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文物部门日前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在墙体倒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 据介绍,高郭侯国国都遗址是一座战国至西汉时期使用的城址,2008年建设大广高速公路时首次被考古发掘。城址平面略成方形,东西长546米,南北宽428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墙基宽度约2米,城墙外侧有城壕一周环绕。在城址周围分布有...
玉虎 玉团凤 玉斧 虽然难与良渚玉器比肩而语,但石家河文化玉器仍然是绽放在中华玉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出土于江汉流域盛行的神秘瓮棺中,小巧精致,造型独特;制玉工艺炉火纯青、收放自如,甚至可以在细小的玉器上运用浮雕技术。曾经亲身参与石家河文化遗址发掘,并对其文化面貌进行了多年研究的著名考古学家...
(记者王硕 通讯员徐娜肖倩) 昌平区马池口镇土楼村村民张德生在自家院内挖水道时,发现了一组“陶罐”,里面还藏有一具儿童尸骨。昨天,经昌平区文物所工作人员鉴定,该组陶罐为战国时期的夹砂红陶瓮棺,距今已有2000多年。据了解,这是昌平区首次发现完整的三件套瓮棺。 张德生说,前几日,他在自家院内挖下水管道。挖到一米多深的时候,他突然碰到一个倒扣的“陶罐子”。“碰到文物了!”张德生惊诧不已,又向下挖掘了...
昌平区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在研究刚出土的瓮棺 昌平农家院 挖出战国瓮棺 距今2000多年 内藏儿童尸骨 文物部门正在研究 (新闻观察员 徐娜 记者 蒋桂佳)昌平区马池口镇土楼村出土了一组瓮棺,昌平区文物所工作人员鉴定为战国时期的夹砂红陶翁棺,内有一具儿童的尸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今天上午,记者在昌平区文物所看到了这组瓮棺,瓮棺材质均为陶质,厚度不到一厘米,由上中下三件组成,三件直径均约33厘...
墨西哥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在墨西哥城新地铁下发现了50具阿兹特克儿童遗骸,其中一些被装在陶罐内埋葬。同时被发现的还有阿兹特克人的民居,以及数百个小雕塑、罐和盆,时间大约为公元1100-1500年,西班牙入侵之前。 “有60座坟墓、10具成人和50具不同年龄儿童的遗骸,有几具只有二三岁,”考古学家Maria de Jesus Sanchez告诉记者。 新地铁的开工始于2008年9月,...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日前发现一处类似瓮棺葬的清代墓葬——王母李氏墓。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该墓位于三台西路乐安镇福利村。北靠五差梁,东西两侧为绵延约1公里的长梁子。上世纪末修建三(台)中(江)公路时导致该墓葬完全破坏,现仅存石质葬具及墓碑。空心石质葬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棺体直口平唇鼓腹呈椭圆,通高0.98米,内深0.77,腹径1米,底径0.62米。口部分内外两层,外凹内凸,外径0.85,内径0....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文物普查小组在进行三普田野调查时首次发现一处类似瓮棺葬的清代墓葬——王母李氏墓。 该墓位于三台西路乐安镇福利村。北靠五差梁,东西两侧为绵延约1公里的长梁子。上世纪末修建三(台)中(江)公路时导致该墓葬完全破坏,现仅存石质葬具及墓碑。空心石质葬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棺体直口平唇鼓腹呈椭圆,通高0.98米,内深0.77,腹径1米,底径0.62米。口部分内外两层,外凹内凸,外径0...
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据专家考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三足夹砂灰陶棺,为研究先秦墓葬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8月17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经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队修复,在雍城遗址出土的先秦瓮棺又恢复原貌,正式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展出。 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作人员赵生祥介绍,今年5月16日清晨,他在村里取土场巡查时,发现了这个器物。当时该器物是侧...
图为发掘出保存最好的成人骨架 关注叶家庙遗址发掘 叶家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又取得新进展。昨日,负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省考古专家向记者通报,经过近2个月的发掘,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级考古专家又在该城址中发掘出共69座古墓的特大古墓群。据称,这是孝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墓葬最多的一个古墓群。 据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该特大古墓群集中在150平方米范围内,69座古墓中有婴幼儿瓮棺(2个陶...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该瓮棺因体形巨大,且同时装有成年人、小孩的尸骨而引人注意。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是陕西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瓮棺,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秦公大墓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见到了这个椭圆形的瓮棺,它就像一个农家盛水用的瓮,为圆口三足,还有个盖子,高约1.1米,直径约1米。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作...
文物工作者根据瓮棺的材质推断其为春秋晚期。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该瓮棺因体形巨大,且同时装有成年人、小孩的尸骨而引人注意。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是陕西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瓮棺,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秦公大墓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在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见到了这个椭圆形的瓮棺,它就像一个农家盛水用的瓮,为圆口三足,还有个盖子,高约1...
图为墓葬中出土的儿童瓮棺 日前,涡阳县牌坊镇丁集村村民在田地里发现一处古代墓葬,经考古专家现场鉴定,这是一个西汉或秦代的儿童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经测量,墓葬中出土的瓮棺长132厘米、宽56厘米、高25厘米,好像一个椭圆形大盆。据涡阳县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介绍,该瓮棺是由泥土和麦糠混合制成的,同时发现的还有残存的碎骨和陶器等。该墓葬的出土,为研究2000年前涡阳及临近地域儿童墓葬风...
首次发现瓮葬,出土陶罐近20个、龟兹五铢钱20余枚 自8月19日发现库车古墓群以来,专家挖掘出的墓葬数量巨增。截至8月28日,库车古墓群发现的墓葬已达到了8座,出土陶罐将近20个,龟兹五铢钱20余枚。 8座墓葬的建筑时期相同,建筑风格迥异。其中包括一座瓮葬,该墓葬在库车地区尚是首次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座古墓可能被盗 在发掘的第一座古墓中,发现了7个陶罐,其中有一个保存完好,其他...
陕西省考古所近日配合铁路北环线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的秦汉墓葬,一长1.5米的汉代陶棺和战国秦人的大型瓮棺尤其引人瞩目,其中汉代陶棺可堪称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陶棺。 精美陶棺显现对孩子埋葬的重视省考古所在临潼白庙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在据地表近2米的土洞墓中,发现了一罕见汉代大型陶棺,虽然因墓葬被盗几乎没有随葬品出土,但是这个陶棺保存较为完整。陶棺四壁有制作精美的菱形花纹,这种花纹是汉代流行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