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展品为历史馆清代雕刻精美的龙舟龙头。魏一晓/摄 21日上午,温州博物馆历史馆将在“闭关修炼”一年多后重新试开馆。那么,新馆有着哪些变化,将如何更好地展示温州历史,会带给市民怎样的观史体验? 1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温州博物馆历史馆,现场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布展。尽管展品还未完全摆出来,但花了20分钟在展馆里走上一圈,记者还是被源远流长的瓯越文化所震撼。 展馆展示内容按...
新春看展 1、展览名称: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 展览地点:温州博物馆历史馆 温博历史馆,自2015年12月开始闭馆改陈工作,历时一年时间,《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展览,以一个全新并更有吸引力的面貌,重新面向公众开放。 温州,古称东瓯。历史悠久,人文渊薮。5000多年前,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2200多年前,东瓯王在这里主政建都。山城之间穿流而...
12月28日下午,《情系雁山瓯水——全国九大美院温籍教师作品展》在温州博物馆隆重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剑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丹主持。当天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市人大副主席卓高柱,市政协副主席夏克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温籍参展艺术家等。 开幕式上,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纯芳向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维新授牌设立“王维新...
11月1日,《中国四大发明——毕升活字印刷术》在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开讲。本次讲座主要讲述活字印刷起源、文字与印刷演变过程、毕昇活字的制作流程、现代木活字演绎、印刷实操等六个内容,把中国传统活字元素结合现代工艺,用国学文化和艺术收藏方式,让你走进古文明,体验中国四大发明的神秘。 讲师现场演示印刷实操引起孩子们对字模的极大兴趣和惊叹,让大家更能认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特点。参加活动的每位小朋友饶有...
10月28日上午,温州“百工之乡非遗大展示”系列活动在温州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特推出《永远的匠心——朱子常及传人黄杨木雕精品展》和《温州发绣艺术展》两大特展,让作为浙江“三雕一塑”之一的温州黄杨木雕,及独具瓯越风韵的发绣艺术,首先“登台亮相”,为观众一展温州百工之乡的风采。 黄杨木雕是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而温州则是黄杨木雕最为集中的创产之地,诞生了以朱子常及其传人为代表的优秀艺雕群体。朱...
10月18日,《德泽生辉——郑振铎先生捐献故宫文物特展》在温州博物馆隆重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剑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振铎孙子郑源代表亲属讲话,开幕式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纯芳主持。 郑振铎(1898——1958),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被任命为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并兼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2年6月16日,他写...
昨天,“清辉遗韵”——王绍基作品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幕,共展出百余件作品,展示其一生创作成就。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 开幕式上,众多温籍艺术家出席,纷纷表达对王绍基的怀念之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书画家吴永良说:“绍基从艺与其为人一样,谦逊笃实,勤勉好学,他主攻人物画,兼及花鸟、山水与书法,且工笔写意皆擅,是一位根基扎实、技艺娴熟、修养全面、矢志精进、勤恳敬业和乐于助人的德艺双馨的...
日前,温州博物馆召开历史厅展陈第3单元后部分及第4、5单元立面形式设计讨论会议。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张纯芳局长、李震副局长及该馆中层以上干部、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设计单位就展览第3单元后部分、4、5单元立面形式设计修改情况作了汇报后,与会人员积极展开讨论,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与意见。 会议肯定了博物馆历史厅改造前阶段工作,并就下一步任务提出了要求。一是博物馆与设计单位密...
记者昨日从温州博物馆获悉,因博物馆内部设备检修与改造,将于今年9月1日至7日闭馆七天。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屿。2003年,位于世纪广场西侧的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展区总面积12000平方米。设历史馆、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临展馆、王维新铜版画馆七个专题陈列。 新馆开馆后,先后...
日前,温州博物馆推出《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 锡器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与之相生相伴的锡文化渗透到了古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原汁原味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回忆,也传递着精雕细琢、不断精进、追求卓越、永不自满的工匠精神。本次展出锡器数百件,造型精美,用途各异,贯穿了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 此次展览为温州博物馆与杨衙里博物馆共同联合举办。杨衙里...
近日,《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温州博物馆与温州地区目前唯一一家以收藏展示古锡器为专题的非国有博物馆——杨衙里博物馆共同联合举办,展览时间至9月20日。 锡器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与之相生相伴的锡文化渗透到了古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原汁原味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回忆,也传递着精雕细琢、不断精进、追求卓越、永不自满的工匠精...
为支持家乡文化建设,8月4日下午,温州市已故知名书画家王绍基先生的夫人翁淑菲女士和儿子王喆,将王绍基先生88张书画作品捐赠给温州博物馆永久收藏,为温州博物馆书画收藏又添鲜亮的一笔。 王绍基先生主攻人物画,得吴永良、叶玉昶、王德惠等温籍名师指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是温州技校美术专业创始人之一。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展览,并在日本、韩国及港台地区展出,其中数十件作品先后由中国人...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瓯越文化营”师生们赴温州博物馆参观学习。 8月5日,2016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瓯越文化营”师生们来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为这30余名来自意大利的营员们安排了一场“疯狂原始人”特别活动。 为了让海外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批营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穿越七十万年—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活动中营员...
昨天下午,王绍基先生家属将其生平创作的88件书画作品捐赠给市博物馆。陈翔摄 昨天下午,王绍基先生书画遗作捐赠仪式在温州博物馆举行。王绍基家属将其54件(套)(实际数量88张)书画遗作捐赠给温州博物馆永久收藏。 王绍基(1944-2015),画家,主攻人物画,得吴永良、叶玉昶、王德惠等名师指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为温州技校美术专业创始人之一,曾培养大批美术人才,1989年获“...
7月17日,声音密码中的古典文学——“传统读书法吟诵”系列课程在温州博物馆开课。由温州市文联创研室副主任、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温州市吟诵学会副会长陈胜武先生主讲。 在系列课程的首堂课上,陈老师从七言律诗的吟诵实践引入,让学员们主动去发现传统吟诵与今人朗诵的区别所在。其后,趁热打铁,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为例,将传统吟诵的基本发声规律通过这些案例逐一讲解。学员以集体跟读、单独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