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的持续受宠,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 国强民富的时代,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 历史 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三代的 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拍场看,近十...
清康熙西厢记故事图斗笠碗 斗笠碗,是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珍藏有一只清康熙青花西厢记故事图斗笠碗(见图)。该碗做工精细,直径为20.7厘米,外表大方美观,胎体轻薄,形制周正。碗内口沿绘锦地海棠形开光,开光内分绘四组花朵纹,碗心绘三名童子嬉戏玩耍,一婴手捧官帽,寓意加官晋爵。外口沿绘一...
康熙五彩怪兽盘 康熙民窑五彩怪兽盘口径27厘米,高4厘米,整个器物通体施白釉,双圈足底,青花花款。盘中分别绘有四脚带尾,青面獠牙,形象各异的双角、独角、双翅展飞的五只怪兽,其色彩主要以红绿釉上彩为主,墨彩、黄釉及紫釉为辅。该收藏品曾经修复过,根据修复工艺来看,估计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为。这次因出国展览需要,须重新拆洗、粘接、打底、做色、做旧方可陈列。 该盘修复前已碎成四块,但只碎...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琅玕枝半疏”五言诗句。画面上端竹节外凸饰鼓钉一周。 臂搁又名“秘搁”,竹质居多,但瓷质臂搁更具特色。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作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历时61 年。康熙一朝瓷器上的款识也多种多样。譬如,官窑款多以“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是三行青花楷书款,到康熙晚期,又出现少量的篆书款识。再如,康熙前期,还常见干支纪年款,“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便是康熙十年生产的瓷器。至于御用的珐琅彩器,上面只书写“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 不过,康熙早期的官窑瓷器,多半是没有年款的;民窑尽管落有康熙年款,但是好景不长。...
珐琅彩在康熙初创时期,经过了多次的试制和改变试制机构,迁移生产地点,出现了在试烧珐琅彩瓷器中的几次重大事件。珐琅彩瓷器的创烧是在康熙皇帝的积极倡导推动下进行的。康熙皇帝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欧洲的传教士、商人及使臣纷纷将西方的宗教、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音乐、绘画等先进的科学、艺术带入中国,欧洲各国的工艺品也随之进入中国,并带入宫廷,其中的画珐琅工...
康熙素三彩镂空锦地梅花寿字纹香熏,在体现素三彩瓷器的细、素特点之外,还体现出淡的特点。这件香熏高16.3厘米,直径为18.8厘米,六方形。每一面在正中长方形壁面上镂空出由弧线组成的图案,顶面中央是一个钱纹图案,外侧有菱形、半圆弧形图案。在洁白胎体上每一面以较深的绿色铺地,用墨彩画锦缎纹,上下左右中心是白色圆形,用很细的双线勾画篆书寿字。镂空的部位图案形实体上,淡绿铺地,墨彩点色,画出数朵梅花,梅花...
说到洪州窑青瓷,人们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
河北省临西县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做文物调查时,在临西县孙楼村一农户家中发现一件清顺治十八年的皇帝诰封圣旨,虽历经350多年的时间,仍然保存完好。 邢台市地方志专家孙小林介绍,这道圣旨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康熙登基时,依惯例嘉奖功臣,颁给时任“河南抚标都司佥书管右营游击事”孙维统的三轴诰命之一。 圣旨材料为五彩提花锦缎,整体底衬是纵横交错的五层云彩图。按照黄白、墨绿、杏黄、红黄等七色,分为七节,总长度...
康熙苦心经营的御用科学,试图将完全不对等的中西科学进行融合和会通,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将中国科学引向了歧途,中西科学的差距由此不断扩大。 清代康熙大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爱好科学的一位。他年幼登基,不久就遇到了棘手的历法之争一案。他根据实测结果,了断了这一纠缠多年的科学官司。康熙晚年组织了史无前例的大地测量,并下令编纂了《历象考成》与《数理精蕴》等天文学和数学著作。遗憾的是,这种御用科学不过...
郎红釉又名“牛血红”,创始于十八世纪景德镇窑,是我国传统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郎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平焰窑中,用松柴还原焰高火度(1300’C以上)烧成。传统的郎红釉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作品非常困难,故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郎红袖烧制如此困难,因此存世量较少,在收藏市场盛行这样一句话“家有郎红,吃穿不愁!”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郎窑红其优美的品质及其珍稀性。 ...
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烧制出钧红釉瓷器,最初被河南禹县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自元代后,禹县钧窑日渐衰落,至明初已不能烧钧红釉瓷器了。值得庆幸的是,禹县烧制钧红釉的技艺被其它产瓷区继承了下来,景德镇自宋末起就已开始烧制钧红釉瓷器。 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
康熙帝书法造诣很深,一生摹写和颁赐臣下的书法作品很多。在其个人爱好的背后,康熙帝的书法活动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统治艺术。 从小喜好书法 康熙帝从小喜好书法,但真正开始练习时已是20多岁。康熙十年(1671年)开经筵日讲(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编者注)以来,讲官熊赐履、傅达礼等按照“帝王之学”的要求安排讲授内容,只注重《四书》讲章中的治道蕴意,而不赞成皇帝将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