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制器物的特点 (1)效仿造型。仿制品中造型大多按照出版的《文物精华》、《国宝大观》等有关照片制作。因此,外观上初看近似者多,由于仿者,不了解造型装饰的主题思想与寓意,仿制中毛病百出。所以在鉴定中,从局部入手,对瓷器制品造型进行总体审核。 (2)临摹纹样。纹样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的信仰、风俗与时代特点。由于不理解思想内容,仿造的图案线条不可能流畅,构图远不如原作。 (3)装烧工艺。装烧工艺每...
越窑是大唐帝国著名的一个瓷种,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首。因此,在唐代越瓷已跻身于金银珠宝、丝绸绫罗之行列,被最高统治者,列为供奉神灵的珍贵品之一。唐代越窑青瓷,不仅是艺术制品,而且是生活的实用器,深受国内外各阶层的喜爱,所以唐代文人学士,对越窑青瓷的咏诗赞赏屡见不鲜。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明确赏评"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为然。若邢瓷类银,越...
浙江绍兴、上虞、余姚等地古称越州,素以烧造陶瓷器出名,东汉起已有了著名窑场,烧制出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目前这一带保存了大量东汉至宋代的窑场遗址。 越窑产品的造型、装饰既有时代特点,又有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 越窑瓷器在釉色上的特征起初是青中略带黄色,有人以针灸所用艾草的颜色作比而称之为艾色;后渐渐变化,有了湖水般清澈的湖绿色。其造型、装饰风格在东汉、三国时有兽足、弦纹等,基本承袭原始瓷和釉陶...
此次发掘出的碎陶片,可能成为研究越窑的重要资料。陶玉其 摄经过考古队员一个月的努力,新发现的两座长方形汉代龙窑遗址,在鄞州区横溪镇栎斜村老虎岩的半山坡上,终于呈现出了完整的面貌。“宁波发现了很多处汉代古窑遗址,但是都没有挖掘,这回,我们终于看到了汉代龙窑的庐山真面目。”此次挖掘工作的领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李永宁说。最关键的是,这座被发掘的汉代古窑,为中国瓷器鼻祖...
三国越窑案几 案几面长条状,桌面两端稍宽且两侧微向上折,桌面对下两端各安对称的桌脚,桌脚为栏状,上窄下宽,另两桌脚之间又各安有一横栏使之相连。桌面一端靠近桌沿处置一畚箕砚,砚上安有一墨;砚对上则饰有一笔搁,笔搁中间有一尖状物。整器满釉,釉青色,施釉薄匀。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莲本指荷实,后世莲荷混用,故荷花亦称莲花,荷花纹亦即莲花纹。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莲花具有特殊的感情,将她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以莲花作为图案造型,历代画家、艺人、工匠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塑艺术与陶瓷等日常生活器皿的装饰上的历史极其悠久。 最早的莲瓣纹饰据考古发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而陶瓷器上莲瓣纹饰的大量出现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据传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颇爱莲花,用...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越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 越窑自东汉开...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
连日来,一个重磅消息在海南省收藏界传开:海南省一位收藏家收藏10多年的一件藏品,被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蔡国声、王敬之正式鉴定为唐代上林湖越窑秘色釉瓜楞壶,系千年前沉睡于海底的海捞瓷。 收藏者陈发启 七八千元收的“老东西” 28日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省收藏家协会看到了这件珍宝,收藏者陈发启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从他的祖辈就有收藏的爱好,到他这一代,家里还遗...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并且源源不断地运销海外,对世界文化起到巨大的影响,因而博得了“瓷器之国”的雅称。在清代以前一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名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类瓷器争艳斗妍、灿若群星。而烧造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越窑。 越窑遍布山阴、会嵇 ( 山阴、会嵇今绍兴市 ) 、余姚、上虞、肖山等地。越窑从商代烧造原始青瓷和几何印纹硬陶起直到东汉时期,我国陶 瓷史上划时代重大发明,上虞...
越窑的鉴定必须掌握五大要素。这就是制品的造型与纹饰、装饰艺术与方法、釉色与胎体、铭文与款识五个方面。 1、 器物造型与纹饰 造型与纹饰两者密不可分,是鉴定越窑瓷器的关键,再结合釉、胎、支烧工艺和款铭更为精确。 唐代越窑的造型,从总体上看廓线明快,秀雅端巧。碗的造型,从早期越窑的深腹型,逐步演变为敞口(侈口)、斜腹的浅腹型。初唐的平底器或假圈足,到了中唐时,假圈足中挖一个...
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尤以上林湖分布最为密集,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115处遗存,占窑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各遗存的面貌特征,确认东汉、三国10处,东晋、南朝9处。隋唐至北宋170处,南宋8处。其年代跨度之大,窑址密集程度之高,为全国所罕见。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林湖地区瓷业遗存中,尚缺西晋时期,或许还未被发现,或许是已遭破坏而...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越窑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数度进贡皇室的珍品,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
关于越窑瓷器所见“官样”铭的思考 ——兼释“官”“新官”款的含义 关于“官”、“新官”款铭记内涵的讨论,是历来古陶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且每一篇论证都在其所出的时代及可占有资料的前提下解决了一些问题并均有一定的可取处。但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发掘越窑窑址时获取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