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浙江临海召开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第二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体工作计划》,寿县古城墙等8个城市的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表”出笼。 按照这一“时间表”,将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16年3月底前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报材料,2017年1月10日前正式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评审,2017年8月底前迎接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最终考...
11月28日,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专家论证会在西安召开。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帮助完善神木石峁遗址、汉唐帝陵、汉传佛教六大祖庭等8个具有申遗潜力项目的申遗规划,为下一步申遗做好充分准备。 包括陕西省7处遗产点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今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给文物保护等相关部门以极大鼓舞,丝路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契机。陕西省文物局经过大量调研和准备...
11月25日上午,中华文化促进会、人民政协报社等单位在京发起“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以推动徐霞客游线文化遗存的挖掘和保护,推进徐霞客游线申遗。主办方将在2015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认证入选名单。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指的是依据《徐霞客游记》基本记叙和其他佐证材料,经过实地对应考证并由专门认证机构认定的、构成徐霞客游线重要节点的徐霞客确曾游历考察的地区。 ...
“哪里人?”“小屯的。”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小屯居民都底气十足地不在村名前加“安阳”或“河南”等任何修饰,他们喜欢的自我介绍格式是——“世界小屯”。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南岸河湾腹地的小屯村,在19世纪末被几片甲骨打破了数千年的沉寂。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就此展现于世人面前。 作为小屯村支书,56岁的何永献所感受到的荣耀可能...
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以“甘肃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甘肃论坛日前在天水举行,来自全国的文博专家以及我省文博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论坛。 由省文物局主办,省博物馆协会、天水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和天水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该论坛,旨在进一步挖掘、阐释丝绸之路与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探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途径,全面提升...
在迄今为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近90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有26处岩画类遗产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或双遗产目录,但它们都不是来自中国,中国岩画目前仍是空白。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教授。 三分之一的岩画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300万年,但用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仅有5000年。人类对自身过去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有文字出现的阶段。在无文字年代,人类...
11月12日,随着来自内蒙草原蒙古包的搭建以及展馆布置的完成,即将在武夷山举办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14日开始迎接嘉宾的到来。 为办好这一盛会,武夷山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练内功、走出去、迎进来,紧锣密鼓筹办好这一盛会,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练内功上,武夷山市在境内举办了两场与“万里茶道”相关的活动,即八省文物专家座谈会和中蒙俄...
2002年发行的《丽江古城》。 (深圳市集邮公司供图) 中国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4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中,已有40处被浓缩于方寸之间,成为展现人类文化的缩影。 天安门城楼使用次数最多 登上新中国邮票最早也是次数最多的世界遗产当属天安门城楼,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宫(北京故宫)的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的象征,因而从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新中国首套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近日,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内部评审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笔者从会上获悉,该系统计划在今年11月中旬完成编制并上报主管部门评审。 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主要针对泰山石刻、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古树名木、石窟寺、古遗址等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和气象、水体、土壤、酸雨等进行实地监测和预警,为实现遗产地保护管理经常化、数字化、科学化、电子化提供第一手动态资料。 ...
继京杭大运河之后,谁将有望成为浙江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答案很可能是“中国明清城墙” ,其中台州临海古城墙无疑是其中代表之一。 昨天,来自6省8座拥有明清城墙的城市齐聚台州临海,共同研讨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临海城墙是浙江唯一入选“申遗团”的城市 临海古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城墙,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东晋元兴元年,距今1600多年...
日前,在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魏湾村的北边,有一处垃圾沟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到龙门石窟形象。对此,记者走访获悉,因其周边没有设置垃圾堆放点,社区居民将垃圾临时堆放进土沟,已经有近10年。对此,龙门石窟办事处负责人回应称,龙门园区管委会已多次召开会议,目前正在筹建垃圾中转站,彻底解决垃圾堆放问题。(11月7日新华网) 大家都知道,垃圾是每家每户每天都会“生产”出来的“必需品”。然而,在洛...
云冈石窟:重现1500年前佛境 云冈石窟 如今,近8个年头过去了,云冈石窟的治理提升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遥想当年创5A时的情景,大同市旅游局局长张佃生说:“自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面对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云冈石窟的未来发展该怎样谋划?怎样着手?怎样在有效保护文物和周边历史环境的同时,让千年佛光福泽世界、惠及百姓?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绕不过去的课题,而...
10月30日,工作人员正在对布达拉宫进行刷粉维护。每年秋冬交替时节,布达拉宫管理处组织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粉刷“美容”。布达拉宫建立在玛布日山上,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是一座融宫殿、庙宇和灵塔于一体,规模浩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房屋多达近万间,建筑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5日下午在武汉举办的“中俄万里茶道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上,“万里茶道”中俄两国沿线城市市长、代表共同签署了《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 根据《武汉共识》,中俄双方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对“万里茶道”上的历史遗迹保护、历史资料收集、知识产权保护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展开合作。 中俄“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途经中国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