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2016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两大平行论坛之一、首届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论坛举行。2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但更是未来的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提出了“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价值概说”。他认为,文化遗产中包含着人类特别是特定人群的文化运动规律,它能够引导人们在当代依据文化运动的规律进行思想创...
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共同挑战。近日,在古城南京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上,来自俄罗斯、韩国、印尼等14个国家的22位市长和市长代表与各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话文化传承与城市遗产保护。 过去30年里,我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每年有1200多万人口涌入城市。庞大的人口数量加上势头强劲的商业化浪潮,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得...
安徽省文化厅网站消息,2017年度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5日开始。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微信号:cewenhua)了解,此次资金申报涉及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经费、非遗抢救性记录经费、非遗数据库建设经费、非遗传承传播经费、非遗研究出版经费,对项目的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该项目投资总金额的30%,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 以下为通知全文。 安...
10月21日,记者从有关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已揭开了新的篇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保存城市记忆,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资金投入。为了更好地展示利用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我市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启动了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工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将和西湖一样有立法保护。10月25日,《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在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提请审议。如果该《条例(草案)》最终通过,有9项行为将被明文禁止,违反者有可能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 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指的不仅仅是运河。它包括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西兴段等大运...
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共同挑战。24日,2016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南京博物馆举行,数十位国内外市长及专家学者共话城市遗产保护。 过去30年间,我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每年有1200万以上人口进城。城市快速扩张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 “我们对城市遗产的保护意识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追求土...
10月24日,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南京协调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曾经的“两难”变“双赢”。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推出的国内首台博物馆剧场实景演出《报恩盛典》。白天是遗址公园,晚上变身剧场,让游客们惊叹不已。 游客仲女士:这个演出最震撼是看到平时空空的地上冒出了舞台,舞台有时候还变成大屏幕,结合了南京的地标、南京的历史文化,还蛮耳目一新的。 随着...
10月14至15日,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课题组一行11人,来秦陵博物院调研秦始皇帝陵保护管理与科学利用工作。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郭伯权、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等陪同调研或座谈。 中央文史研究馆调研组先后实地踏查了秦始皇帝陵世界文化遗产规划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现场听取了侯宁彬院长关于遗产保护、建设管理和科学利用的...
层林尽染,山果飘香,清水流淌,空气芬芳。一排排保存完好的石墙灰瓦古屋,透着豫西山村传统村落的古朴美。10月15日下午,细雨中随手拍去,便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不在别处,就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三间房村。三间房村距离宝丰县城38公里,地处偏远山区,村落建成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一直保存着传统村落的模样。“这里片瓦不能破坏,得保存好原貌,做好调查,对建筑本体和周边历史环境进行保护,要...
台山市文广新局狠抓文物管理保护工作不放松。上半年,该局紧紧围绕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做好相关职能工作。 自“海丝”申遗工作启动以来,积极配合台山市申遗办开展相关工作。经过努力,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台山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点。争取省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委托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开展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保护规划终稿...
当前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入关键的申报阶段,在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东莞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注重在展示地方特色、延续历史特色、传承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既要保护有形的遗存,又要保护“非遗”无形的传统,实现历史风貌、文化内涵、民俗风情的全...
绿春县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子,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成效。 截至目前,绿春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9处,其中,古遗址6处,古墓葬1处,古建筑4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5处,其他2处。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州级2处,县级14处。 据了解,自2004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绿春县共普查到非遗线索250条,其内...
9月18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田玉科率队来孝,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孝感市市长滕刚,市政协主席刘义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先来,市政协副主席陈鸿杰、秘书长周千亮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考察了云梦黄香文化园、楚盛堂文化创意园、老茶馆皮影戏,孝南区丹阳古镇雕花剪纸博物馆、省实验楚剧团。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与市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非遗保...
铁付德(1957.5—),男,河南许昌人,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曾主持或组织修复许多重要文物。主持完成国家文物局《非金属材料复制青铜器技术研究》、《复合阻断型青铜器保护剂研究》、《西汉梁国王陵柿园墓四神云气图壁画的损坏机制及保护研究》、《国家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准入制度研究》项目,以及《新疆丹丹乌力克佛寺壁画的保护...
贵州省旅发委日前发布消息,中国贵州省天柱县三门塘村的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据介绍,刘氏宗祠所在的贵州省天柱县以苗族和侗族为主,这两大少数民族占天柱县人口的98%以上。坐落在清水江畔的三门塘村是该地区最古老的侗族村寨之一。 始建于公元1875年的刘氏宗祠,装饰风格为中西合璧,外部的柱饰和窗饰造型均为西式。大门上方雕有一只老鹰展翅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