卵”的荒诞之举,何时休?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应怀敬畏之心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 2014年,国家文物局选择10个县区的文物消失速率进行遥感监测后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平均消失率达4.7%,呈加快趋势。 94岁的文物专家谢辰生致力于文保工作7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