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3日,雨后初霁、万木葱茏,位于美丽的滨海新城——宁波市北仑区春晓镇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如期迎来了“科技考古·宁波讲坛”的第三期讲座。本次讲座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研究员主持,来自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各县市区文博系统和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的研究生等共60余名代表全程旁听了本次讲座...
考古勘探工作现场 青釉炉(残) 黑釉瓷碗(残) 青釉印花碗(残) 唐五代时期著名的窑场——鼎州窑的确切窑址究竟在哪里,这是陶瓷史上的一宗悬案。3月23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对富平银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确认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采(征)集到瓷器863件。考古人员认为,通过科学考古研...
良渚人这盘棋下得很大。 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大约相当于15个西湖。如此高坝、低坝的严密设计,如何控水、如何运输,这是城市规划,你能感受到它背后的设计者、领头人,需要多么强大的组织能力才能完成,他可能就是良渚的大禹。 “一种文明有多高级,很大程度是看水管理体系的范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说。 在论证会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这样说:“100多平方公里的...
继唐之后,由契丹族建立的辽代与北宋并立,战和交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辽代国祚两百余年,历经9任皇帝,分葬于5处帝陵。其中今内蒙古赤峰境内有祖陵、怀陵、庆陵,辽宁北镇市医巫闾山附近有显陵和乾陵。由于资料缺乏,辽宁境内的显陵和乾陵坐标始终成谜。 2015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辽宁省北镇市新立村附近发掘出一个经过精心规划、面积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群落,该发现让很多人相信,解开显陵和乾陵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5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介绍,经过20年努力,我国科技考古已经由逐步开展新技术应用到全面推广阶段。 王巍指出,社科院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外合作课题50余项,制定行业学术标准4项,为完善我国学科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社科...
2015年11月5日,“科技人 考古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大会”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白云翔副所长主持。王巍所长首先致辞,祝贺科技考古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并对到场嘉宾表示感谢。王巍所长充分肯定了科技考古中心成立二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指出,伴随着国际考古学学科的发展,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有效地应用科技方法,已成为衡量考古学研究水平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5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介绍,经过20年努力,我国科技考古已经由逐步开展新技术应用到全面推广阶段。 王巍指出,社科院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外合作课题50余项,制定行业学术标准4项,为完善我国学科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社科...
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图标 初闻岁月行渐冉,不负韶光二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载的光辉历程。值此深秋瑞景,为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考古研究所长期以来对科技考古中心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外科技考古领域学界同仁们的亲切关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将举行“科技人 考古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20周年大会”,以回顾...
10 月16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宁波市文博学会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期“科技考古·宁波讲坛”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开讲。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段清波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研究员分别应邀作了《物探考古所见的秦始皇陵地宫》和《科技在考古中的运用——以良渚和田螺山为例》两场讲座。 来自宁波全市文博系统的文物考古...
仰韶文化研究近百年来,大量自然科学方法被运用于不同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的研究中,从农业到手工业、从自然环境到人地关系……结合不同的科技考古手段,为人们认识这一时期的史前社会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科技考古在仰韶考古研究中的应用,解决了哪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如何通过科技考古对遗迹遗物的分析,展现仰韶文化时期氏族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中国考...
6月16日,首期“科技考古·宁波讲坛”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赵志军研究员和袁靖研究员分别作了《五谷的传说和考古证据》与《科技考古的思考及应用——以动物考古学为例》两场精彩讲座。来自宁波全市文博系统的文物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参与宁波考古项目的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派宁波基地的科技...
科技考古是利用自然科学中某些学科的研究手段与方法探讨人文学科中考古学的问题,属于考古学研究范畴,科技是手段,考古是目的。科技考古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探讨古代文化的发展与过程。 进入21世纪,科技考古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考古学界持续借鉴、获取、更新和利用任何能够为考古学研究提供帮助的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一些科技考古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受到普遍关注。如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田野考...
2014年11月24日——27日,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中山大学文科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全国第十二届科技考古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斯里兰卡等国内外50多家科研单位、高校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
浙大科技考古队员在“浙大220窟”里 敦煌莫高窟第220号窟,中国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洞窟的南、北两面墙壁上,覆盖着创作于初唐时期的大型壁画:南边,舞姬艳服,歌舞升平;北边,药师经变图,静谧安宁。 这个洞窟是个特窟,大多数国人没有见过里面的壁画。但从明天开始,这个洞窟将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特展《原真记忆 浙大·敦煌》上亮相。 这其实是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科技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