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成化官窑瓷器可以说是明代瓷器中传世最稀少的珍品,历来皆被中外收藏家奉为至宝。现存传世的成化瓷绝大部分藏在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而在全球私人手中的藏品也仅有20余件,其珍稀名贵堪比宋代汝窑。 成化官窑瓷的瓷胎、白釉、成型、青料、画工,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雪白细腻的瓷胎经过反复凝练,显得轻盈纯洁,釉汁温润透亮,其玻化程度已臻完美,微闪蜡质光,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切的触感,如羊脂美玉,甜美甘...
资料图 图源网络 青花瓷到了正德时期,开始发生转变,由清淡渐渐变得青翠起来。正德皇帝是中国明代皇帝里最富有风采的一个皇帝,正德14岁即位,30岁驾崩。他是明代惟一不生孩子的皇帝,没有儿子,所以明朝皇帝的少数民族血统到此为止。后面即位的嘉靖是他堂弟,就属于另外一支了。 正德皇帝出生的时辰,按时、日、月、年这么排列,是申酉戌亥,命理特别好,叫"贯如连珠",据说明朝皇帝里只有朱元璋有这么...
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万历皇帝的性格对瓷器产生了很大影响。万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装饰繁缛,密不透风,瓷器画得非常满,没有空地儿。 万历的青花瓷器除密不透风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画面没有主题。画面上满满的,找不出主题,画花鸟,整个器身上都是花鸟;画草,满满的都是草。这种特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定跟皇帝的生活背景,以及政治背景有关。当时中国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艺术中有...
记者从秦皇岛市抚宁县文物管理所获悉,在板厂峪长城修复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极具江南纹饰特色的明代瓷器,这一发现或能印证了明代官兵“南兵北上”的历史史实。 据史料记载,明朝曾经有3次“南兵北上”的历史记载。抗倭胜利后,1568年,戚继光到北方总理“蓟辽保练兵事务”,他针对当时蓟镇守军统属多门、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上书朝廷招募浙东士卒,1569年第一批3000名义乌将士北上。后来这支浙兵成了戚继光的...
记者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文物管理所获悉,在板厂峪长城修复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极具江南纹饰特色的明代瓷器,这一发现或能印证了明代官兵“南兵北上”的历史史实。 板厂峪长城是秦皇岛市境内明长城中最精华的地段之一,这次出土的文物包括明代时广泛使用的青花瓷酒盅、纹饰优美的瓷碗、已经折断的象牙秤杆,更有一块断裂残缺已无法拼完整的石碑,上面刻有清晰的“凤阳戚继光、路副总兵、都指挥”等字样。此外,还有铜锁...
青花瓷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本文简单介绍唐代与宋代两朝代的青花瓷特点,希望让读者大致了解。 唐代青花瓷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
青花瓷中,产地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佳,说到青花瓷发展过程,明青花瓷的工艺已经日益娴熟,现代青花瓷作品有很多都仿照明青花瓷,笔者在世博会纪念礼品中也见过一例明青花瓷仿品。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陶瓷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器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 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
从贸易记录和考古发现推测,越南最早的青花可能产于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前期的后黎王朝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萨莱博物馆铭款"大和八年"(1450年)的青花牡丹唐草纹天球瓶,就是后黎王朝时的越南仿制元明青花并销往国外的最早纪年的制品。瓶高54.9厘米,球形瓶体布满了缠枝牡丹,勾勒细致,用笔严谨,色彩鲜丽,气势浑厚,是越南青花高峰期的代表作。收藏于日本松冈美术馆的青花...
关于日本青花的始烧时间,一般认为是1616年,那一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九州西北部的有田泉山发现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开窑,首次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这些青花瓷被称为"伊万里青花瓷".初期伊万里青花(1646-1640年)仿制李朝青花风格,纹样多画简练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或山水等,笔调粗放,画法写意。釉色白中透青,青花呈色灰蓝。器型以碗、壶、瓶为主。日本MOA美术馆收藏的青花花卉纹小口瓶是一...
青花瓷是应用 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 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
清初一切沿袭明朝旧制。景德镇御器厂因停烧已久,顺治时则采用"有命则工,无命则止"的进御形式。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景德镇设厂,奉命为宫廷烧造瓷器。康熙初年三藩之乱,御厂一度停烧,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器厂的烧造。御厂对清代景德镇瓷业发展而言,在技术上一直是担任着领航者的角色。清代陶瓷生产首先废除了匠籍制,产品实行官搭民烧,并形成固定制度。匠籍是封建国家转为手工业工人立的户籍,他们...
中国文化很早就传入朝鲜半岛,并在典章制度、民俗风习、思想学术、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对朝鲜半岛保持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倍受世人喜爱的青花瓷也不例外。 据目前所发现的文献资料,朝鲜青花的出现应不晚于十五世纪中期的李朝早期。据史书记载,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使节尹风献青花瓷给世宗(在位1418-1450年),青花瓷就成了李朝宫廷用瓷。朝鲜史籍《经国大典》记载:世祖时,帝王酒器用金、银和青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