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拯救流失文物展6日在索非亚开幕,这是保加利亚首次举办此类展览,目的是引起人们对被盗和走私文物的关注。 在展出的300多件文物中,有公元前5000多年的铜斧、公元前2000多年的金器、公元前300多年的兵马俑以及中世纪的钱币,这些文物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盗和走私的保加利亚珍宝。 保加利亚副总统约托娃出席了开幕式,保国家考古研究所所长瓦加林斯基在致辞中说,应该唤起人们对被盗和走私文物...
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目前拥有世界遗产53项,其中文化遗产36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官方普查登记的文化遗产资源浩如烟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6.7万件;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登记近87万件。 然而中国近200年来也是文化遗产的主要流失国,海外中国文物数量大、质量精。据有...
“章公祖师”坐佛追索案第二次开庭,荷兰藏家是否善意取得成焦点原告律师说,海外流失文物追索依然困难重重 三年追索,章公祖师能否回家 2015年3月3日,章公祖师肉身像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2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福建“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跨国追索案在福建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该案第二次开庭。庭审最后,双方均表达了调解意愿。 原告代...
本次展览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江苏理工学院和太原美术馆主办。太原美术馆提供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一一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展10日在太原美术馆开展,80余件流失海外至今未归的古代壁画以新面貌初次“回家”。 此次展出的80余件壁画作品都是中国流失在海外至今未回归的国宝精品,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
记者12日从西北民族大学社科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获悉,该所历时五年推动流失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数字化,目前已完成英藏和法藏精选最有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的1000卷古藏文数字化,建成敦煌古藏文文献数字资源库系统。 这是中国首次创建可检索的数字化敦煌古藏文文献资源库,也是首次将英法两国所藏敦煌古藏文以“数字化”形式回归中国,为学界提供全面的原始资料,推动敦煌学、民族学和藏学研究。 20世纪初...
近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云冈石窟第7窟鲜卑装人物头像,由美籍华人王纯杰夫妇护送回国,并捐赠给了山西博物院。这也是王纯杰夫妇第二次向山西博物院捐赠文物。 云冈石窟第7窟鲜卑装人物头像 7月13日上午,美籍华人“王纯杰伉俪文物捐赠仪式”在山西博物院举行,王纯杰夫妇将一件北魏时期的石雕天王头像捐赠山西博物院。这是王纯杰夫妇第二次向山西博物院捐赠文物。 据山西媒体报道,此次捐赠的石...
原标题:埃及博物馆展出海外流失文物 7月4日,坐落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展出从意大利修复并运回的古代文物,包括195件古物和21660枚硬币。该博物馆馆长表示,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挖掘而被盗的,有关这些走私文物的调查正在进行。图为一名男子观赏从意大利运回的古代文物。
4月11日,一件疑似从中国圆明园流失的周代文物“青铜虎蓥(音莹)”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66万元)的价格被拍出,引发舆论对海外流失文物命运的关注。一周后,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协议,推动健全预防惩治文物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像“青铜虎蓥”这样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令人心痛。而促成国宝“回家”,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
中国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24日披露,该所自2006年起整理出版流失在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目前完成英藏9册、法藏22册(每册336页左右),并正在推动古藏文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有望完成具备智能检索功能的数据库。 这些文献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经洞藏文文献首次以出版形式回归故里。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
17日上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签订《关于加强司法文物保护利用、强化文物司法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司法文物保护座谈会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司法文物保护利用,强化对文物资源的司法保护,与文物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
近日,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被“强行”拍卖,最终以41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对此,国家文物局表示强烈谴责。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则表示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永不与该拍卖行合作。
“青铜虎鎣”截屏图 东方IC供图 4月11日,一件疑似从中国圆明园流失的周代文物“青铜虎鎣(音莹)”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66万元)的价格被拍出,引发舆论对海外流失文物命运的关注。毕竟,像“青铜虎鎣”这样的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可能数以千万计,而与中国有着类似伤痛的国家,在追回各自“国宝”之路上,也大多面临相似的困惑。 一次不光彩的拍卖 根据坎特伯雷拍卖行透露的...
昨天,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被“强行”拍卖,最终以41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对此,国家文物局表示强烈谴责。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则表示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永不与该拍卖行合作。 被拍“虎鎣”疑似劫掠自圆明园 英国当地时间4月11日上午10点,一件中国西周时代的“虎鎣”在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价格被拍出。据报道,买家并未露面...
英国当地时间4月11号上午10点,也就是北京时间11号下午5点,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据外媒报道,这件“青铜虎鎣”以41万英镑(约合365万元人民币)成交,远远超出了最初20万英镑的最高估价。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现身英国拍卖行 今年3月,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当时的消息指,这件文物将于当地时间4月11日在英国肯特郡坎...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事的声明》,声明称,文物局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中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国家文物局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上述文物的竞拍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声明透露,国家文物局在得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