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村民李先生将其“收藏”了6年的光绪三年(1877年)地契捐赠给了什邡市博物馆。 2005年,李先生在其所工作的造纸厂里挑拣回收的废纸时,意外发现了这张地契。“当时不太懂这是什么,只觉得有点意思,就收藏在家中。”前不久,李先生打算捐出这张地契,让它在博物馆中去体现自己的价值。 据悉,这份地契包含的内容有买卖双方姓名、卖地原...
八旬老翁陈福炎昨日将一枚日军侵略三灶时遗留下来的炮弹壳捐赠给市博物馆。通讯员王殿玺 摄 昨天上午,感人一幕在市博物馆上演:受三灶村民委托,珠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传承人陈福炎,不顾自己八十高龄,从金湾区三灶镇海澄莲塘村几经辗转,将一枚二战时期日军侵略三灶岛时遗留下来的炮弹壳捐赠市博物馆。 记者在捐赠现场看到,该炮弹壳铜质,完整,底部及壳内有铜锈,长29.3厘米...
楚天都市报讯(见习记者 喻钦涛)前日,王太雄、王世霖先生书画捐赠仪式在襄阳市博物馆举行,“二王”捐赠了几十年来的11件书画精品,包括《前后出师表》、《文天祥正气歌》、《春夏秋冬》四条屏、《放鹤》对联。 王太雄、王世霖是襄阳地区的书画名家,前者善书,后者善画。在追求书画艺术的历程中,既痴迷于传统,又陶醉于变革创新,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因为二人在一起研习书画时,经常是一人画画,另一人在画上...
“小到古生物化石标本,大到硅化木化石,还有许多地矿标本,遗迹化石,全部无偿赠给博物馆,了结了我一生的地质心愿。”日前,郑昭昌老人把自己历经千山万水,耗时49年采集的万枚化石标本一次性捐给了宁夏地质博物馆。 行程15万公里采集49年 6月2日,在宁夏地质博物馆仓库,记者看到,对郑昭昌捐赠的成堆化石标本专业人员正在忙碌地整理造册。库馆员赵东介绍,郑老捐赠的化石标本品种多,量...
2月22日,武强县周窝镇东小章村农民画家臧武斌兴致勃勃来到县城,把精心创作的5幅新年画捐献给了武强年画博物馆。据了解,自2009年至今,武强年画博物馆已收录300余幅来自民间年画艺人的作品。 武强县周窝镇东小章村的臧武斌,从小就喜欢画画,20多年来笔耕不辍,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在国家、省、市、县举办的书画展中多次获奖。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以传统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接连创作了《祖国万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