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苏连云港市郊的孔望山摩崖佛像,始刻于东汉。图为立佛与门庭长造像 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这座寺院的规制全依天竺,但具体情况史文无载。东汉末年,丹阳笮融在徐州建造了一座“浮图祠”。这座祠由廊、阁围绕的广庭及庭中央的浮图(塔)组成,可容三千余人礼佛。这种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完全是外来形式,但中央之塔却是木构的中国式样。此种以“塔院”为主的佛寺一直沿袭到南北朝...
【摘要】汉代乐府中有歌曲借咏鸟来歌颂爱情、亲情,在爱情故事题材的诗赋作品中也有咏鸟的片断,而乐府和俗赋又都是可以演唱的。近年一系列出土文物表明咏鸟歌和爱情诗赋作品除了部分题材相同和都可以演唱以外,还有可能是同一部说唱作品的不同部分。有些咏鸟歌与爱情故事赋题材相同,其本身不一定讲故事,却可以是讲故事前或讲故事后用于演唱的。 【关键词】出土文物 汉代咏鸟歌 俗赋 爱情题材 同源关系 【机构】山东大...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克苏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局及乌什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考古工作队,首次在这个县发掘清理出土了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墓葬。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艾涛介绍,此次清理和发掘的墓葬叫亚科瑞克东古墓群,有数百座石堆墓,规模较大,位于该县亚科瑞克乡以南方向。考古队员用了20天时间,一共发掘清理20座石堆墓,出土了陶器、青铜器等18件随葬品,初步判断是战国至汉代时期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印证乌...
蟠龙纹玉璧 大青璧 龙凤貘纹玉环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在汉代,玉器被人格化,号称拥有“五德”,成为高尚与纯洁的象征,人们对玉的迷信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贵族们不仅身上佩戴玉器,生活使用玉器,房屋装饰玉器,交往赠送玉器,祭祀使用玉器,甚至死后还要穿玉做的衣服。徐州博物馆馆长孟强在概括这一时期的 玉器特征时认为“汉代的玉器工艺上非常精,风格大气与豪放,有...
【摘要】学术界对汉代城乡人口比例及普通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不同认识。普通村落一般集聚在大小城邑周围。城乡聚落的比例与文献记载不同。已发现的汉代普通聚落遗址均未发现墙垣遗迹。乡内之里的户数和地理范围均不固定,布局多分散且无规律。普通居民居所建筑形式都大致相同,聚落布局能够表现出手工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面貌,这类平民居所应与文献中记载的"庐"有密切关系。汉代普通聚落考古工作一直相对滞后,今后应高度重视汉代普...
【摘要】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质材有陶俑、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俑琴分有弦无弦,姿态有恬然型、微笑型和歌唱型,组合有二人型、三人型、四人型等。画像石砖上有师旷伯牙鼓琴图、聂政刺韩王图,还有乐舞百戏图;在汉代出土的铜镜背面也铸绘有弹琴的图像。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折射出琴不但是汉代儒士修身抒情的载体,汉代正义品德的象征,也是汉人祈求好运的神器及汉人乐舞百戏的乐器。 【关键词】画像 文物 弹琴 陶俑 ...
据滁州网报道,看着库房里装了几蛇皮袋的古钱币,市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也连连感叹,“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发掘出这么多古钱币,估计有六七百斤,上万枚!”原来,4月13日上午11点半左右,市文物所接到群众电话反映称,滁城花城路二期工地发现大量古钱币。 听到这一消息,市文物所的专家立即赶往工地,并联系西涧派出所对现场进行保护。在当地文化站和民警、村民的配合下,专家们对散落在泥土中的古钱币进行了清理和收集,目前已...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日对外透露,该所考古人员近日对宁乡狮北墓群进行发掘,截至目前,现场已发掘汉代墓葬13座,出土器物150余件(套)。这些器物种类繁多,反映了西汉至东汉时期长沙地区历史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 宁乡狮北墓群位于宁乡县大屯营镇狮北村,距长沙市区约30公里。2015年5月至6月,为配合宁乡花(花明楼)大(大屯营)联合集镇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宁乡县文物局对项目用地红线范围...
昨日,汉服“美女”讲解机器人蓝蓝走进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给大家讲解该馆春季最新特展《大汉楚王与南越王——江苏徐州汉代文物精品展》,今日市民可以免费来看蓝蓝和听展。据悉,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广东首家推出讲解机器人的博物馆。 “我叫蓝蓝”,穿着蓝白拖地汉服、身高近1.5米的女机器人向记者用普通话介绍自己。她手里捧着展览宣传资料,并沿着既定的轨道,一个个展柜介绍《大汉楚王与南越王—— 江苏徐州汉代文物精品...
【摘要】汉代社会的饮食风俗,除了蒸、煮、煎等方式外,烧烤亦较为普遍。史籍中"燔炙"的画像表现,多见于陕北、四川、河南、山东等多地画像石资料,主要是以"簇"穿肉的串烤形式,未见《释名》所载"貊炙"的全牲烤法,因此尚无法断言中原地区烧烤烹饪的饮食习惯源于"胡俗"。汉代社会的炊用具从陶制向铁制的转化,构成了烧烤烹饪流布的技术背景。相关考古资料揭示,木炭"不烟不炎"的特性,成为"燔炙"的理想燃料选择,贵人...
近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物部门在该县清源镇柯寨村书院社发现了一面2000年前的精美汉代铜镜。 这枚铜镜呈圆形,直径13厘米,薄体,平边,为规矩铜镜。该铜镜背面为青铜色,其主体纹饰精致、对称,做工讲究,似花草,又似带冠鸟兽纹,或者是二者的巧妙融合。主体纹饰中分布着4枚凸起的乳钉,与中间的圆形凸起相呼应呈“十”字状。镜边无铭文和纹饰。另外,文物工作者在出土现场还发现少量绳纹灰陶罐、灰陶锤、奁妆盒等...
3月28日上午,一座躺了2000年的汉代古墓在义乌福田街道陶界岭村被村民发现,经过初步挖掘,共有7件稍完整的文物出土。据专家介绍,汉代墓穴在义乌发现较多,类似的文物在之前也均有出土。目前,这些文物已被博物馆工作人员带回,他们将尽可能将其修复完整。
青铜摇钱树、汉代画像砖、龙戏壁石刻、捕获俑……3月25日,《巴蜀汉风——川渝地区汉代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开幕,四川博物院等7家文博单位的168件(组)文物与深圳观众见面。 此次展出文物包括画像砖、陶俑、石刻、铜器等,全面展示了汉代巴蜀庄园建筑、生产劳作、居室生活、宴饮舞乐、车马出行、儒学教化等世俗生活与精神信仰。其中一件“重量级”文物,是来自川博的拥慧捧盾墓门。墓门重1.8吨,高1.71米,...
“巴蜀汉风”展出的精美汉代陶俑 3月25日,“巴蜀汉风——川渝地区汉代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展出。该展览是深圳博物馆策划推出的原创性展览,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省广汉市文物管理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博物馆、宜宾市博物院、崇州市博物馆7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记者获悉,此展将持续4个月,到7月24日结束。 四川、重庆是巴蜀古国故地,商周时期,这里就孕育出灿烂的巴蜀...
3月8日,著名漆器收藏家、美籍华人姜雷先生无偿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战国漆樽、汉彩绘鸟兽云气纹耳杯和汉黑漆戗刻涡纹铁剑等三件战汉漆器。 这批漆器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在髹漆技法上更是值得研究。其中汉黑漆戗刻涡纹铁剑,剑鞘与铁剑都完整,品相极佳。该剑剑鞘上的涡纹髹漆工艺更为罕见。先以戗划出细如发丝的涡纹,再在纹饰的边缘填以羚羊角粉。这种戗填工艺与早期的戗金银工艺有诸多相似之处。漆器戗金银工艺在汉代已经发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