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唐,高22.7cm,口径11cm,底径12.2cm. 注子撇口,阔颈,瓜棱形长圆腹,肩一侧置六棱形流,另一侧置曲柄。通体施青釉。腹部以釉下褐彩勾描一株花草及一只硕鸟,褐彩线条内涂釉下绿彩。 此器造型饱满,青釉下有褐、绿两色彩,图案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唐代长沙窑瓷器珍品。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 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方形双耳及四朵模印贴花纹。近足处一周及底部素胎无釉。 唐代长沙窑器物以日用瓷为主,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其造型简洁朴素,讲究细微之处的变化,以各种形式的罐和罐最多见。早期装饰上的用彩多在模印 贴花的人物...
8月18日,“特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物资料展”在长沙市博物馆陈列馆开幕,抗战亲历者粟翼航老人代表老兵发表讲话。展览由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举办,长沙市博物馆、潇湘晨报社承办。 湖南是抗战时的“战略后方基地”及“抗战前哨阵地”, 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兵员,还是三次长沙会...
影珠山附近杨汉域将军歼灭日寇立下战碑 当年长沙会战时抗战将士和日军所用的刺刀等装备 日前,建设中的长沙县影珠山抗战文化遗址公园,正加紧整理修缮抗战指挥所遗址、战壕工事群、战时简易灶、阵亡将士墓等抗战文化遗迹。福临镇文化站同时展开了对影珠山抗战文物收集征集工作,前不久收集到的影珠山“倭寇万人冢”纪功碑最为引人注目。 日军在此遭遇惨败 前日,长沙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在长沙县福临镇档案馆...
湖南长沙窑又名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时间延续300多年。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现在古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仿制的长沙窑瓷器,不经意间藏家就会"走眼",如何才能在购买之前做出准确的判...
为期四天的“世纪长沙公益文化艺术展”今天上午在湖南省展览馆开幕。 此次展览作品有70岁老艺术家杨克起有关百年老长沙的油画,中国湘绣大师江再红的湘绣作品等100多件作品。展厅共分为三部分,一厅为“红色长沙”,二厅为“长沙记忆”,三厅为“人文长沙”。 据主办此次展会的策展人宾颖超介绍,本次展览为“世纪长沙公益文化艺术展”所有展览都是免费开放,所有论坛都是各社团顶级专家公益开讲,向社会免费开放。 ...
清早宝石蓝釉器 在铜釉中如果渗有高分量的磷酸盐,而氧化铝的成份又低,那在高温烧成后表面釉色总泛上青蓝的色调,而过去还当这是钴料烧成的。长沙窑像中国其它瓷器,常就地采用漫山遍野的凤尾草作为釉料,凤尾草含氧化钙,又带有磷酸盐,在烧成后铜釉的纹饰便带松石绿的色层。 含氧化钙多的釉水也称石灰釉,在高温中烧成透明的松石绿表层,但石灰釉在高温中的黏度低,容易流淌,因此不好控制。在这种乳浊白釉中加入铜釉,高...
日前,40多位学者聚集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提出对《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修订意见。 2014年适逢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中华书局推出了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馆编纂,裘锡圭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这是马王堆汉墓发掘40年来,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的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集成》包括整理图版、释文注释、原始图版。其中整理图版是经过整理拼合的...
长沙窑也称“铜官窑”、“瓦渣坪窑”,为唐代重要瓷窑之一,地处今湖南省长沙北郊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至五代以后渐衰,现仅存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釉下彩瓷器,证明了这里是釉下彩装饰工艺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长沙窑是在1957年被发现的,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从这些器物...
长沙窑的窑址,位于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又称"铜官窑"或"瓦渣坪窑". "黑石"号上发掘的大量长沙窑瓷器,都向人们证明了唐代长沙窑的一度辉煌,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当时,如此规模宏大且出口量极大的一座窑场,却不见史籍文献记载,只有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唐诗中记录了长沙铜官窑鼎盛时期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长沙窑制品有瓷胎与陶胎之分。陶胎土质不纯且带砂,烧成后呈褐色或铁灰色,断面粗糙、吸水性大,习称缸瓦胎。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含铁1.5—2.5%,含二氧化硅72%—76.34%,含氧化铝16.67%—20.73%,含二氧化钛在1%左右,二氧化硅/氧化在4.09 ±0.5,化学组成相似于浙江青瓷和景德镇瓷器,是具有南方鲜明特征的一种属富氧化硅质的瓷胎。 产品烧成温度约在1150—120...
一千多年以前,富有创意的老祖宗们就为长沙人留下了一批富有特色让今人称奇的宝贝长沙窑瓷器。瑰丽的色彩和奔放的造型,让不少收藏爱好者爱不释手,也让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长沙人至今引以为豪。不过,在长沙市博物馆年轻的文物修复专家阳帆看来,那些残缺的长沙窑瓷器,不仅是历经沧桑的宝贝,见多了以后更像是每天见面的亲人,“有一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 问诊 修复长沙窑瓷器,材料和色彩最讲究 长沙窑瓷器的修复...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历史发展规律,大体说来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品种。唐代陶瓷工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虽然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为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但由于同时期的釉下彩器仅发现一件,因此它很可能是偶然现象,所以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瓷的成功制作在古陶瓷...
长沙日前公示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迎接“6·13”—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同时,6月13日,长沙“非遗”项目将亮相中国(韶山)非遗博览园,在“多彩潇湘—2015年"文化遗产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一展风采。“近年来,长沙"非遗"在活态传承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非遗处处开花,融入百姓生活。”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告诉记者。 活在传人:新增31名传...
中国瓷器出口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日本、韩国、印度、伊朗、伊拉克和埃及等地,考古学家们对九世纪前后的城镇遗址的发掘中,都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唐代瓷器碎片。中国的宁波市古称明州,是唐代通往日本和韩国的主要通商口岸。1974年,在宁波余姚江唐代出海口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其中有几百件越窑和长沙窑的青瓷、青釉褐彩瓷和黑釉器,并有"乾宁五年"(898年)刻款的方砖一块。这些瓷器与在韩国和日本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