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
瓷器藏品经典之作 雍正款珐琅彩珊瑚红地花鸟象耳尊 一双巧手,携一抔净土,经揉泥做坯到开窑检验打磨,十多个步骤才得一件精美瓷器。世人都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但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滚滚历史长河之中,真正谈得上是瓷器经典之作的,却寥寥无几。 中国瓷器的发展,自商代开始,宋代为鼎盛时期。但元明清时期的瓷器却是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瓷器。按照瓷器造型上的价值来看,陈设器是最具价值;装饰价值上又是彩饰为最高。此次上...
瓿是古代的盛贮器。有印纹硬陶、原始青瓷、青瓷和黑瓷等制品,多仿西周时青铜器的造型,战国和汉代较为流行。早期器型为平唇短直口,斜肩,扁圆腹,平底,或底部附三扁平足,肩部贴对称铺首耳,耳面高出器口;中期肩部渐鼓,双耳顶端逐步降低,与器口齐平,底下三足消失;晚期体形较大,敛口,宽平唇,球形腹,双耳低于器口,形似大罐。 到东汉中晚期在浙江上虞、宁波、永嘉、慈溪发现了大量的瓷器,在河南中州路,河北安...
花鸟形象作为绘画形式出现,虽比人物、山水都早,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擅长画花鸟的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画蝉雀,自景始也”〈南朝顾景秀〉。据文物鉴定资料记载,当时一些着名的人物画家,也画过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如顾恺之画《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画《蝉雀图》、陶景真画《孔雀鹦鹉图》等,可惜这些画迹都已失传。 唐代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这时期不少花鸟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名垂后世,初...
景德镇釉上五彩是从元明的红绿彩和“大明五彩”发展而成的。清康熙年间五彩与青花成为两大主流品种。五彩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形象概括,用笔洗炼,线条刚劲,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味,是瓷苑一枝古艳的奇葩。本文试从花鸟图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兼及民国仿品特征。 一、康熙五彩的彩绘工艺 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清代着述中有关于康熙五彩彩绘工艺的文字记载。要探讨相关问题,只有通过现代五彩...
杨翠金、名蕙子,号惠风斋,女,1944年生,毕业于北京画院。出生在文教世家,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从着名画家王培乐、葛桂林先生,并得到诸名家黄永玉、阿老、蒋采萍、王明明、杨延文等十几位先生面授,擅长国画花鸟。多年来在老师的亲授教指导下,经刻苦钻研,进步较快,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风格,即有传统的绘画形式,又有现代感,得到大家好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金、银等奖项及入选书画集,部分作...
画家范建宇 百年来的新中国画运动,在客观上正改变着以传统中庸平和审美意识为心理基础的中国画,这一切预示和说明着中国画以感性为特征,向艺术自觉的复归,因此,当代中国画创作日益体现为更为舒展的审美形态。 我们正是从这一背景和角度,去审视并读解范建宇的花鸟画作品的。 范建宇作品 在传统与创新互动,交织并行的时代,范建宇的创作显然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回感性生动的审美意向和形式的,在一丝怀旧的情绪中...
画家范建宇 百年来的新中国画运动,在客观上正改变着以传统中庸平和审美意识为心理基础的中国画,这一切预示和说明着中国画以感性为特征,向艺术自觉的复归,因此,当代中国画创作日益体现为更为舒展的审美形态。 我们正是从这一背景和角度,去审视并读解范建宇的花鸟画作品的。 在传统与创新互动,交织并行的时代,范建宇的创作显然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回感性生动的审美意向和形式的,在一丝...
杨晓亮 最近看到郎绍君先生为北京宋庄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画集所写的综述文章,郎先生将当代中国画分为三派,一是传统派,二是泛传统派——传统为体,众学为用,坚守笔墨本体的当代国画诸变体,三是反传统派(非传统派)——否定笔墨的本体价值,提倡工具、题材、结构革命,从实验水墨到多媒材创作等等。郎先生认为三者各得其所,皆具有艺术上的存在价值,并自然对应着当下美术接受的多元化、分层化格局,只不过在当今全球文...
从入选的第九届、第十届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三大画种所占比例分析,花鸟画呈现出逐届上扬的趋势。然而,艺术评论家梁江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代花鸟画创作一方面很繁荣,一方面又很贫乏。果真如此吗?且看列位专家的品评。 艺术评论家、画家 梁江—— 精神内涵被淡化 语言创新又乏力 正 为什么说当代花鸟画创作一方面很繁荣,一方面又很贫乏?虽然从画幅、题材、画法等...
“黄宾虹花鸟画展”于7月1日至12月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在晚年曾创作了不少花鸟画。着名花鸟大写意画家潘天寿曾有过这样的激赏:“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画绝妙,不知花鸟更妙,妙在自自在在。” 以画史经验可知,凡山水大家兼花鸟,其笔墨根底在山水,所作花鸟能“简劲古厚”,如元、明画家大多如此;而花鸟画家兼山水,往往不能浑厚,山水易空洞失重,清代扬州画坛多见此例。 ...
画家张文锁 江浙一带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荟萃之地,江南钟灵毓秀的山水养育了无数的大师,张文锁可谓是后起之秀,他的工笔花鸟古意盎然,却又时尚活泼,完全走出了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工笔花鸟天地。 张文锁的工笔花鸟如此传神有赖于他自幼坚持下来的扎实功底。他回忆道,那时家境贫寒,也少娱乐,连环画是那个年代仅有的精神食粮。幼年的美好记忆里,就是坐在父亲膝头听他讲解连环画里的故事,就是那时起,大概是父亲慈爱的...
元代花鸟画既有简率的一路,也有精工的一路,这两幅画即属于后者。两图继承了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风格,对物象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梨花山鹊图》,画一梨树枝自左上向右下斜出,枝干折曲变化,尽显苍老之态;梨花饱满地盛开,娇嫩鲜润;一只羽毛清爽柔亮的山鹊栖于枝上,它扭头回望,形象优美可爱。图中花叶勾勒极其细致清淡,敷色晕染极有法度,格调清丽雅逸。山鹊设色较为浓重,几乎掩盖了墨线。梨枝勾皴则劲健有力...
熊广琴《静观》 近些年,我一直关注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追问写意花鸟画的终极价值。其实,对如何让自己的花鸟画“现代化”,每一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做着不同的努力,我原以为在“中西”之间有一条自己的路,但却在观摩了西方各个流派的大量原作以后又自行否定了。还是沿着中国画本体道路走,因此我选择了潘天寿和郭味蕖两位中国意笔花鸟画前辈作为参照。 研究后发现,潘天寿和郭味蕖的画之所...
天津博物馆藏元代着名画家钱选的《花鸟图》手卷,以其隽雅清新的画风享誉中国画史和收藏史,为天津博物馆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该手卷高38厘米,长316.7厘米,纸本,设色。全画分三段:第一段是“桃花翠鸟”:花繁叶茂的春桃树,枝头站立一只通体羽毛幽蓝的翠鸟,小鸟身体直立,极目远眺,正是鸟儿振翅起飞前的瞬间写照;第二段是“牡丹”:一束绿叶中,盛开着两朵淡粉的牡丹,叶子向左下微垂,似有阵阵清风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