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石湾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明,高6.5cm,口径22cm,足距10cm。 花盆托敞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口沿下饰凸起乳钉一周。全器施以乳浊釉,酱色底釉上有较多呈放射状的月白色釉。胎体厚重,其釉色及造型均模仿宋代钧窑鼓钉花盆托,但做工较为粗糙。 石湾窑位于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创烧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明代曾大量烧造黒釉、酱黄釉瓷器,并仿制南北名窑产品,其中以仿钧窑最为著名,被称为...
石湾窑仿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明,高4.5cm,口径21.5cm,足距9cm。 花盆托呈菱花式。六瓣菱花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腹部随花瓣口形状形成凹凸线条。内、外施窑变釉,外底露胎无釉。 此花盆托造型模仿宋代钧窑菱花式花盆托,釉色追求宋代钧窑瓷器的窑变釉。
“景德瓷,石湾陶”,人们以此来概括中国陶瓷的精髓。其实在明代正德年间,石湾窑就烧制出了五彩斑斓的彩釉陶。清代,石湾制陶业进入历史最辉煌时期。 据文献记载,在伊朗的希拉福遗址、非洲的东海岸、美国西海岸当年华人聚居的村落,特别在东南亚诸国,都可以看到石湾窑陶器的存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苏丹国索哈地区,也出土过五代南海官窑彩绘瓷盆、北宋南海奇石窑酱黑釉四耳罐、明代石湾杂色釉骑狮人物像和黑釉三足...
中国石湾,其制陶史始于新石器晚期,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自清代中叶后,“石湾瓦脊公仔”畅销国内外。至今,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均发现不少庙宇装有石湾的“琉璃花饰瓦”或“瓦脊公仔”;在中国广东省内,保存“石湾瓦脊公仔”还较完好的有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悦城龙母庙等。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的石湾窑,以制陶业闻名于世。佛山石湾窑开始于宋,兴盛于明清。由于其善于仿制宋钧窑,人们习惯称之为“广钧";又由于石湾窑产品为广东各窑杰出的代表作,石湾窑又被称为“广窑"。 石湾窑产品多采用本地陶土,器物形体厚重,胎骨暗灰,也有少量胎色呈白色或红色,其釉厚而光润,釉色丰富多彩,有青、黑、红、黄、蓝、白、紫等。这些彩釉由于配方不同,浓淡不一,因而所呈色泽繁多,仅青釉就有冬...
石湾窑鳌鱼,是明万历年间佛山霍韬祠堂的脊饰两端的装饰物,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是广州博物馆(微博)的镇馆宝物之一。 文物分头、身两部分,接口处为子母口下巴着地,尾巴上翘,头部似狮子,张口露齿,突眼弯角,身体浑圆,遍体鱼鳞,通体施黄、绿、紫三色,色彩斑斓,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产地为佛山石湾窑,是明清岭南地区著名的陶瓷窑口,产品自清中叶以来畅销国内外,甚至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