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前夕,《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图片展》在美丽的羊城广州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展期45天。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图片展》从“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代表生平”三大部分,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整个历史背景和过程,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与信念,在中国共产...
6月19日,为推进广州博物馆新馆建设,广州博物馆召开新馆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会,12位顾问获颁发聘书。与会专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在会上踊跃发言。有专家指出,新馆建设应注重“经济、实用、美观”,特别强调要不断充实展品,突出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有专家建议,新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科学安排各功能区,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中要充分考虑新馆日后运营和未来发展需求。
日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学专家向广州日报介绍了2014年广州恒福路汉唐墓葬考古成果。即2014年3月至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工程建设,在恒福路某工地进行勘探发掘,清理西汉、东汉、三国、南朝、唐、南汉及明代墓葬共20座,出土陶、瓷、铜、铁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02件。 其中发掘的一对“王武”私印和信印,在广州地区甚是少见,因此备受广州考古界的关注。
今年端午节正逢周末。不能下水划龙舟的话,自己动手做龙舟如何?南方日报记者从广州博物馆获悉,6月20日(端午节)上午,“龙舟竞拼”—端午节木质龙舟拼搭活动将正式开锣,活动限定30个名额,先到先得。 据悉,此次活动时间为本周六9:30—11:30,活动地点在广州市博物馆专题展览厅少儿互动区,活动限定名额30名,先到先得,额满即止;报名时间为6月15日—19日;报名电话为020—83550627。
连续5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考古院”)陆续公布2014年度广州考古五大发现。昨日,市考古院完成最后两大发现的公布,北京路出土的清代古船以及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 同时,新快报记者获悉,本周六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市考古院将在德政路与中山四路交界处举办现场活动,展示去年的考古发现,市民可以现场了解考古的同时,还可以体验文物修复拓片等。 其中入选第四大发现的北京路清代古路,...
连续5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考古院”)陆续公布2014年度广州考古五大发现。昨日,市考古院完成最后两大发现的公布,北京路出土的清代古船以及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 同时,新快报记者获悉,本周六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市考古院将在德政路与中山四路交界处举办现场活动,展示去年的考古发现,市民可以现场了解考古的同时,还可以体验文物修复拓片等。 其中入选第四大发现的北京路清代古...
现身广州城区的古船。资料图片 日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体通报,去年3-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京路17-43号等地段商业住宅项目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的3艘清代木船,已搬迁到广州博物馆进行保护。 据介绍,三艘木船分别编1、2、3号,船首在北,稍上翘,船尾最深处距现地表3.5米。1号船最小,压在2号船中部上方,船尾已残破。2号船最大,残长19.2米、中间宽约3米,船后部两...
位于北京路45号至65号地段建筑工地的古船发掘现场。 在古船发掘现场发现的一个碗,底下有一个类似中文的“石” 或者“否” 标志,但仔细看起来又不是。看上去倒像韩文字体。 共有三艘 距离现在的天字码头169米 专家推测清代晚期此地仍然是珠江岸边 三艘废弃深埋的清代木船在广州市北京路45号至65号地段建筑工地被发掘,这是2014年3至6月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发掘的成果,这也是广州...
西汉墓随葬的釉陶熏 王武信印 西汉陶灶 王武私印 昨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广州考古年度第三大发现—恒福路汉唐墓葬。 众所周知,恒福路所在的横枝岗,是广州古城北郊地下古墓葬重点埋藏地带,1950年代以来在这一带发掘出各时期古墓葬数百座。去年3月到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工程建设,在恒福路某工地进行勘探发掘。据市考古所透露,该考古点共清理西汉、东汉、三国、南朝、唐、...
昨日,广州市政府全体会议首次对广州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广州市本级两年将投资945.4亿元在十大民生领域,建设85个基础设施项目。市长陈建华表示,今年底要有近50%项目开工,“各部门要为项目保驾护航,将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据悉,截至5月,仅有26个项目开工,推进效果不够理想。广州博物馆、广州粤剧院要确保年内动工。 整体建设进度不够理想 今年1月公布的《广州市2015-2016...
广州从化良口镇大塘边窑址。 从化良口镇大塘边窑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6月13日是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披露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等“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状况。广州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位于吕田、良口、温泉三镇,各期遗址共260多处,包括220处先秦两汉遗址。 三镇新发现遗址2...
6月13日是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向媒体披露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等“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状况。其中,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是广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被列入“全国38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出土构件或与光孝寺有关 本次发现宋、明遗址的市一大道在广州人民北路以东、东风西路以南...
图8 西村窑青釉褐彩彩绘纹盆 彩绘,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以青釉釉下褐彩彩绘为主,主要施于盆、壶、枕等器物上,纹饰以云纹、缠枝菊、折枝牡丹为主。如这件西村窑青釉褐彩彩绘纹盆(图8),彩绘落笔挺拔有力,笔法简练,线条粗放,下笔一气呵成,仅寥寥数笔就勾绘出一朵大菊大叶,显得自由奔放。这种技法明显模仿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技法。 点彩,多施于高身杯、小罐、小瓶等小件器物的唇沿或肩际,一般多为独立的圆点...
图4 西村窑青釉莲瓣纹炉 西村窑青釉莲瓣纹炉(图4),敞口,外口沿饰一道弦纹,炉身外壁刻莲瓣纹,高座足,足面亦刻莲瓣纹。这种器形符合佛教徒的审美趣味,在东南亚地区颇受欢迎。 四、西村窑的装饰技法与纹饰 西村窑大量仿烧各地名窑产品,装饰技法多样,主要有刻划花、印花、彩绘、点彩、刻划彩绘等几种。 图5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刻划花主要施于碗、盘、碟、壶、盆、炉和瓷枕上,纹饰有条纹、草叶纹、菊...
三、西村窑的造型特点 广州本地不产瓷土,西村窑瓷器的原料和烧窑的燃料均从清远、肇庆等地水运而来。其胎分为粗、细两种,粗瓷胎色灰白,细瓷胎骨细腻洁白。其釉大致可分为青釉、青白釉、黑酱釉和绿釉,以青釉为主,呈色深浅浓淡不同。西村窑多采用“浸渍法”施釉。施釉时用手倒提圈足把坯身放入釉药中蘸染,所以圈足和外腹底往往露胎,这是西村窑施釉方面的一个特点。 西村窑器形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碗、盘、盆、瓶、罐、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