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工地全景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动物祭祀坑 【发现】明确了“寝殿”与“园省”的结构,发现烧窑和祭祀坑遗址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朱仓村西部,地处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区——帝陵核心区内。从2014年3月至当年年底,工作人员在此发掘面积近3500平方米,弄清了“寝殿”东门、“园省”夯土台基、“园寺吏舍”局部的基本形制。 “寝殿”...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工地全景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动物祭祀坑 图片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核心提示:昨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进展:明确了陵园“寝殿”与“园省”的结构,发现了烧窑和祭祀坑遗址,对了解东汉陵寝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发现】明确了“寝殿”与“园省”的结构,发现烧窑和祭祀坑遗址...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对湘阴洋沙湖为时1年的考古调查提供了初步证据:湘阴洋沙湖是湘瓷源头。 2014年3月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湘阴县洋沙湖斗笠铺窑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及对湘江流域古窑址的调查发现,东汉时期洋沙湖一带已成为一个较为集中的青瓷生产区。这是目前发现的湘江流域时代最早的青瓷生产区。 湘阴县洋沙湖,地处湘江之滨、洞庭之南。瓷土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使得这里成...
兴新发现的一座辽金时期墓葬的入口(上)和棺床(下)。 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获悉,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一处考古工地埋藏有一处从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墓葬群,共129座古代墓葬。这批墓葬发掘规模大,墓葬时代跨度大,埋藏丰富,为近10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所罕见。 这批古代墓葬是在当地土地一级开发的过程中被发现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地铁站不到2公里,原计划在上面建设住宅楼。根据《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开发...
这是一座辽金时期墓葬内部一角,墓室墙壁上有精美壁画(1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日前,北京大兴区发现一处从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墓葬群,共129座古代墓葬。这批墓葬发掘规模大,墓葬时代跨度大,埋藏丰富,为近10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所罕见。 据了解,这批古代墓葬是在当地土地一级开发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包括东汉、北朝、唐、辽等不同时期和不同形制的墓葬。其中一些保存完好,不仅有完整的...
中国古代制镜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开始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在民间普遍流行,中国铜镜的历史映照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汉镜在中国漫长的制镜史中所占据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镜无论在工艺还是文化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汉初铜镜基本沿袭了战国铜镜的形制图案,但如果从技术角度上看,西汉初年铜镜虽然也是三弦钮,内凹式镜缘及底纹上压主纹,但底纹是整雕的,已不再采用战国那种单元纹饰拼对工艺,再也没...
昨天有媒体报道,重庆、四川等地的博物馆里收藏有一种汉代摇钱树,其底座上往往雕刻各种精美的动物,包括羊。羊年快到了,这种和羊有关的文物,会成为文博界的明星。记者了解到,其实这种摇钱树,南京博物院的展厅里正在展出。 “摇钱树”多出现在西南地区 据介绍,作为文物的“摇钱树”,是指主要发现于我国西南地区古墓葬中的一种树形器物,也叫升仙树,产生于东汉早期,至六朝早期衰亡。 专家介绍,摇钱树通常由树体和...
吉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东汉时期的尺子,其材质为铜质,铜色呈紫色,表面略有锈蚀,征集入藏时便已残断。现全长20.5厘米,宽2.5厘米,重为33.6克。尺身刻有分寸刻度,每分的刻度为5毫米,每寸的刻度为2.2厘米。铜尺上的铭文为“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公尺”,共计14字,字体为小篆。 这件铜尺自从1953年被吉林博物院收藏以来,未见任何相关的著录,但是从铜尺的形制、铭文来看,并参照见于著录的同...
近日,在安吉县三官马鞍山建设工地上,考古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终于揭开了两座贵族墓葬的神秘面纱。其中一座为双人墓,墓室4.2米见方,深3米多,墓道近5米。该墓葬出土器物种类丰富,有陶灶、鼎、壶、瓿、罍、铜镜、钱币、铁剑等,共计30余件。 省考古专家根据现场出土的器物推断,该墓葬处于西汉末东汉初时期,同时,较丰富的器物种类、较多的器物数量及出土的器物中有3个鼎的规格,这表明墓主人身份比“士大...
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北的禁山南麓,这里是宁绍平原的南部边界,处于南部的会稽山等山脉与北部沿海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曹娥江纵贯南北,不仅瓷土、燃料等资源丰富,同时有舟辑之利,交通便利。 禁山窑址周边的上浦盆地是汉六朝成熟青瓷窑址的最重要分布区,包括了小仙坛、凤凰山等窑址群,不仅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而且产量大、质量高,是成熟青瓷发展上的第一个高峰。禁山窑址时代上起东汉,历...
“一共挖出26件陪葬品。”株洲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介绍,这些文物会全部打包带回博物馆,经过修复、整理以及研究之后进行原址保护,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原址保护工作。 上个月月底,株洲市石峰区田心街道一工地内挖出了一座古墓。12月20日下午,考古人员在现场进行最后的清理和打包工作,古墓现场清理工作告一段落。 记者赶到了古墓挖掘的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用蓝色的塑料布将墓葬内的物品细致地打包,然...
“一共挖出26件陪葬品。”株洲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介绍,这些文物会全部打包带回博物馆,经过修复、整理以及研究之后进行原址保护,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原址保护工作。 上个月月底,株洲市石峰区田心街道一工地内挖出了一座古墓(详见本报12月11日A08版《每天经过的水泥路下藏着东汉古墓》)。12月20日下午,考古人员在现场进行最后的清理和打包工作,古墓现场清理工作告一段落。 记者赶到了古墓...
工作人员在现场挖掘墓葬 从墓里挖掘出来的陶灯 11月25日,在石峰区田心一条正在改造的道路上,施工队不经意一挖,一座东汉墓葬重见天日。 经过10多天的挖掘,墓中的陶罐、铁釜、陶灯等7件文物陆续“现身”。这座墓建于东汉什么时期?墓的主人是何身份?昨日,记者赶到挖掘现场,请教了文物局工作人员。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赶到挖掘现场看到,整个墓室9米多长,2米多宽。墓墙用青砖叠...
12月14日,古墓内部砖上的花纹。 在这座东汉墓旁边仅1.7米处,有一座清代墓,它们为邻已有百年历史。遗憾的是,这座清代墓曾被盗墓贼光顾,“你看,这盗洞都快被杂物掩埋,可见这座墓被盗也是有一定的时间了。”对此,王峰感到十分惋惜又特别庆幸,“这座东汉墓我们挖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盗洞之类的痕迹,应该保存得比较完好。” 王峰说,那座清代墓目前看来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价值,“即便里面有珍贵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