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起宋末抗蒙(元)战争,大家所熟知的或许是钓鱼城。而你也许不知道,在临近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天生城,曾与钓鱼城一起,共同构建起了南宋川渝山城的防御体系。 昨(10)日,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公众考古活动——走进万州区天生城遗址活动成功举行。众多考古爱好者在相关专家的带领下,对天生城遗址进行了探访。 据悉,经过发掘,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已基本完成城址布局结构的调查工作,共清理城垣长度1...
考古人员在遗址挖掘 现场挖掘的瓷器残片 省文物局于11日举办了永春县苦寨坑窑址考古工地向公众开放活动,这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首次举行考古工地向公众开放活动。 永春县苦寨坑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原始瓷遗址,把中国烧制原始瓷的历史往前推了200年。今年4月,该窑址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窑址考古工地首次对外开放 此次对外开放点设在了永春县介...
大宫门河底挖出的鎏金铜象首、西洋楼养雀笼的黄釉琉璃构件、嘉庆御制的刻石……106件有故事的圆明园出土文物今天对外开展,这也是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向公众展示1996年以来20余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展览位于圆明园展览馆内,预计展出到10月。 此次展出的106件文物均为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主要包括铜器、玉器、琉璃、瓷器和建筑构件,件件有特色、件件有故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
展出的出土的虎犬齿、鹿右下颌骨等。 记者 李文科 摄 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三峡博物馆举行。记者 李文科 摄 今(9)日,《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展出,约380余件套石器、骨器、陶器及动植物标本展出,配以照片、地图、图表、模型等辅助展品,免费对公众开放。 从上世纪20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艰苦工作,大溪文化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
图为外国客商参观古董地毯。孙睿摄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一直在收藏中国古董地毯,从收藏研究中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为此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书,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展厅内都有销售。”来自荷兰的收藏家、荷兰海牙市艺术馆馆长库斯·德容6月3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2017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以下简称:藏毯展)在青海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中国29个省(区、市)市以及伊朗、尼泊尔、印度、...
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位于铜陵凤凰山旅游景区内,据相思树景点200米,据原址3公里,车辆可直达,于2011年6月28日对外免费开放。 纪念馆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采取徽派古民居风格,参照原遗址周氏私立小学(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建筑式样建造而成。共分前后三进,主楼分上下二层,展厅面积400余平方米,是义安区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纪念馆。 在布展设计上,纪念馆...
在被仿膳饭庄占用近60年后,北海公园260多年古建筑群漪澜堂的部分区域5月18日作为景点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游客不仅可欣赏漪澜堂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可观看历史文化特展,了解其历史文脉和丰富底蕴。 漪澜堂是北海公园琼华岛北侧的一组庭院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仿照江苏镇江金山寺建造,背依琼华岛,面临太液池,整组建筑占地面积6783平方米。景区内包括漪澜堂、碧照楼、道宁斋、远帆阁...
曾经身着彩衣、手执兵刃的西汉武士俑,在岁月的侵蚀中只留下斑驳的躯干。但那奋力向前的体态和脸上坚毅的表情,仍能再现这位猛士的英姿。5月18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一大批精品文物与公众见面。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普查期间,陕西省对反馈收藏有文物的522家单位进行了文...
近日,埃及古物部宣布该国考古学家在明亚省 (Minya) 沙漠墓穴中发现了 17 具古埃及木乃伊,堪称开罗以南地区“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古物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在埃及中部明亚省图纳杰贝 (Touna-Gabal) 地区追寻古墓通风井踪迹后,考古学家在一系列墓穴巷道内发现了多具非王室木乃伊。古物部称,除这些木乃伊之外,他们还发现了一张金片、两张写着古埃及世俗体 (Demotic) 文字的莎草纸...
“钵传红玛瑙,石长翠芙蓉。”近200件美轮美奂的古代玛瑙臻品日前在丝路起点城市西安首次“集体亮相”公展。专家认为,这批跨越时空的丝路古代玛瑙不仅提供了一场宝石传奇的艺术盛宴,也让人体会到丝路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和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 在大自然孕育的宝石家族中,玛瑙备受国人青睐。玛瑙纹带灿烂,有层次感,晶莹剔透,坚润亮丽,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宝石材料之一。中国古代曾称玛瑙为琼玉、赤玉,还曾被列...
曾经身着彩衣、手执兵刃的西汉武士俑,在岁月的侵蚀中只留下斑驳的躯干。但那奋力向前的体态和脸上坚毅的表情,仍能再现这位猛士的英姿。18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一大批精品文物与公众见面。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普查期间,陕西省对反馈收藏有文物的522家单位进行了文物认定登...
在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纪念馆临时展厅昨天正式向公众开放,向参观者讲述那段不可忘却的民族记忆。 展出120余件珍贵文物 江东门纪念馆负责人介绍,从5月8日起至12月13日期间,已陪伴来自世界各地参观者十个年头的《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因改陈升级的布展需要暂停对外开放。为继续传递历史真相,...
5月18日是第四十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这一主题如期出现在人们视野,而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典录珍宝 金色赣都”,也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我省文物“家底”:全省共藏有641550件文物,其中被称为珍稀“国宝”的一级文物就有1348件/套…… “文物讲述的是活的历史,每一次重大考古成果的取得都使我们向真相靠近了一步,每一件文物都可以读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今年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参与的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1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是北京市首次作为“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 开幕式上,“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等20项展览分别荣获“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