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本文尝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点云,实现在计算机辅助制图下完成佛龛展开示意图的方法。 此方法借鉴并融合手工测绘时对佛龛曲面的展开结构、画法几何曲面展开法以及坐标控制法等,是考古绘图在龛壁曲面展开实践方法上的一个新尝试。 本文同时探讨了手工展开龛曲面的可能性,并进行了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 【关键词】 三维扫描 圆拱形佛龛 画法几何 曲面展开 【来源】《敦煌研究》2016(1)
敦煌石窟是敦煌社会的必然产物,敦煌石窟在敦煌一直是社会化的佛教活动场所,敦煌石窟记录了敦煌及中国社会的千年历史面貌,敦煌石窟历史上对敦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作用,敦煌石窟是她的创造者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文即从如上几个方面探讨敦煌石窟与敦煌社会的关系和敦煌石窟佛教的社会化问题。 一 敦煌的地域范围,即是指汉代敦煌郡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石窟称之为敦煌石窟。敦煌自汉代开发以来...
敦煌研究院26日披露,“敦煌石窟: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首批展品于26日抵达美国海关。此次展览将于今年5至9月在美国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展出,这是古老而精美的敦煌艺术首次在美国的集中展出。 首批抵达美国的3个代表性洞窟分别是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莫高窟第275窟、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85窟和始建于盛唐时期的莫高窟第320窟。3个洞窟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价值极高的原大复制品,将与后续展品共同呈现敦煌艺术的精...
美国收藏的3000余张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敦煌石窟旧照,或将年内出版。专家介绍,这批照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超过了探险家伯希和、奥登堡等人拍摄的敦煌旧照。 据介绍,这批照片由记者出身的罗寄梅于1943年拍摄,后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收购。194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对敦煌石窟进行保管和研究。罗寄梅受聘为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携夫人到敦煌,承担起对敦煌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洞窟进行拍...
过去的2015年,备受外界关注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推进。一大批敦煌石窟艺术精品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动起来”。 记者1月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目前该院已完成洞窟摄影采集119个、图像处理57个、彩塑三维重建17身、虚拟漫游101个,以及4.1万余张底片数字化和113个洞窟三维激光扫描等。这些丰硕成果相...
第57窟说法图 敦煌研究院供图 莫高窟第275窟 北凉 敦煌研究院供图 11月8日,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中央大厅,数个大木箱看似随意地摆放在地上,木箱上的贴纸写着:“敦煌:说不完的故事”。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与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一起打开了其中一个木箱。两人双手合十,在对箱子微微颔首之后,罗华庆近前一步,从锦盒中取出了北魏经卷《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这是敦煌研究院收藏的第0228号文献,...
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敦煌壁画,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走出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来到了远在江南的博物馆和实验室之中。在位于浙江大学内的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试验基地,考古学者和科技专家共同完成了对于敦煌文化遗产的高保真采集与重建。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刁常宇副教授今天向记者展示了科技考古的新成果。集中了初唐精美雕像和壁画的莫高窟第220窟,被科研团队按1∶1的比例尺寸,原模原样地在...
记者日前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在第一卷考古报告获得广泛认可的基础上,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的编撰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2015年年底将完成初稿。 敦煌石窟由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组成,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享誉世界。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石窟断代、内容考释、艺术源流考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但因条件不成熟、技术投入有限等,几代人编撰敦煌石窟考古报...
9月3日,三名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为保护敦煌莫高窟等珍贵石窟壁画文物,自1944年敦煌成立保护机构以来的70年间,一代代研究人员坚持不懈为洞窟内壁画进行“体检”和“诊疗”。 目前已通过科学手段使280多个病害石窟内的5000多平方米的病害壁画成功得到修复,焕彩重生。
这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人员自己制作的壁画修复工具(9月3日摄)。 9月3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人员对莫高窟98窟内的病害壁画进行修复。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9月3日,三名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9月3日,文物保护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进行壁画修复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修复保护现场(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9月2日,敦煌研究院考古所研究人员在查阅考古报告。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全面反映敦煌石窟的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已出版完成,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初稿有望于2015年年底完成,这意味着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敦煌石窟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考古报告将对敦煌石窟进行全景式考察以及洞窟思想与功能进行研究,面世后将成为研...
一 从唐代建中二年(781)开始,到大中元年(847)这段时间,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一直是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敦煌以及西域诸地的佛教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存吐蕃时代开凿的石窟48个,有40多个洞窟的壁画均与吐蕃画师有关。这些洞窟的营造在继承前代的传统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为敦煌壁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第158窟的涅盘窟,337窟的七佛堂...
5月18日,由敦煌研究院和龟兹研究院合作举办的“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该展览由序篇、敦煌遗韵、龟兹古风、千年丹青四部分组成,共展出敦煌壁画临摹作品38幅,龟兹壁画临摹作品33幅。展览计划于今年10月10日结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出席展览开幕仪式并致辞。她指出,龟兹石窟和敦煌石窟是丝绸之路众多石窟中一对光彩闪耀的明珠,一西一东,交互辉映。随着佛教东传的步伐,龟兹石窟艺术对...
2013年5月18日下午,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在敦煌莫高窟正式开展,画展为期5个月,将于10月10日闭幕,作为丝绸之路上两个关系密切的石窟明珠,实现了千年来首次“相聚”。龟兹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包括克孜尔、库木吐喇等9处石窟群,现存石窟679个,壁画近2万平方米,横跨公元3至11世纪,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其最早的石窟壁画比敦煌壁画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