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个月,在宁波慈溪一工地上发现了一艘沉船,文物部门随即派员赶赴现场察看,初步确定系古代沉船,并采取应急措施启动现场保护。 至7月15日,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实施的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 这是慈溪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宁波继和义路唐代龙舟(1973年)、东门口北宋海船(1979年)、象山涂茨明代古...
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于近日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据悉,这艘古船的发掘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6月5日,接当地群众报告,在慈溪市的一项排涝工程施工时,发现一艘沉船。经文物部门现场察看,初步确定系古代沉船,随后 ,考古队员开始进场实施考古发掘。此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长初步推测介于23-2...
中国造船工程协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顿贺也参与了古沉船的发掘现场考察工作。他告诉记者,慈溪沉船许多方面都反映了中国古代造船的传统工艺和结构。 从船型来看,这是一艘比较典型的浙江船。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其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因此又称鸟船,而尾部的U形底,航行北方也可搁沙滩而不至于侧翻。正好符合宁波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端,北行多沙滩,南行多礁石的地理特征,既可航行于南...
7月22日,浙江宁波慈溪市潮塘江沉船的考古发掘情况首次对媒体公布。今年6月,慈溪市在一次施工中发现一艘元代古沉船,目前,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潮塘江沉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长初步推测介于23-28米。据悉,这是宁波市辖区内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同时,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从上个月开始,慈溪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潮塘江畔疏浚排涝时发现的一艘古沉船。当地论坛和微博上,关于这艘船的传言愈演愈烈,有的说船舱里发现了金条,还有的说这是明代的宝船。 为了早日揭开这条古沉船的秘密,宁波文保所的专家们6月下旬就进驻慈溪开始了考古工作。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昨天,慈溪古沉船的考古发掘情况首次对外公布。考古结果显示,这是一艘元代古沉船,是宁波市辖区内发现的第六艘古代...
时间:2014年7月29日至8月31日 地点:长沙市博物馆 由长沙市博物馆自主策划并与长沙窑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黑石号’沉船唐代长沙窑瓷器展”将于2014年7月29日至8月31日在长沙市博物馆展出。展览精选了长沙市博物馆馆藏的长沙窑遗址出土文物和长沙窑研究会收藏的从国外购买的“黑石号”沉船出水长沙窑瓷器150余件,是国内首次关于“黑石号”上长沙窑瓷器的...
昨天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历时40多天“小白礁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已顺利结束,新出水船载文物145件。据现场专家介绍,“小白礁号”是...
清代沉船“小白礁号”在象山发掘完成,本报记者登上工作船先睹为快 145件新出水文物,一半是青花瓷碗 14米长主龙骨,16个壮汉都抬不动 沉船被誉为“古代造船技术中西合璧首例实证”,复原需8到10年 13日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
从石浦港坐上快艇,往东南方向大约航行26海里,就是象山渔山岛。2008年,考古人员在这片海域2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它被命名为“小白礁ⅰ号”。 这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前往东南亚一带的木质远洋商贸运输船。清道光(1821~1850)年间因触礁沉没。 昨日,始于5月下旬的“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工作暂告一个段落,沉船船体完全出水。 据悉,此次发掘工作除了新出水...
图为水下绘图。林波摄 图为文物沉水状态。林波摄 “我看到觉得非常漂亮,考古的魅力在于发现。”7月11日,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林国聪望着出水的青花瓷由衷地感叹道。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6日,“小白礁Ⅰ号”出水文物(含石板材)共计1050件,这为研究清代中外贸易史、海外交通史、中国古代造船史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小白礁...
发掘人员正在进行水下绘图。 昨天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历时40多天“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已顺利结束,新出水船载...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宁波象山县渔山列岛海域发现的"象山小白礁1号沉船“,勘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我国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今天下午,考古现场对媒体开放。 小白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宁波市象山市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这艘沉船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前往东南亚一代的木质的远洋商贸运输船,大概是在清代的道光年间沉没的,埋藏在24米以下的海底,沉船是2008年首次被...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马祖东引岛百年来流传有一艘英国客货轮撞上礁岩沉船。最近一群潜水教练受地方人士之邀协助寻找传说中的沉船,经历半年终于在东引灯塔附近找到沉船“苏布伦号”遗骸,证实这段故事。 据报道,传说中的这艘英国籍客货轮“苏布伦号”,1900年撞上东引北固礁沉船后,当时英国政府仅救出船上的人员、文件及少量货物,跟着船体沉入海中的,很可能是当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时夺取的皇城宝物。 苏布伦号...
慈溪古沉船考古现场,每天两三百人参观。 慈溪潮塘江畔的一个工地“冲”出了一艘古船。本报的报道刊出后,这几天,慈溪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艘船。在当地论坛、微博上,关于这艘船的传言愈演愈烈,有的说发现了金条,还有的说,这是明代宋代的官船。 为了挖掘古沉船的秘密,宁波文保所专家最近正式进驻慈溪开始了考古工作。 有没有最新发现?昨天,记者来到了考古现场。 考古现场 每天两三百人来参观 一条警戒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