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沉船“小白礁号”在象山发掘完成,本报记者登上工作船先睹为快 145件新出水文物,一半是青花瓷碗 14米长主龙骨,16个壮汉都抬不动 沉船被誉为“古代造船技术中西合璧首例实证”,复原需8到10年 13日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
从石浦港坐上快艇,往东南方向大约航行26海里,就是象山渔山岛。2008年,考古人员在这片海域2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它被命名为“小白礁ⅰ号”。 这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前往东南亚一带的木质远洋商贸运输船。清道光(1821~1850)年间因触礁沉没。 昨日,始于5月下旬的“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工作暂告一个段落,沉船船体完全出水。 据悉,此次发掘工作除了新出水...
图为水下绘图。林波摄 图为文物沉水状态。林波摄 “我看到觉得非常漂亮,考古的魅力在于发现。”7月11日,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林国聪望着出水的青花瓷由衷地感叹道。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6日,“小白礁Ⅰ号”出水文物(含石板材)共计1050件,这为研究清代中外贸易史、海外交通史、中国古代造船史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小白礁...
发掘人员正在进行水下绘图。 昨天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历时40多天“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已顺利结束,新出水船载...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宁波象山县渔山列岛海域发现的"象山小白礁1号沉船“,勘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我国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今天下午,考古现场对媒体开放。 小白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宁波市象山市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这艘沉船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前往东南亚一代的木质的远洋商贸运输船,大概是在清代的道光年间沉没的,埋藏在24米以下的海底,沉船是2008年首次被...
5月21日上午,宁波北仑满洋船厂码头,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工程船乘风启航,正式拉开了2014年度“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工作的序幕。 “小白礁Ⅰ号”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木质商贸运输船,下沉于清代道光(1821~1850)年间,埋藏在水下约24米的幽深海底。沉...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浙江象山“小白礁号”清代沉船新一轮发掘工作今天起在宁波展开,预计7月下旬船体将被打捞出水。 上午10点,“满洋2004”号工程船从北仑满洋船厂码头出发,标志着开始“小白礁号”沉船船体发掘工作。这艘沉船是一艘木质商贸运输船,大约于清代道光年间沉没在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水下约24米的海底。2008年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发掘。宁...
考古队员下水探测 慈溪的四灶浦水库在清淤时发现了一批清朝的青花瓷,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虽然尚未得到证实,但“慈溪一水库里发现古沉船”的消息已经在网上传开了。 与此同时,象山渔山列岛海域的“小白礁沉船”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捧。 这艘船,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价值?水下考古,将如何进行? 6月24日,央视将现场直播入水考古发掘现场。届时,这条沉睡...
10月18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船体发掘实施方案暨船体科技保护专家论证会在宁波召开,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泉州海交馆、登州博物馆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14位水下考古、科技保护与造船史专家参加了论证会议。“小白礁Ⅰ号”沉船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渔山列岛海域,发现于2008年,...
日前,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小白礁I号”沉船线索主要提供者——牟永根同志颁发了奖金与荣誉证书,郑重感谢其二十余年来对我市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小白礁I号”沉船遗址的坚守。牟永根同志曾经是渔山列岛上的一名业余潜水员,在20年前的一次水下采贝作业中与“小白礁I号”沉船遗址不期而遇。在这20年里,一直有不法分子向他打听沉船的具体位置,并许诺给予“丰厚回报”,但牟永根同志不为所动,坚信“水下文物是属于...
专家为市民解读。 一片寂静深邃的大海,深藏着无数秘密。 这段时间,有关海洋的新闻频出,除了“蛟龙”号,还有一艘名为“小白礁一号”的清代沉船。 神秘沉船,留下无数未解的猜想,如今,潜水发掘已收尾,出水的500余件各类文物一点点揭开沉船的面纱。兴奋的不止是考古专家,还有更多普通人。 今天,由本报和省科协、科学24小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
7月11日,随着最后一批省外水下考古队员撤离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 沉船遗址水下考古2012年度发掘工作圆满结束。5月11日,“小白礁Ⅰ号”发掘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前期人员集结、海上工作平台搭建、水下考古设备调运以及相关手续办理等准备工作,6月4日开始进入潜水发掘阶段,7月11日圆满结束年度发掘。期间,共派员下水作业360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18000分钟,基本完成了遗址主体——沉船船体之上埋藏堆...
记者前日从象山“小白礁号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座谈会获悉,“小白礁号沉船”今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正式结束。据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透露,目前沉船船体已完全回填。明年,水下考古队将对船体进行打捞,“与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不同,届时我们将会一层层编号,一块块拆下来出水。” 今年的“小...
昨日打捞出水的五彩罐盖。 昨日从小白礁海域吊装出水的4块梅园石。 海底淘宝·聚焦“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发掘 “小白礁I号”沉船像极了一个害羞的姑娘,这几天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昨天上午,中央电视台第二场大型水下直播,终于掀起了它的盖头,让亿万观众看清了这条在水下“安睡&rdquo...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