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开讲 丝绸之路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名词,“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契机。5月30日,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在即墨古城大讲堂做题为“交流的价值——外来文物与文化交融”的演讲,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丝绸之路’”“商品的魅力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模仿、借鉴、融合、创新”三个部分内容,聚焦汉...
考古学家新发现约2000年前地画
据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北部发现了消失千年的马尔达曼城遗址,而这个遗址竟然与名为“Bassetki”现代化城镇十分靠近。在遗址中,古代居民留下的遗骸堆成了一座叫“Tell”的小山丘。 这个古城的名字是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语言学家Betina Faist通过破译楔形文字而发现的。 紧接着,考古学家经过史料的研究,确定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
图为 2018 年 4 月 1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业余考古学家舍恩(左)和 13 岁的学生马拉斯奇内琴科在德国北部沙普罗德 (Schaprode) 使用金属探测器寻找宝藏。图片来源:法新社/德意志新闻社/斯蒂芬•萨奥尔。 图为 2018 年 4 月 1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桌面上摆放的部分银质文物。图片来源:法新社/德意志新闻社/斯蒂芬•萨奥尔。 中国文物网4月2...
在浙江宁波镇海九龙湖镇的鱼山遗址,环境考古学家利用地层学研究和测年技术推断:约4580年前,一场史前大风暴几乎摧毁这个种植水稻的海边小聚落。其后约120年间,长江口-杭州湾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了近1米。 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了这项研究。在包含着古人类器物、泥沙和腐殖质的地层中,史前人类生活过的地层和海水入侵的痕迹相互堆叠,如活化石般,清晰记...
学术报告现场 记者 陆航/摄 4月13日,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传学院博望报告厅,国际知名植物考古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系教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英方主任Dorian Q Fuller(中文名:傅稻镰)教授,著名景观考古和欧洲史前史专家、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院长汉密尔顿(Sue Hamilton)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 ”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埃及古物部导游站在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的壁画前进行讲解。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 中国文物网2月11日编译报道:日前,埃及考古学家公布了一座装饰有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女祭司古墓。 ...
当地时间2月3日,埃及文物部宣布,考古学家在开罗郊外的吉萨平原发现一座距今4400年的古墓。(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美联社报道,埃及文物部于当地时间2月3日宣布,考古学家在开罗郊外的吉萨平原发现一座距今4400年的古墓。政府希望这一最新考古发现能有助于提振该国的旅游业。 埃及文物部称,该古墓是在吉萨平原西部古埃及王室贵族墓葬群地区发现的,墓地主人可能是赫特佩特,她与埃及第五王朝的王室关...
考古学家近日完成莱州东海神庙遗址考古勘探,出土了大量建筑和文物遗存,并初步明确了这座祭海“国庙”的建筑规模和布局。 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烟台莱州,在一片杨树林的怀抱中,一抹红墙分外显眼。走进大门,左侧至今仍保存一段庙墙,墙高5.5米,厚1.5米,这是遗址内仅存的地上建筑。右侧有巨石雕刻的赑屃,由于年代久远,石像身体已经严重风化,但脚部和背部的花纹仍清晰可辨。遗址内随处可见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石...
记者16日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悉,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2017年在王建新教授和梁云教授的带领下在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属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游牧文化,并调查了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的同类墓葬,此类遗存分布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 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至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区域,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古代月氏西迁...
图为埃及国家文物部提供的资料图片,显示了此次发现了两处古建筑遗迹。图片来源:埃及国家文物部。 图为本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之一。图片来源:埃及国家文物部。 中国文物网1月15日编译报道:上周四(1 月 11 日),埃及国家文物部称,在该国南部发现了两处曾用于监管矿区的古埃及建筑遗迹,其历史可追溯至 4400 年前。 据悉,美国与埃及代表团在阿斯旺市 (Aswan) 北部塔尔...
“南海一号”上的黑胡椒遗存。(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在“南海一号”沉船上,植物考古学家发掘、鉴定了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31粒胡椒遗存,它们为这艘瓜果飘香的南宋福船平添了一丝热带风情。 胡椒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是世界广泛使用的香料之一。它在中国的身影最早见于唐代志怪小说《酉阳杂俎》,但实物证据一直阙如。此次在“南海一号”发现的胡椒遗存表明:至迟在13世纪中早期,中国人已经利用它烹调食物。 ...
日前,埃及古物部称,在位于南部城市卢克索 (Luxor) 尼罗河沿岸的两个以前未曾开发的古墓之一中,该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木乃伊。古物部表示这两座古墓由德国考古学家弗雷德里卡•坎普 (Frederica Kampp) 在二十世纪 90 年代意外发现,虽然她已经到达了古墓入口大门,“但却从未进入”。据说,由考古学家弗雷德里卡发现的这两座古墓可追溯至新王国时期。该王朝历经几个世纪,直至大约 3000 ...
希望改变中原相对沉寂的现状 从2017年4月正式受聘河南大学到此次牵头成立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王巍已经在河南工作了近8个月。这样的选择,和他的研究方向不无关系。王巍说,谈及夏王朝、商王朝的问题,没有哪个区域能像河南这样浓缩了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在夏商时期,河南是大半个中国史。如果河南的夏商考古搞不清楚,那么中国的夏商考古就没法发展”。 在王巍看来,要研究中国...
南高峰、北高峰,是古时候西湖群山中喧盛一时的佛教名山,山顶都建有佛寺、佛塔。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时隐时显,自西湖舟中远观,景观独标一格。南宋时,两峰插云成名并跻身西湖十景。 “双峰插云”美的重点,并不在于两座山,而是两座山的山顶上,都有一座尖尖的塔。 2011年西湖申遗时,官方《西湖申遗文本》中,对双峰插云是这样描述的——南高峰、北高峰相距5公里,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