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本年度,省非遗中心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力争进入国家级行列,开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还将继续实施“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名家传承工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规划管理,完成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工作,开展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工作。 省非遗中心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月16日,沈阳老北市剧场,评剧、京剧、辽西木偶戏、东北二人转、沈阳相声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悉数亮相百姓舞台,拉开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基层系列展演活动的序幕。 本网从辽宁省文化厅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关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深入生活,辽宁省...
情绪热烈欢快的民间鼓乐合奏声,惟妙惟肖地表演着“画竹”“变脸”“喷火”等绝活的辽西木偶艺人,柔媚洒脱、韵味醇厚的韩派评剧唱腔……16日下午,在沈阳老北市剧场,这些传承了百年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百姓舞台,为北市社区的居民送上一场原汁原味的“非遗”盛宴。 一曲高亢、欢快的鼓乐和鸣,在10位辽宁鼓乐艺人的演绎下,让台下观众欣赏到这原本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才能看到的演奏。辽宁鼓乐,广泛流传于辽宁城乡的一...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已于昨日正式启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率先启幕。涉及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以及科技、航空等领域的22家博物馆将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据沈阳市文广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宋振虹介绍,目前沈阳市共有各类博物馆40余个,广泛分布在文物、教育、农业、军事等系统和行业中。 据初步统计,国有文...
近日,记者从大洼县文化部门获悉,在辽宁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县水利局“二道桥子抽水站旧址”、田家镇“大堡子城址”、“田庄台水上警察一分队旧址”、“田庄台抽水站旧址”、“盘锦农垦局旧址”等5处遗址名列榜单。这是继“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大洼县依法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又一丰硕成果。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田家镇的大堡子城址,探寻古城...
12月14日,《艺术市场》杂志携手舟度文化落户辽宁发布会在沈阳皇朝万鑫酒店举行。著名艺术家姚哲成、徐甲英、郑伯劲、马学鹏、元官良、宋慧莹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此次发布会是由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辽宁舟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手举办。本次发布会意在《艺术市场》杂志在辽宁上市,由舟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做为在辽宁发行的联络站。 《艺术市场》杂志由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
沈阳距今已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文化遗址补充发掘工作日前结束,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首次发现了新乐上层文化时期的房址和一条环壕。专家表示,这为探讨新乐遗址聚落布局提供了新材料。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晓刚介绍,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房址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处,距今已有7200多年历史。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年6月下旬到10月中...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11月27日审议通过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明确了6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并对保护措施、传承人义务与评定等方面做出立法规范。 《条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六类:“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宁省政府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省皮影戏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由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岫岩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协办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项目展演”,拟定于2014年12月8日至10日在岫岩举办。 此次活动省非遗保护中心将在全省范围内选调凌源皮影戏、岫岩皮影戏、盖州皮影戏、复州皮影戏、锦州皮影戏、黑山皮影戏、...
11月27日,第十二届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高票通过《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15年2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迎来了一个依法保护的新阶段,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意义。 《条例》起草过程中进行了省内外的深入调研,并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参考借鉴了外省市的地方立法经验,在紧密联系辽宁实际的基础上,形成...
11月25日,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来自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一校的小学生和家长们走进博物馆展厅,详细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认识传统医学器材。辽宁中医药大学谷峰教授现场给小学生讲解了中草药配制过程。
庄河剪纸以其生动、质朴的鲜明特色曾经在我国的剪纸领域独树一帜,然而,这一技艺在当下却濒临消亡。庄河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月琴对此忧心如焚,为保护好这一传统技艺,已经70多岁的她走遍了当地中小学校,义务教孩子们学习技艺。 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
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20日透露,经过历时7年的古籍摸底普查,全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其中48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国家开展古籍保护工作以来,启动了古籍保护计划,在全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家底,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普查,辽宁省图书馆现存61万部古籍、12万部善本,保存在近2000平方米的书库内。全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存...
近日,盛京满族文化博物馆亮相沈阳并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分为满族的故乡、清王朝发祥地、满族民俗文化等部分。图为参观者在欣赏清代作战服饰。
除明确6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外,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昨日审议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还拟对保护措施、传承人义务与评定等方面做出立法规范。 《条例(草案)》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六类:“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