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该佛像表面似乎饰以了黄金 考古队认为该佛寺从公元前200年开始繁荣,直到至少公元六世纪,公元九世纪的时候还是居民点。另一名考古学家泰代斯科说:“这里的文物如此丰富,十年时间都不多,三年可能刚完成所有文物的记录工作。” 关于佛陀到底是两千五百多年前降世还是三千年,也就是“佛历”的顶年问题,学术界和佛教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即便是佛教界内部也是两种观点都有,在藏区多认为是三千年,...
婴戏童子是宋元以来常见的古代玉器造型,这种婴戏童子造型最早由佛教题材“磨喝乐”演变而来,是当时“七夕节”人们用以表达祈求多子多福、子孙兴旺之意。由于“磨喝乐”所表现出的是一个持荷婴儿的可爱形象,所以这一形象也为当时幼儿所模仿游戏,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有“七夕前三五日……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入两宋时期,逐渐由帝王贵族专享进...
醍醐寺 “日本醍醐寺藏佛教文物展”将于2016年5月10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在这之前,除了在日本展出之外,醍醐寺的珍藏也仅在德国展出过一次,这次在中国的展览是醍醐寺的珍藏第二次出国展出。因为日本对于材质脆弱的织绣、纸质绘画、木雕等文物都有非常严格的展览规定,最多只能展示四周至八周。因此该展在上海仅展出短短两个月,之后将移师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据悉,日僧空海于公元804年来到中国长安学习密教,...
自西汉至明初,青州一直是山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早就开始建佛寺,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即建有宁福寺。龙兴寺在刘宋时期就开始 修造,宋元嘉时但呼佛堂,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称南阳寺,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称大云,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始号龙兴。青州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逐渐形成为一个佛教中心,寺院兴盛,龙兴寺即为其中代表,...
“善缘禅韵”佛教书画展现场 释德政、王蔚波应邀出席“善缘禅韵”佛教书画展 武陟佛协梵呗乐团在“善缘禅韵”书画展演奏 梵乐禅韵,丹青迎春。日前,河南武陟佛协举办“善缘禅韵”佛教书画展,近百幅作品在文化馆展厅集中亮相。登封少室寺住持释德政禅师、少室山禅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蔚波先生等来自北京、杭州、郑州等地宗教文艺方面人士,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及茶话会、慈善活动。
第三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西藏行的记者们日前探访了有着1350多年历史的拉萨大昭寺。 大昭寺座落于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寺内主供释迦牟尼佛。是西藏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里,一年四季簇拥着前来朝佛的信徒,他们转经祈福,顶礼膜拜;他们手摇经筒,念经化缘。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被批准列入《世界遗...
9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在山西省图书馆成立,并启动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修复金代皇统九年山西榆次雕版印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120卷)其中一卷等21件国家一级珍贵佛教古籍。 据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介绍,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包括大量珍贵典籍文献,山西的古籍总藏量约100余万册,其中有264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这100余万册古籍中,破...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湖南考古专家参与的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建于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的佛教金刚乘寺院典型建筑遗址。 “这处佛教寺院遗址是南亚次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的珍贵遗产。”参加考古发掘的中方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介绍,这一金刚乘寺院遗址规模庞大,建筑总体平面上呈十字形分布,由4组大型方形遗址组成,各自长宽均在60米以上,围绕“...
佛教与茶事,因缘深长,僧人饮茶、崇茶、斗茶并悟出茶中三昧,茶禅一味。著名的赵州法师从谂把“吃茶去”作为修行偈语。紫砂壶被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用砂壶泡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历来受到佛教人士的青睐。高僧、居士爱壶、玩壶、藏壶乃至参与砂壶的创制者,代有其人。 释如曜与卧轮大壶 《阳羡砂壶图考》之《雅流》篇中,记录一位爱壶方外之人——释如曜。文中写道:“释如曜,字昱光,定海人。万历四十年(1612)...
宜兴紫砂材质独特、工艺精湛、造型朴雅、赏用兼优,是宜兴陶艺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其创始、起源的诸多传说都与佛教有关。 “始陶异僧”与“富贵土” 紫砂泥是深藏于“甲泥”陶土矿中的“岩中泥”、“泥中泥”,是宜兴特有的陶土资源。传说紫砂土的发现与广施善缘的僧人有关。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
中孟联合考古队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纳特斯瓦尔发掘区发现了建于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的佛教金刚乘寺院典型建筑遗址。 参加考古发掘的中方领队、湖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柴焕波说,这处佛教寺院遗址是南亚次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的珍贵遗产。 据介绍,这一金刚乘寺院遗址规模庞大,建筑总体平面上呈十字形分布,由4组大型方形遗址组成,各自长宽均在60米以上,围...
【摘要】探索佛教传入图们江流域的初始时间,属于全新的学术尝试。本文围绕杨木林子寺庙址、古城村1号寺庙址开展了实证研究:一方面,从尘封多年的馆藏文物中获取了新的认知线索;另一方面,为追寻文献记载的"高句丽旧地"栅城府故址开辟了新的视野空间。新的瓦作产品、佛教遗存研究表明,珲春河流域不仅是栅城府治理的中心区域,也是图们江流域最早被佛教影响的地区。高句丽政权以国内城为都之时,亡国后的前燕制瓦工匠随僧侣进...
馆藏文物:洛阳龙门博物馆位于龙门石窟世界遗产文化园区北入口处,藏品以北魏至唐的重要佛教文化遗存为主,兼顾河洛文明遗存。主要为佛教造像、碑刻题记、佛教器物及自新石器时代至现当代的河洛文明遗存。藏品种类涵盖陶、瓷、砖石、金铜、绘画等,特色藏品有舍利棺函、古罗马玻璃器、佛教法器、青白瓷茶具、特色乐器和明代精美首饰等,皆为展示佛教文化遗存及古人生活情趣之精品。洛阳龙门博物馆同时也留意于民间文化遗产和当代艺...
记者12日从西藏阿里地区文化局了解到,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阿里札达东嘎·皮央石窟遗址濒危壁画同比例临摹复制工程近期正式完工。 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古格王朝时期历史遗存,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土林环抱之中,由东嘎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壁画临摹复制工程主要针对濒危佛教石窟壁画较为集中的东嘎遗址。 壁画临摹复制工程项目负责人韩兴刚介绍,东嘎遗址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