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历经9年的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河南不仅有鹤壁刘庄、安阳固岸、荥阳关帝庙、新郑唐户、新郑胡庄、荥阳娘娘寨等6个遗址当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还出土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许多文物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破解诸多历史之谜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 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的一件战国早期小口鼎上铸有多达49字的清晰铭文,专家通过对铭文上“岁星纪年”的考证,确认该器物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发现战国古墓群,这是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处车马坑(2009年7月2日摄)。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郑州10月26日电(记者 桂娟)在历经9年的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河南不仅有鹤壁刘庄、安阳固岸、荥阳关帝庙、新郑唐户、新郑胡庄、荥阳娘娘寨等6个遗址当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还出土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许多文物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破解诸...
今年5月宣城的一处工地惊现千年古墓,一时间引发了众多的猜测,它的建造年代是东汉还是六朝时期?它真是此前人们一度怀疑的帝王墓吗?它的墓主人到底是谁?经过几个月的考古挖掘,它显露“真容”了吗?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宣州区鳌峰办事处张锦行政村殷村古墓挖掘现场,探访千年古墓神秘面纱是否已揭开。 来到古墓发掘现场,一个个印有“考古工地非请莫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警示牌映入眼帘,进入一扇铁栅...
经过考古专家对陕西省周公庙遗址近10年来的发掘整理,共出土西周甲骨1.1万多片,其中发现有刻辞者800多片,可辨识文字达2500多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员说,以往考古界在周原、丰镐等全国10处遗址先后出土甲骨1万多片,发现文字总和为1068个。周公庙遗址出土甲骨发现文字是以往所见西周甲骨文总和的2.4倍,因此周公庙成为目前全国发现西周甲骨文字数最多的遗址。 2003年12...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蚌埠市钓鱼台遗址发掘自今夏启动以来,一直在持续。除文化层堆积最厚的大陈迹外,二、三、四陈迹已经发掘结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近期,发掘现场又有了一个新发现—出土了两枚西周小玉璧。 这两枚小巧的玉璧,直径约1厘米,形同纽扣,中有圆孔,虽历经千年,玉璧表面仍很光洁,且造型精巧,做工精致。 此次遗址发掘结果表明,钓鱼台遗址遗存大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
从工地捡来的碎瓷和陶片 工地上发现的木桩 (彭毅供图) 彭毅正在查看捡来的瓷器 疑似河道现场,只有中间地带有黑色淤泥 今年初,扬州仪征市一个新开工建设的工地上发现了大量碎瓷片,经专家鉴定,这些瓷片大部分为宋代的。这让当地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彭毅颇为兴奋,随后他在一条长约2.8公里宽50米左右的狭长地带沿线多个点,相继找到了宋代瓷片。之后,工地又出土了10多根木桩。彭毅据此猜测...
2014年10月14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会议主题是“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时伟主持会议,理事长李化元做主旨讲话。随后,会议就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等工作进行了讨论。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研究员就创立“考古现场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近期工作设想,向会议做了报告。常务理事会认为,成立“考古发掘现场与出土...
村民魏炳祥介绍发现青铜器文物的经过 出土的文物 日前,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文物,妥善保护文物并及时上报文物部门。经文物保护部门抢救清理,发现春秋早期贵族墓葬1座,出土文物30件(组),其中,青铜礼器12件、铜铃8件、玉玦1件、石手柄1件、石串饰6枚、残陶豆1件、陶珠1组356件。这批文物的发现对研究春秋早期秦人历史,特别是对找寻秦国在千渭之会的都邑陈...
本报10月22日讯(记者刘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发掘17座墓葬,出土了大量汉代及北宋文物。 墓葬位于准格尔旗巴润黑岱村,发掘区域分为两个。第一区域内有7座墓葬,多为男女双人合葬墓,其中,5座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1座为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1座为不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第二区域内共10座墓,其中,2座被盗,1座为砖石墓,7座为土坑竖穴墓。 此次...
记者昨天从市博物馆获悉,钓鱼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出土遗物丰富。其中包括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不仅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也再次印证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丰富。 早在1982年,钓鱼台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为揭开遗址的神秘面纱,今年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钓鱼台遗址展开了考古发掘。截至目前,钓鱼台遗址三陈迹、四陈迹的考古发掘已经结束,大陈迹和二陈迹发掘正...
经过10余天的抢救性清理发掘,三台凤凰山一建筑工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昨(21日)上午,记者了解到,两座古代墓葬的形制现已完全暴露。 据参与现场考古发掘的市文物局考古队长宋建民介绍,两处墓葬所处时代分别为南北朝晚期和东汉中晚期。墓葬还出土了多件器物,其中四枚王莽时期的五行大布钱币属首次在绵阳出土,另有一件高度约1米左右的陶俑也属少见。 墓室啥样 格局多样 还带“错层...
15日,襄阳市考古部门在距汉十高速不远处的襄州国际物流内,发掘出10座古墓,其中,东汉时期4座,唐宋时期4座,清代时期2座。 在两座东汉末年到三国早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陶鸡、陶狗、陶俑、水晶珠、铜镜等60多件器物。考古工作人员表示,东汉末年到三国早期正是战乱时期,虽说这些陪葬品规格小,但是数量惊人,比较精致,说明墓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出土文物中,有一个约20厘米高的手拿农具的陶俑...
绿釉陶宝鸭 明代 (东莞市博物馆藏) 10月23日至11月23日,汇集了东莞、深圳和惠州三家博物馆共104件出土文物的《东江遗珍——深莞惠三地出土文物精品联展》将在东莞市博物馆二楼展出。据了解,基于深莞惠相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源远流长的东江文明,文物以出土石器和陶瓷为主,包括各种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及兵器等。此外,市博物馆还策划了与展览同期推出的“‘陶’你欢喜”互动体验活动...
近日,吉首市乾州新区某工地挖出了一块刻满了字的石碑,施工方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吉首市文物局。经文物专家确认,此块石碑为清朝光绪年间记录乾州修建考棚记事碑,对于研究湘西的科举制度历史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据工作人员测量,石碑高135厘米,宽64厘米,厚16厘米,石碑除碑帽和碑座暂为缺失之外,整体保存较为完好。石碑正面所刻碑文为阴刻楷书,其字迹刚劲有力,雕刻技艺精湛,颇有大家风范。整个碑刻“乾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