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安徽省 江西省 编号:Ⅶ-37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戏剧 地区: 安徽省 河南省 湖南省 编号: Ⅳ-87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
2月10日,记者从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获悉:存世一百多年的徽州盐商资料日前在合肥初现真容。多位徽学专家认为,这是安徽境内发现的成规模、成系统的第一手盐商资料,对研究徽州盐商有着重要价值。 据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小坡介绍,这批资料涉及晚清众多徽州盐商的账簿、诉状、信札以及官府通告等,共50多册、3000余件,目前将从第一阶段清点工作转入后续的深入研究。 徽州盐商是徽商重...
日前,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我省继安徽博物院之后获评的第二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全国共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30家。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于2008年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自2008年3月26日起免费开放,积极发挥教育、收藏、展示、研究和服务等社会功能,于200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目前年均接待观众游客约50万人次。2014年以来,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提升基本陈列《徽州...
“徽州古建筑以保护名义产生的破坏仍然存在,徽派古民居和古祠堂等古建筑的保护依然存在困难。”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方利山近日在谈到徽州古建筑保护时表示。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方利山说,在这些绝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的背后,蕴藏的是徽州深厚的文化内涵。 方利山说,过去,人们对徽派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高,对于整体、活...
近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审议批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填补了我国四大古城中徽州古城立法保护空白的缺憾。法规将于11月21日起正式施行。 该条例规定,徽州古城实行分区保护,其核心保护区为徽州府衙历史文化街区、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渔梁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对徽州古城内建筑的建设、修缮、审批等程序,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文物及古建筑保护、绿化美化、防火防灾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
徽州府衙 “徽州”之名始于宋朝,正式的“徽州府”建于元末明初。徽州府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损毁、重修与重建,明朝中期时“规模宏敞、气势雄正、聿成伟观”,成为古徽州府的象征。 到20世纪初,历经风雨沧桑的徽州府衙总体建筑格局已近消失,只留存部分府衙大堂以及历代石碑石刻,如明崇祯十五年《重修正堂碑记》、清乾隆二年《重修徽州府堂碑记》、清乾隆三十八年《...
维修后的国保单位员公支祠 黄山市是明清徽商故里、徽文化发源地,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最直接最具标志性符号。全市100 余个古村落有古民居6462 幢,其中有西递宏村等世界文化遗产地,68 个中国传统村落。黄山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徽州古建筑散落各处,是徽文化的‘活化石’,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载体、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 五年投入资金70亿 ...
记者从安徽歙县文物局获悉,9月22日该县杞梓里镇滩培村挖出近30公斤古代铜钱。经初步确认,出土钱币为宋朝时期的货币,最早的是唐朝末年铜钱。 22日,滩培村村民在修建道路施工过程中,在半山腰处发现近30公斤、近5000枚古钱币。24日当地村民才向文物局报告,文物局与当地公安赶到后收缴并封存了古钱币60枚,其他大批古钱币流失。文物局对现场遗存钱币进行勘测,暂未发现其他文化遗存。 据...
物以稀为贵,这是收藏的一条定律。那些“真精稀”的古瓷,往往受到市场的追捧。在收藏中,有一些民间定制的古瓷,虽然质量算不上“精”,但由于纹饰独特、存世量稀少,并有着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从收藏文化的角度来说,不失为有价值的藏品。 丙申五月,屯溪一古玩商贩称,从江西婺源收到一件纹饰十分奇特的古瓷盘,他说自己经营古董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纹饰。笔者如约前往,发现东西很“开门”,纹饰也如其所说。这...
历史不只是学者和作家需要找寻的永恒,也是普通公众不能遗弃的文化与事件的永恒。 “敬畏自然,守护遗产,大家眼中的西溪南——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暨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活动,是一次真情与史实交融、建筑与文学互渗的记忆与启蒙之旅。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建筑学大师、文博专家及著名作家百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这不是一般的徽州建筑文化之旅,而是几代人的“接力之行”;这不是...
始建于秦代、历经两千多年的古徽州城墙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记者5月25日跟随省政协江淮行采访团从黄山市歙县获悉,目前徽州古城已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城墙申遗工作也已全面启动;自古沟通徽州与江浙的渔梁码头也将重现十大美景。 目前,我省的寿县县城、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都已相继申遗,徽州古城墙长约1500米及潮水门月城、南山门、府城子城,另有南、东两谯楼。该县政协透露:“计划明年1月底前上报世...
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清光绪刻本纪敬摄 圆景图砖雕(清) 纪敬摄 家谱木活字印版(清) 纪敬摄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安徽博物院共同主办的“明德至善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5月18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揭幕。该展览是在安徽博物院展出后第一次进京巡展。本次进京的文物展品7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7件,通过此次展览,将有助于北京观众逐步了解徽州文化丰...
石雕的主要作用,是用在牌坊上,比如前面介绍过的棠樾七坊。 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特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