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夏瓷器的生产是在中原北方诸窑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所生产的瓷器与中原瓷器有所不同。与宋、辽相比,无论在釉色、胎质,还是在烧制水平、技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制瓷业是中原地区传统的行业,西夏制瓷业则是在西夏王朝建立后才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其主要生产地在宁夏灵武磁窑堡附近,另在贺兰山东麓、甘肃武威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也有生产。西夏瓷器的种类较多,每一类型器物又形式多样,既有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盘、壶...
藏友求鉴:1月9日下午在6位书法家签约华丹美术馆现场,我遇到咸阳藏友张俊伟,他热情地迎上来说好多年前他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四季花卉双耳扁壶,有人说到明代包老,有人说是清仿,也有说是景德镇新烧的,他一时也给弄糊涂了,让我等会儿忙完一定去家里给掌掌眼,盛情难却,只好从命。看后,果然是一件明代的老东西。 持宝人:张俊伟 藏品名称:明永乐青花缠枝四季花卉双耳扁壶 鉴宝专家:龙建雄(文物鉴藏...
宜兴窑匋斋款紫砂扁壶,清宣统,高6cm,口径5.3cm,底径9.4cm。 壶扁罐形,平口,腹上收下敛,小直流,环柄,平底。平盖陷于壶身,圆柱形钮。盖内刻篆书“匋斋”、“宝华庵制”印章款,壶底钤篆书“宣统元年月正元日”款。深姜黄色砂泥。造型新颖独特。 “匋斋”指端方(1861—1911年),号匋斋,堂号“宝华庵”。清末湖广总督,金石学家。一生嗜好金石书画,对紫砂器尤其喜爱。根据端方的生卒年可断定...
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 高53cm,口径7.5cm,足径16×10cm. 扁壶蒜头形口,短颈,口与肩之间对称置如意形耳,圆腹,腹壁的两侧各凸饰一个鼓钉,长方形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花卉、灵芝、梅花等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其造型、纹饰皆源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表现了...
宜兴窑紫砂柿蒂起花扁壶,清雍正,高8.1cm,口径8.3cm,足径6.4cm。 壶阔口,圆肩,扁腹,短直流,粗环柄。盖面突起浮雕的柿蒂纹。浅赭色调砂泥,布满白砂点,砂泥颗粒较粗,但粗而不涩。 浮雕的柿蒂纹具有典型的晚明风格,明墓出土的紫砂壶和宜兴窑址出土的残器中多有柿蒂纹装饰的壶流或壶盖。此壶浮雕的柿蒂纹周边翻卷,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洁素雅的壶体增添了圆雕的神韵。
窑变菊瓣式扁壶,清雍正,高8.2cm,口径7cm,足径7cm。 壶扁形,通体菊瓣式,圈足,壶身一侧有短流,另一侧为半环形曲柄。通体施钧釉,外底有八处支钉烧痕,底印阴文“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窑变釉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釉品种,以铜红釉为主,还含有其它多种金属元素,经过氧化还原,呈现出美丽的月白、蓝、紫、绿、酱、青、褐等色彩,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流荡的条丝和斑片,奇妙无比。
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明宣德,高29.9cm,口径2.7cm,足横7cm,足纵5.2lcm。清宫旧藏。 壶呈葫芦形,口、颈部为圆形,腹部为竖向扁圆形,下承以方圈足。颈、肩之间对称置绶带形耳。通体青花纹饰。口部绘缠枝菊花纹,腹两面均绘阿拉伯花纹,耳上绘折枝花纹。口沿下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横行款。足内施青白釉。 此葫芦扁壶为明永乐时景德镇御窑厂的创新器形,宣德朝继续烧造,品种...
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壶,明宣德,高25.7cm,口径3cm,足径10-7.3cm。清宫旧藏。 壶直口,细颈,扁圆形腹,平底。颈、肩饰对称如意形耳。通体青花装饰。颈饰缠枝花纹,肩饰蕉叶纹,扁圆腹两面饰折枝花纹。 此器形制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而稳定。纹饰简洁,以写生茶花为主题纹饰。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明宣德,高25cm,口径3cm,足径10cm×7.5cm. 壶直口,细颈,扁圆形腹,平底。颈、肩之间置对称如意形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缠枝花纹,肩绘蕉叶纹,腹两面均绘饰折枝茶花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纹饰疏朗。 花卉题材在明代宣德瓷器装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石榴花、菊花、莲花、茶花、牡丹、百合、宝相花、牵牛花等较为常见。每种器物多...
青花锦纹绶带耳蒜头口扁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清宫旧藏。 壶蒜头口,束颈,扁圆腹,撇足。口、肩处饰对称绶带耳,腹两侧凸饰乳钉纹。通体青花纹饰,外口饰如意纹,腹饰锦纹,足墙饰下垂如意纹和朵梅纹。 此器主体纹饰密集,以六角形和六边形构成锦式开光,内绘折枝花和海水纹,风格独特。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cm,口径8.5cm,足横26.5cm,足纵8.2cm。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底露胎,胎细白。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壶两面均刻龙纹、灵芝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 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青釉双系兽面纹扁壶,西晋,口径4.2cm,最大腹径18cm,高14cm。 壶小直口,肩上有两小系,器身呈扁椭圆形,平底微内凹。通体施青釉,双系之间印圆圈带状装饰,中间贴塑一兽头,这是西晋时期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方法。扁圆的形体和设计巧妙的双系使之既实用又便于携带。
2014年6月,《禹州大事月报》刊登了一幅神垕红远钧瓷坊制作的钧瓷汉扁壶。其造型奇特挺拔,器形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粗犷中豪气盎然,小巧的嘴与小圆把,配置壶体,端庄而秀美,这样朴致、凝重的小壶,正是文人学士阶层自酌自饮和清赏的珍玩,是当代钧瓷壶中的神品。同时,汉扁壶精致的工艺、良好的实用性、绝佳的窑变效果深受茗钧爱好者的好评。由于钧瓷茶具大多来源于唐代水注,宋代...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1038——1227年),历时190年。由于蒙古大军的毁灭,西夏文物遗迹、遗物、艺术留存甚微,给这个古老的王朝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西夏瓷器更是因为物证太少,成为我国瓷器史的难解之谜。随着近年来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西夏瓷的不断发掘出现,国内外收藏界才开始关注西夏瓷,西夏瓷器才开始走出“深闺”向世人展示那段神秘残缺的历史。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