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迷雾寻梦:镜头留住了老街区记忆 1月15日早上8点,迷雾中的小西街更显素淡清雅。弄堂里提着竹篮的奶奶已经买完菜准备回家。巷子口,石板上,卖菜的老大爷还在有节奏地叫卖着,还有不断穿行而过的电动车、自动车,剃头店里的老式电视机,用青石板铺成的钮氏状元厅石桥……这里的一切还如往常。 只不过,自从小西街片区修缮整治项目启动后,很多老商家、老住户已经搬走,留下的白墙黑瓦只剩宁静。好在,有一群...
可爱的牛马、小巧的猪圈、奇巧的铜镜、雅致的鼎……这可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玩具,而是近日从湖州杨家埠三期考古发掘的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随葬品。 “这些随葬品材质样式很特别,在全国都很少见,而且,墓葬的结构也很独特。”昨天,杨家埠考古发掘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胡继根带着记者参观了这批奇妙的宝贝,“这些高规格的随葬品说明这个墓主人比较富有。” 据专家介绍,浙江地区发现的西汉早期墓葬数量非...
“灯火初上,着一袭旗袍香风细细在城市的陌陌红尘里。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阕花间词。”作家叶倾城对旗袍的赞美之词令人印象深刻。目前,“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文化展正在浙江湖州市博物馆展出,市民可以借此领略一部旗袍发展史。 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在中西文化汇通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了独特旗袍服饰文化。此次展览共分三个部分,“遗风未尽...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局)主办、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办、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合作的“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暨钱山漾遗址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湖州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报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山东、河南、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江西、安徽和浙江等省(直辖市)考古文博机构的60余...
昨天,中国考古学家在湖州召开的“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暨钱山漾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命名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钱山漾文化。 至此,浙江史前的考古学文化又添新成员。 4000年前湖州先民有丝绸穿 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市城南钱山漾东岸南头。2006年,这一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湖州本土考古前辈慎微之1934年夏发现的。那年大旱,他借湖水下降之...
日前,紧随“人生只合驻湖州:吴昌硕诗书画印合璧展”的开幕,主办方策划的“跟着大使看展览”活动的首场鉴赏讲座也正式开讲。 该讲座由湖州市博物馆美育大使、湖州书画家钟文刚主讲。讲座以文化漫谈的方式,结合吴昌硕生平、游历、时代背景、个人禀赋以及吴昌硕本人论艺经典语录等方面,与现场35名美术专业教师,共同探讨和分享了关于吴昌硕艺术的成因和意义,得到与会者的好评。博物馆设计、推出这样的教育服务既能达...
原调查登记为一处原始青瓷窑址,但经考古清理后,约1000平方米的湖州胡堂庙区域内竟有砖室墓20座,年代涉有汉、唐、明和清代。德清胡堂庙区域考古清理近日结束后,专家称,该区域的丰富遗存,为深入研究德清地区社会发展、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据悉,胡堂庙区域位于德清县开发区龙山村西北低丘缓坡上。为配合龙山村安置房工程建设,今年6月11日至9月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德清县博物馆对这片区...
昨天上午,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配套工程开始施工。 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心城区唯一没有得到修缮的最大的砖木结构老居住区,基础设施落后,地面环境、建筑安全性较差,火灾隐患多,居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呼声较高。 作为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元素之一,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工程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老居住区环境改善于一体,修缮整治要求保护风貌的原真性、生活的延续性。据了解...
日前,湖州市南浔区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首批30处名人故居。 南浔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是近代以来更是名人辈出,大家云集。此次公布的首批30处名人故居中就包括明代礼部尚书董份的故居、清代状元王以衔的故居、民初北方画坛盟主金绍城的故居、民国元老张静江的故居、著名藏书家蒋汝藻的故居、现代著名作家徐迟的故居、原北大校长张龙翔的故居、当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故居等著名人物在浔居住生活过的故宅。其中...
日前,湖州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2013年度古桥维修项目进行实地验收。 这一轮的维修古桥共五座:市保单位菱湖水东村古桥群永安桥、通明桥、竹桥,“三普”登录点同济保家桥、西母塘桥,均为三孔石梁桥,代表了清初、民国二个时代不同的风格,尤其是水东村三座古桥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丰富,虽为清康熙时重建,但宋元风格特征保留完好,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工程维修进程中,市文物局领导多次来到现场督查,要求施工...
“湖州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太湖溇港文化景观价值突出,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浙江省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标志着我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8座。 湖州是丝、瓷、笔、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10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5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和2260年的建城史。勤劳智慧的湖州人民,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创新,开放交流、兼收并蓄,形成...
中国政府网2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批复指出,同意将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州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太湖溇港文化景观价值突出,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批复指出,浙江省及湖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
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于7月15日召开了2014年度第一次市业余文保员座谈会,来自高新区、妙西镇、道场乡、滨湖街道的文化站负责人、业余文保员参加。 会议通报了我市文保工作情况,讲解了业余文保员工作职责、履责方式等。业余文保员就各自区域内文物保护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就村庄拆迁、土地平整中涉及文物保护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按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要求,湖州市文保单位护圣万寿禅寺也纳入“一普”范围。经湖州市普查办摸底,万寿禅寺藏有清乾隆版、同治开印的《大藏经》和其他妙法莲花经等经卷,其中《大藏经》虽不完整,但约有五、六千卷,为该寺镇寺至宝。 乾隆版的《大藏经》(亦称《龙藏》)为清代官刻,也是中国古代官刻佛教大藏经的最后一部。据文字记载,经咸丰同治战乱之后,万寿禅寺被一炬烧毁,光绪三年(1877年)法磬...
7月8日至10日,湖州博物馆里欢乐声声、凉风阵阵。来自市本级良友、后庄、弁南、仁皇山等四所民工子弟学校的近150名孩子,参加了该馆“中国梦?快乐行”主题公益夏令营。 在该馆宣教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等多项展览,了解湖州历史故事和人文生活,倾听了赵延年、赵景心等老一代湖州人为家乡文化建设捐物捐资的义举深情。另外,孩子们通过“DIY手绘”活动,亲手绘制一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