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藏古籍保护工作目前已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多部门各自分工,使西藏贝叶经、历史档案、藏医药典籍等一批珍贵藏文古籍文献在数字化保护中重获新生。”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努木对记者说。 资料显示,全国现存的藏文古籍总数在百万函以上,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收藏在西藏,西藏已有158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西藏已完成阿里、那曲、林芝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为古籍保护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努木介绍,西藏图书...
在湖北举办的非遗图片展中多次出现两张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照片:一张是在三峡巍峨的群山中,一群赤膊的纤夫,背着缰绳,屈身拉舟前行;另一张是一位浑身湿透的艄公,喊着号子撑篙前行。这两张照片展现的就是湖北三峡流域久负盛名的非遗项目——长江峡江号子。 如今,纤夫这一独特的人群已消失殆尽,长江峡江号子也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活态传承的基础,基本无人传唱。 与长江峡江号子类似,流传更为广泛的薅草锣鼓的传...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大规模存储和管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生态保护区的监测评价,对利用数字化保护成果,开展更为广泛的宣传弘扬和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2010年文化部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十二五R...
18日上午10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吉首市坪朗村,举行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暨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保护正式启动的开机仪式。 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峒河峡谷里,苗族同胞居住的吉首市坪朗村一派喜庆气氛,苗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有的打起了苗鼓,有的唱起了苗歌。简短的仪式一结束,便在一户村民家的柚子树下,在村前峒河的沙滩上,对第一个数字化保护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记者从近日在故宫举行的西藏夏鲁寺建筑及壁画保护项目成果发布会上了解,著名的西藏夏鲁寺建筑及壁画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三处壁画的数字化摄影、后期拼接、制作虚拟漫游等工作。 创建于11世纪初、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夏鲁寺,在藏式建筑基础上,大量吸收、采用汉式建筑手法,显现 “兼具汉藏建筑风格的文化特色”。其创作于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的佛教壁画,独具艺术风格,在藏传佛教艺...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在京验收展示。 文化部于2010年10月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建设任务。“一期”项目建设成果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开发应用;二为秦腔、高密扑灰年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三个国家级非遗名录...
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更好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验收展示会于12月25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
鼠标轻点,观众即刻穿越600年的时空隧道,仿若置身明代的儋州故城,古老的城墙,林立的商埠,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今天正式开通运行的“海南省文物古迹浏览和古城遗址三维仿真系统”,实现了海南全岛的文物古迹即时空间定位,一举使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航空遥感考古技术在全区域覆盖的省份。 据了解,该系统由省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