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众孩童用门票换领了年画后,现场用水彩笔涂起了颜色。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 昨日上午,南越王宫博物馆举办新春特别活动“涂色年画”。图为孩子们用门票换领年画后现场涂色。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 昨日上午,中山四路南越王宫博物馆里举办了新春特别活动——涂色年画。到现场参观的观众凭门票即可现场“创作”年画一幅。不少家长带领着小朋友自己动手完成了画作的填色,现场溢满了浓浓年味。 ...
图为观众在首博观看《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 鸡年春节期间,174项特色活动将在京城大小博物馆轮番举办,吸引市民在过节期间了解、体验、享受春节传统习俗。 日前,首都博物馆《金鸡唱晓——博物馆里过大年》开幕,90余件与鸡有关的文物亮相,其中涵盖陶瓷、青铜器、玉器、绘画等多个类别。这已经是最近一周之内开的第4个鸡年文化展览了。另外3个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分别是《凤鸣朝阳...
“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这是五十三岁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772—846)写给同僚的诗句…… 辞旧迎新之际,诗人特别感受到时间的迅疾如快马流星,扬长而去;幸而新年正月里假日频频,友朋相聚的快乐,拂去他感时伤怀的些许惆怅。 白居易的新年假期究竟有多少呢?依唐制,内外官吏在节日都有休假,譬如唐玄宗时期就规定,元正和冬至各给假七天。这七日的安排,似乎与现在自除夕开始休息不同——敦...
2016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包括展览、讲座和互动游戏等在内的系列活动,吸引上百万民众走进博物馆享用文化大餐。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近百家博物馆春节期间共接待观众145.9万人次。其中,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41.6万人次,国家博物馆接待观众10.8万人次,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接待观众21.6万人次,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接待观众7.4万人次。 在众多优秀展览中,国家博物馆推出...
年画《水漫金山寺》 春节将至,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年画的情景。 那时,每到腊月,村里的大喇叭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忽然响起来:“社员同志们,供销社来年画了,供销社来年画了……”瞬间,这声音就传遍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年味儿就扑面而来了。 年画买回来后,家里会把院落、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新年画。 那时我还没上学,不认识画上的字。母亲告诉我,你看这画上,又有莲(花),又有鱼,所...
首都博物馆的《大圣来也》带着浓浓的年味儿等“猴”市民;国家博物馆的罗马尼亚珍宝展带来黑海边的异域风情;北京大观园将举办元妃省亲仪仗表演还原《红楼梦》中鼎盛场景……春节期间,各个博物馆将拿出看家绝活,推出63项活动为市民带来年味“文化大餐”。 2016年是丙申猴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形象早已家喻户晓。首都博物馆在2月至3月将推出猴年生肖展。这是首博第九年举办生肖展,展览通过图片、文字等形...
虽然春节年年过,但仍有许多人以为,过春节就仅仅是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时间,因此,除了对除夕这一天的习俗特别熟悉以外,其他与春节相关联的习俗,慢慢地也就变得模糊。其实,春节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便开始有了。 腊月二十三 祭灶 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
2016年2月8日是中国传统新年,中国已经逐渐进入新年前的节奏。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一年一度的中国狂欢节又来了,一起来看看“中国年”有什么来历?猴年关于“猴哥”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年是个啥样? 中国“年”为何物? ...
春秋时期青铜器“鱼龙纹盘”内壁上的鱼纹 明刊本《列仙传》中“琴高骑鲤” 汉画石像中的“鸟食鱼”代表生死崇拜 过年时,不论是饭桌上还是墙壁上,几乎家家都少不了“鱼”,即所谓“年年有余”。古人为何如此青睐“鱼”?除了讨个“鱼”之谐音“余”的好口彩,还包含着丰富的鱼文化:比如古代药铺招幌要挂鱼,寓意“愈”;古人钥匙要制成鱼,取鱼“不瞑目”的习性来辟邪镇宅;古代房屋山墙“悬鱼”,取义“如鱼...
故宫文化产品:宫廷赐福八帝钱。 故宫日历。 故宫文化产品专卖店门前贴着新推出的“福桶”产品宣传海报。 游客正在浏览故宫文化产品。 福桶。 一幅康熙题写在景阳宫的楹联——颂启椒花百子池边日暖,觞浮柏叶万年枝上春晴,一对金瓜将军门神,几枚印有“永受嘉福”、百蝶金喜、福喜龙凤帝玺等不同式样的红包,一张被誉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御笔福字……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东南部的绛雪轩,年味十...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腊月三十过大年,大盘饺子庆团圆”。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所以又叫“除夕”。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等。但是守岁是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守岁指的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它的俗名叫“熬年”。为什么叫熬年呢?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从海里...
春节、藏历新年,是青海藏区牧民最重要的民俗节日。 青海东部和北部的牧区由于受内地风俗影响,一般都有过春节的习俗,同时也过藏历年。青海南部的果洛、玉树及其周边的四川甘孜、阿坝等牧区过去一般过藏历年,如今随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部分地区除了过藏历年,也过春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笔者在此重点介绍青南牧区过藏历新年一些习俗。 2015年,是藏历木羊年,今年藏历大年初一恰巧与春节是同一天,藏历新年,是藏...
贾平凹讲过个段子,俩关陕农民聊天:“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那肯定是顿顿捞干面,油泼辣子红通通!”河南戏里,曹操为了留关羽,曾这么唱:“……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宫廷年夜饭重仪式感 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的百姓,就是这么可爱:没有士大夫识字读史的机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