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货郎图》 货郎就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贩卖商品的小贩。身为70后的我,童年的记忆中深深地印下了走村串户的货郎担的身影。他们多半是中年汉子,走到村口,放下货担,手摇拨浪鼓。村中的男女老少,听到鼓声后一齐围上来。虽然仅是一副货担,但商品往往非常丰富,有妇女用的雪花膏、木梳、镜子、针头线脑;有日常生活所需的火柴、卫生球、剪子;有小孩用的铅笔、作业本、橡皮擦等学习用具,以及糖果等零食。货郎不仅卖东...
百年木版画四世关东情 19世纪初,清朝政府在科尔沁东部草原开禁放荒,关内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移民大量进入通榆。一些民间艺人随之迁入,并带来了他们的家庭传承,木版年画就在那一时期传入通榆。李向荣的曾祖父李祥1868年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千佛山迁至通榆,他把木版年画的技艺传给了后世子孙。传承脉络为曾祖父李祥-祖父李连春-父亲李兴亚-李向荣。李连春曾在现在的瞻榆镇开办年画作坊,为区别自家木板年画与...
5月8日,由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主办“久远的记忆——宁夏岩画特展”正式在德清县博物馆展出。 本展览以宁夏岩画为主线,通过遴选不同历史时期、各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50余件岩画实物和拓片,多形式、多角度地反映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美学倾向、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展示了宁夏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宁夏境内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宁夏岩画不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
是谁见证全家几代人刻骨铭心的艰苦故事?又是谁不断记录着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第三套人民币,它当之无愧是中国人艰苦奋斗的见证者,是新中国家庭生活的记录者! 第三套人民币流通3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流通时间最长的人民币,它历经新中国九大时代,囊括最多的票面职业人群。在流金岁月里,它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金色梦想和美好回忆,留存着中国人在那个特殊时代里最深刻的情感。 它蕴藏祖辈生存的希望 ...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与此同时,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处于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有博物馆300 余个,现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300 多个,可见博物馆数量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纵观国内外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博物馆走过了一条由个人的、收藏性的、内向型的文化机构向公众性的、展示性的、外向型的转变道路。的确,博物馆的兴起就是基于"博"与"物"这两个基本特...
时光的记忆——沈克明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2015年5月1日上午,由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时光的记忆——沈克明中国画作品展”在豫皖情艺术馆开幕。河南省书协顾问、豫皖情顾问贾凤昌,河南省美协副主席、豫皖情顾问李明,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程兆星,郑州市美协主席白金尧,郑州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徐敏,郑州市美协副主席连俊洲、丁万春,河南省著名山水画...
日前,郑州市上街区的千年古村马固村,村民住宅被整体拆迁。拆迁中,村中的古文物未能幸免,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掉5处。记者前往郑州多个村庄探访发现,类似马固村的文物或古建的流失情况并非孤例。城镇化建设中,一些文物或古建,正在拆迁中渐渐消逝。 点评:就此事,当地官员回应外界声讨时称,“政府在组织拆迁时不知道是文物,也没有人告知是文物,直到拆掉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这回应让人不胜唏嘘。 ...
张绍忠故居修缮完毕了,以后,市民又多了一个参观旅游的好去处。昨天上午,位于秀洲区油车港镇马厍老街的张绍忠故居正式开馆,张绍忠的办学历程、教育生涯再次跃入今人的视野,以实物展示、照片、文字介绍等方式在故居陈列展出。 在油车港镇马厍老街的一角,一座古朴的江南民居里走出了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张绍忠。他是我国最早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更是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带领浙大物理系在短短的几...
踏着春天的脚步,带着多年的期盼,沈阳的王女士不远千里来到景德镇市。短短几天,她穿里弄、走街区、看遗址,身心浸润于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之中。她感慨:“景德镇的每一寸土地都讲述着千年瓷业的故事,令人流连忘还。” 景德镇,山水相依成势、陶冶延绵相因,街坊纵横成趣、产业承古塑今,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景德镇蕴藏了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最能代表和反映中华陶瓷文明...
近日,沈阳王女士不远千里来到景德镇,亲身感受了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她感慨地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讲述着千年瓷业的故事,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景德镇市以“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为目标,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创造出一个个“景德镇模式”和“景德镇奇迹”。 以“御窑厂”为核心开启大遗址保护 曾有人评价景德镇是个“破”房子里藏宝贝的地方。这宝贝指的是以景德...
一面城墙,一座桥,一块瓦片……这些历史的痕迹酝酿出了城市的厚度,随着时光流逝,它默默累积着,成为这个城市人们脑海中最独特的印记。如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当身边的事物瞬息万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回头看看,那些泛黄的记忆里存留的人和事? 4月中旬,杭州博物馆与杭州日报联手举办“印象杭博系列·老城记忆”活动,邀您一起回头看,向前走,共同寻找属于一代人记忆中的杭州味道。 老城记忆 ...
近日,一深圳校服在英国一博物馆展出的图片在网络疯传。7日,深圳是双年展品牌组主管谢琼枝告诉记者,深圳校服出现在了英国的博物馆里确实是真的,这是深圳双年展办公室与位于伦敦的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合作项目,这个月里在英国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件作为深圳元素代表的校服,且“深圳校服将作为博物馆的永久收藏”。 入选原因: 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谢琼枝接受羊城晚报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