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谷仓为我国古代一种传统习俗,最早应始于汉代。青瓷谷仓罐最负盛名的时代是在三国、两晋时期。这一时期的谷仓罐以堆塑楼阁人物、飞禽走兽的形象居多,且制作颇为精致,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地主庄园生活的富足和奢侈。至宋代,这类谷仓罐造型已由罐式变为瓶式,且一般成双,它的颈肩部堆塑大量禽兽人俑,并通常以龙、虎相配,有的还堆塑有日、月。这种堆塑类青瓷瓶,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大量出现,式样繁多,不一而足。...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
一、古神话的起源与原始文化 有关神的故事、有关以神的名义传下来的世界万事万物之起源的故事,可谓是神话的一个属性。神话用自己的故事解释着宇宙的诞生、国土的形成、天地间的区分、生与死的起源……等等。不容置疑,神话是人创造的。但是,这与神话是由神来创造、由神来传于世界的这一命题并不产生矛盾。因为,当人们创造出一个神话的时候,他们深信神应该是这个形象的。 我们不能认为神话只不过是原始人...
旧俗中,过年时少不了祭祀亡故的先人。但斯人已逝,在祭祀仪式中,人们依凭何物去追怀逝者?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面对牌位进行祭祀。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还曾将遗物用于祭祀。此外,在摄影术出现之前,祭祀中最富色彩的“情感引导物”当属表现逝者容貌的画像。 “存形莫善于画”(晋人陆机语)。在《金瓶梅》第六十三回中,小妾李瓶儿刚刚咽气,西门庆便请来画士韩先生为其“传画一轴大影,一轴半身,灵前供养”。这类用...
在古代两河流域战争中,征服者通常会从被征服地区劫走大批战利品,包括人员、贵金属、牲畜、神像等。其中,对当地神像的劫掠对战败方的心理影响颇为严重,因为这意味着战败者被保护神抛弃,是对战败方的严酷惩罚,这种现象被称“神像劫掠”。被劫走的神像往往是精神威慑的象征、政治宣传的工具与外交谈判的筹码。“神像劫掠”从公元前两千纪初延续至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在漫长岁月中不断演化。 神像劫掠始...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光机所15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设古代壁画典型颜料库,将填补中国古代壁画颜料库建设的空白,极大提升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研究水平。 据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71万余件文物中,唐墓壁画是最具特色的藏品种类之一,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时代序列之完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而西安光机所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在基础光学、空间光学与光谱技术...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数不胜数 中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她带兵东征西讨,鼎助夫君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妇好不仅善战,还掌管着祭祀与占卜的权力,连武丁都怕她三分。 此后,中国军中女将层出不穷。西汉末年,先后出现了两个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迟昭平;北朝,有众所周知的花木兰;隋朝初年,有排除障碍带领所辖八州归附隋朝的冼夫人。 至唐代,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
永嘉:意外发现古代瓷器碎片 附近还有古代墓葬
在古代,虽然没有媒体网络和街拍走秀这回事,但被关注和效仿的时髦女郎,一直是不缺的。 古代中国的时尚群体,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皇室宫廷,其二是权贵阶层,其三是娱乐界,也就是倡优伶人。 东汉大将军夫人孙寿 “堕马髻”创始人是个美妆博主 东汉桓帝年间,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不但貌美且颇有媚态,还是个美妆博主,粉丝无数。《后汉书》中说她,“作愁眉,啼妆,堕马髻,...
瓷壶中流传下来有早年的御用品,即所谓官窑器,近年来见诸各拍卖会上的就不少,处于“流通领域”中,很吸引眼球。但市场上多数还是旧时官宦人家、文人士子、乡绅商贾的用具。 不管怎么说,如今“老窑”和民窑细路的壶不时尚能访到,而官窑的酒壶、茶壶之类,有些已经扶摇攀升到令人眼晕的七八位数字了。目前高位的纪录之一是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季拍卖会创造的,一件永乐甜白釉执壶拍出1162.41万港币,约合1...
中国古代神位一览表 盤古氏 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裡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稱為 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
阅读《清史稿》,我发现,古代有些官员春节后不仅访贫问苦,而且立春时还扶犁亲耕,更重要的是,其行事比现代人低调得多。 史料载,曾撰写著名的勤政廉政名言“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高以永,就是清代访贫问苦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位知县。清康熙年间,高以永调任内乡县,正值战乱刚过,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 重言传,更重身教,力戒儿孙奢靡浪费 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
如今,中国人远赴国外去留学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有人统计,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但在中国古代,尤其是隋唐时期,很多外国人都以来华留学为荣。那么,中国古代是从何时开始批量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外国人又如何才能来华留学呢? 教育界普遍认为,隋朝是中国古代开始批量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朝代。中国大规模接受来华外国学生出现在唐朝,日本及高丽、百济、新罗(今朝鲜、韩国)、安南(越南...
宋代徐锴对“御”字的解释:“御,解车马也。”要不要拿驾照?虽不作硬性规定,但在正式上路之前,古代的司机们,还是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因此,《周礼》说,子弟入学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御”是其中一门技术。 看看古代那些著名的驾驶员吧,他们神态各异,驾车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奔跑。 《庄子》中说,有个叫东野稷的人,车技很好,想在鲁庄公面前露一手,转行混个一官半职。庄公也是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