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越窑,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自东汉晚期烧制出完全成熟的瓷器至北宋末年的衰落,历经千余年的盛衰演变与更替,烧造瓷器历史之久,是我国的一大名窑。 在漫长的烧制瓷器的历史中,越窑出现了两个鼎盛期,其一是在西晋时期,其二是在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期。特别是在西晋时期,越窑无论在造型、釉色、纹饰及烧造工艺上都令后人赞叹不已。此时的整体动物造型和装饰类动物造型工艺盛行,且频频出现在陈设器、日常生活用器及随葬的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窑中,以越州窑、婺州窑和瓯窑的青瓷最具代表性。 笔者有幸征集到一件与婺州古窑有关联的青瓷羊,此青瓷羊为灰白胎,通体施釉,釉面不平,釉层不匀,釉色青黄,开细碎的冰裂纹。由于胎釉结合不牢固,在釉面上有沿竖直方向流淌下来的剥釉条纹和凌乱散布的碎斑状的剥釉现象。在羊的耳、角、眼和羊尾、羊腿的边楞折角处均有受土侵腐蚀作用形成的脱釉痕迹。釉面上还有若干细小的缩釉点,釉层内亦有少许点状的...
名称:西晋青瓷虎子 类别:瓷器 年代:西晋 规格:高26.8厘米,长28.5厘米 简介:青瓷虎子体形似虎,作竖尾跪地长啸状。虎头高昂,嘴部张开成圆口形,器身部有线条纹及圆形戳印纹,象征虎的皮毛,四足屈跪腹下,虎尾上翘至颈部形成提梁。虎子出现于东汉,六朝时常用于随葬。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盥洗用器,一说是夜壶。 两晋青瓷虎子盛行的原因在于:当时魏晋以降,战乱不已。文人士大...
名称:西晋青釉羊 类别:瓷器 年代:西晋 文物原属:西晋时期日用瓷器 规格:高13.5cm,长15.0cm,宽11cm. 简介: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划羽翼。釉色青绿,晶莹润泽。羊首上端开一圆洞。此种器物自三国至东晋都有烧造,但东晋以后的制作较为粗糙。它的用途是作为随葬的冥器。羊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动物,羊形青瓷成为一时风尚。 ...
这就是出土于西晋时期华芳墓的一件精美玻璃器皿,它叫“料钵”。而这只晶莹剔透的杯子,是北京地区迄今为止出土年代最早的玻璃器物。缽壁极薄,浅绿色,半透明,内含大量气泡。腹部有一圈绿色乳钉状装饰,圜状底,有七对小尖足,是北京地区出土年代最早的玻璃器。经化验为钠钙玻璃,与同时期伊朗高原玻璃产品成分一致,转过头看,世界史信息带上是同一时期生活在伊朗地区的人们常用的萨珊玻璃制品,与西晋的这个料钵外形极为酷似。...
水桶为古代诸多明器中的小型器物之一,但笔者遍览瓷书图录,却难见其型。据《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载:“水桶,明器之一。流行于汉西晋,常见与瓷井一并出土。器圆,筒形,平底,器口有一对穿绳的孔,或有人字形提梁。” 日前,笔者还真见到闽北私人收藏有一对西晋明器水桶(见图),其器型与辞典记载相吻合。该对水桶有一大一小(俗称“公母”)之区别,一只略高瘦,一只略矮胖,应为典型的“对瓷”,出土“对瓷”无论何...
此壶高8.3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8.5厘米。 器造型端庄,釉汁莹润。肩至上腹部压印由菱形网格纹组成的宽带纹与倒三角图形,主题图案为堆贴朱雀、双凤、仙人骑神兽、辟邪的模印纹。纹饰规整,小小菱形网格中,细如游丝的十一根纵横线条(横五纵六)根根清晰,为同类纹样中少见。而三角形图案之美,主题装饰之精湛,亦为同期青瓷中罕见。 “唾壶”,即“渣斗”,属卫生用具,因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所...
2004年3月,佛冈县民安镇上岳村村民朱伟仟在建造房子挖房基时发现一座古墓,随即向佛岗县有关部门报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佛冈县文广新局报告后,派员会同县博物馆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 据了解,墓葬位于佛岗县西南民安镇东北约700米处(编号FMSM1),在通向县城的公路西侧。这里原为山坡地,早年平整为耕地。墓葬为“卜”字形券顶砖室,分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棺室)四部分。清理时,券顶...
国内首家以壁画为专题的艺术博物馆——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日前在山西省晋中市破土动工,建成后将是山西规模最大的民营博物馆。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预计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15亩,是凭借山西寺观壁画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的一个集遗产保护、教学科研、产品研发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壁画艺术博物馆,建成后也将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壁画为专题的艺术博物馆。
茶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用于捣烂蒸青鲜叶的杵臼,也就是《茶经二之具》中提到的“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这类茶臼体量相对较大,臼腹也相对较深。 茶臼出现得很早,三国时期张揖《广雅》中已有“荊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的记载,说明当时的茶饼在喝之前,先要在火上稍加烤炙,让它色泽呈微红状,再用茶臼捣成茶末放入瓷碗中,以沸...
盛世中国,正以巨人姿态迈向世界,不惟经济发展,亦因文化自信。中国古书画是中华民族之重要文化遗产,留存着我们民族无数宝贵的记忆。欣赏中国古书画,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是了解民族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体悟古典艺术的绝佳途径。今借此栏目,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名作和大家分享中国古书画及其背后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翻开《历代书法论文选》,开篇即是东汉著名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赵壹认为时下流行的草书...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本月21日启动,共有40个考古发掘项目入围,其中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入列其中。 邳州市新河镇煎药庙村西晋家族墓地于2015年6月由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在历时一年半的考古中,共发现9座西晋时期贵族墓葬,全部为带斜坡墓道的前后室砖室墓,形制结构完整,随葬品摆放位置明确,出...
1月17日,记者从湖南省桂东县获悉,桂东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工作人员近日在桂东县县城区一项目施工现场,发现3座砖式古墓葬。 据介绍,发现情况后,桂东县文物事业管理所立即报告了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同时对现场进行了警戒保护,并对项目施工方下达了停工通知书。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派出考古发掘专家到现场勘察,并指导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 文物工作人员发掘整理后发现,3座墓葬均采用楔形砖圈顶,...
邳州新河镇煎药庙村村主任伏立周怎么也没想到,村庄搬迁前,自家的住房和伏氏祠堂下,压着一批西晋时期的墓葬。1月11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现场考察这片墓葬时告诉他,正是因为伏氏世代居住于此,9座西晋高等级贵族墓才免于被盗墓贼觊觎。12日的论证会上,专家给出的一致结论是:这是全国惟一没有被盗掘过的西晋墓群,历史信息极为完整丰富,尤其是来自太平洋或印度洋的鹦鹉螺杯,以及来自西亚萨珊波斯的玻璃碗,表明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