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代十国 文具 1976年江苏省扬州市出土 高6厘米、口径2.8厘米、足径4.5厘米 隋唐时,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青瓷并驾齐驱,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五代时,白瓷生产又有了新的进步,产品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制作精致,为后世彩瓷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背景条件。
五代十国 十国 吴 生活用具 195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玉带河王氏墓出土 长17.8厘米、宽12.5厘米、高10.4厘米 此枕呈长方形,枕面中间稍凹,两端稍翘,釉色柔润,白中泛黄,四个侧面均有长方形开光,枕面刻划牡丹纹。造型朴素大方,刻划简单洒脱。 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它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
唐 文具 1958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唐墓出土 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 该器呈瓜棱形,内外施釉,内盛水用以注水于砚。唐代白瓷水盂很多,初唐多作敛口平底形,盛唐时出现直口四足形,晚唐则有带盖水孟。因唐朝文化发达,社会上大量能书写的人需使用水盂,故当时白瓷水盂数量多,流行时间长。
唐 文具 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7.2厘米、径14.8厘米 此砚圆形,砚面突出、无釉,以利研磨,周围是一圈存储墨汁的凹槽。砚底部由21个兽蹄形组成镂空圈足,因这种形制好似古代四面环水的辟雍,故名“辟雍砚”。 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刘熙《释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许慎《说文解字》:“砚,石滑也。”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双...
唐 卫生用具 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16.5厘米 在唐代,唾壶的使用比较普遍。官僚贵族所用唾壶则十分讲究,有的甚至用黄金制作。这件白瓷唾壶,胎质细密,釉色雪白莹润,作工精巧,是捧在手上使用的上品之作。
唐 盛器 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河南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发现巩县窑的产品。河北曲阳窑烧造白瓷的时代较晚,但其产品胎质洁白,...
隋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盛水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27.4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7厘米 盘口外侈,圆唇,束腰式细长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肩部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昂首张口作啼鸣状,与之相对的一侧为直体曲颈形龙柄,龙口衔接壶口沿。肩部置对称环式耳,均作双瓣重合状。瓷胎呈白色,通体施白釉,近底部无釉,表面有细冰裂纹。整体造型挺拔秀丽,线条优美...
隋 盛水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8.8厘米、口径2.5厘米 此瓶瓶口为圆形,瓶体扁平,两面有相同印纹,中间为一兽面,口角左右各衔一忍冬叶,外绕联珠一周。整个纹饰呈心形,尖端向上。瓶体施白釉,有较粗的冰裂纹开片,釉仅施至腹下部,圈足露胎。
隋 盛水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18.6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6.3厘米 此器两瓶身相联,联接处上伸一杯式口,颈部有凹弦纹三周。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肩部左右两侧各塑一修长的龙形柄,龙首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瓶中的玉液琼浆。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上有细小裂纹。 高岭土(瓷土)含铁量较高,经过1300℃高温只能烧成青瓷器,经过控...
宋代瓷瓶器型多样,名目繁多,仅1982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收录的宋代瓶类造型就有22种之多,至今所见的出土物及传世品应更多。宋代景德镇窑所烧制青白瓷瓶的主要种类为:梅瓶、玉壶春瓶、胆式瓶、瓜棱瓶、葫芦瓶、兽环耳瓶、狮纽盖瓶、栏杆座瓶、连座瓶、盘口瓶、贯耳瓶、花口瓶和大量的堆塑皈依瓶 魂瓶 等。基本造型为小口圆腹,瓶体颀长,形象美观,制作精良。 宋代早期的瓷器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具体表...
一、历史对青白瓷的赞誉 景德镇宋代所烧制的青白釉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由于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的釉色,因此称之为青白瓷,一般习惯上还有"影青",或是"罩青","映青"等称谓。青白釉瓷在煅烧时,由于窑炉内烧成时的气氛恰到好处,所以烧成后的釉色和釉质晶莹润泽,有青翠如玉之感,兼有施以刻,划,印,簏丝等纹饰,既博采各名窑所长,又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它的淡妆素雅的风姿,冰清玉洁的质地,光致茂...
本文介绍的刻花瓜棱花口尊是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器物,高14.5厘米,口径13厘米,至于作者给出的鉴别依据是否恰当,请藏友们阅后给予赐教。 该花口炉胎色白净,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青白如玉。釉薄的尊面如:花口边沿、凸棱折线、刻花楞边、镂孔和葵足的边缘等处,或露胎 白,或微泛黄;釉厚的炉面如:颈肩和腹胫之间,瓜棱凹纹和圈足外面均显水绿色,用肉眼即可看出釉层内有细小气泡。 该花口炉...
甜白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光照见影,视如冰雪,温其如玉,感觉甜净,故称“甜白”。亦称“填白”,是指器面可填彩绘。永乐甜白分厚、薄两种。器型有盘、碗、瓶、罐、爵、壶、高足杯、盏托、盖豆、花浇、烛台等。传世以梅瓶、盘、碗为多见。以胎薄而有暗花者为杰作,其他大件器属厚胎。甜白瓷的装饰,一部分为素面;另一部分为刻、划花、印花等。图案有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瓜果、莲托...
青白瓷,又名影青、隐青、映青,是北宋时期景德镇窑的创新产品。由于它的釉色是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如浅湖色,故名。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晶莹明澈,具有色质如玉的效果,同时它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景德镇是我国青白瓷的故乡,《陶录》中说:“景德镇,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间’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初始于隋代。盛唐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白瓷著名的瓷窑是河北内邱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此外唐代烧造白瓷的还有四川的青羊宫窑、邛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等,河北省烧造白瓷的窑口最多,除邢窑外,曲阳、平阳、平定、霍州等地都有烧造白瓷,有些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以烧造白瓷而出名的定窑,列入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 邢窑白瓷有细粗之别,细瓷胎质坚硬,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