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乐县老城墙下,有座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翻水洞,文物部门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挖出的竟全是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物。 南乐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有“大名(隶属河北省,与南乐县交界)好城墙,南乐好牌坊”之誉。这里历史上曾经坐落有名字的牌坊40多座,目前荡然无存。 今年入冬后,文物部门对这座水利工程进行发掘,已挖出石牌坊横梁、抱鼓石、皇帝圣旨碑、画像石等石刻文物30多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这句诗中的釜到底长啥样?18日,伊滨区诸葛镇的梁先生将一个锈铁罐送到了市文物局。经专家鉴定,这个锈铁罐其实是一个汉代的铁釜。 挖出的锈铁罐,被随手扔一边 梁先生是一个施工队的负责人。今年9月,在伊滨区诸葛镇铺设热力管道时,梁先生带着施工队开挖路面。 9月底的一天,梁先生正指挥挖掘机在玄奘路与伊洛大道交叉口附近施工。挖掘机挖到2米深左右时,土里滚出来一个大土块。...
10月22日,淮北市濉溪县文物事业管理局接到电话称,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一座古墓。听闻消息,工作人员立即前往查看。专家介绍,初步判断这座古墓是一座东汉古墓,与1992年发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汉墓相距仅有200米,疑似为同一个墓群。 古墓中出土的陶碗 村民无意发现古墓 刘汉(化名)是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人,之前在村里有一片林地,种植了不少树木。前段时间,刘汉把树木砍伐...
古墓中出土的陶碗 10月22日,淮北市濉溪县文物事业管理局接到电话称,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一座古墓。听闻消息,工作人员立即前往查看。专家介绍,初步判断这座古墓是一座东汉古墓,与1992年发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汉墓相距仅有200米,疑似为同一个墓群。 村民无意发现古墓 刘汉(化名)是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人,之前在村里有一片林地,种植了不少树木。前段时间,刘汉把树木砍伐...
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广州城还是仓边路的一小块,中山四路是郊区,而到千年后的南汉,随着城市扩展,中山四路已有了官府的重要建筑。 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中山四路南侧的东汉木井和五代南汉大型建筑基址考古发掘接近尾声,出土300多件文物。据悉,这也是近年广州市区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之一。 考古发掘 南汉大型建筑 考古现场位于农讲所正对面的一个工地,大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现场有两个大...
几年前,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代街村村民李老汉在自家地里,无意间挖出了一个铁疙瘩,后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铁疙瘩为汉代的铁铧(huá)。昨日,李老汉称,曾有人多次上门收购他都没有卖,只是自己收藏。对此,文保部门称,曾多次上门征集文物但未果。 村民翻地时挖出“铁疙瘩”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村民李老汉家中,见到了他捡到的“宝贝”,一个铁铧及部分箭矢头。铧看上去是生铁铸造的,已经有了锈迹,铧身沾着泥土并...
村民拿着一小截枯木闻它的香味 11月11日,成都市崇州公议乡桤木河社区,一块3米长和两块1米长的疑似乌木已经被挖出。 本以为挖到了硬石头,没想到挖出的可能是根千年乌木。11日凌晨,崇州公议乡桤木河社区,有人在田间种树时,挖出一截呈黑色且质地较硬的“大块头”。当地村民赶到田间围观,随着“大块头”近20米长的真容被挖出,不少村民猜测这根巨型木头可能是千年乌木。 11日下午4点30分,记者赶到...
古墓里挖出的陶罐居然有多条脊背,这是什么罐子?11月9日傍晚,河边镇一村民修公路时挖出明代的文物,河边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事发地处置,由于处理及时得当,挖掘出的文物移交给璧山区文物管理所得到妥善处理。 张晓云是河边镇村民,11月9日傍晚时分,张晓云和家人在修公路时挖到三个无主坟,坟里有一些土陶罐,他们当即取出其中的两个,其它的就地掩埋在公路下,因担心是文物,就报了警。河边派出所接到张晓云...
即墨大信镇乔家村一村民,在地里挖土时意外发现一处不寻常的墓穴。记者昨天从即墨市博物馆了解到,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出土的一些陶器碎片和古墓建筑特点,推断这是一处宋元时期的古墓,距今已经近千年历史,应该是当时当地大户人家的家族墓,据猜测周边还可能有其他墓葬群,对研究即墨宋元古墓文化有一定价值。 前天上午,村民李先生在自家地里挖土栽树时,无意间看到地下有几块青砖,由于好奇就多挖了几下,谁知一座圆形的墓穴出...
即墨大信镇乔家村的李大爷,正在自家的地里挖树坑,挖着挖着,挖出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古墓。 眼前这个直径和深度都约一米半左右的大坑,就是李大爷一家昨天挖树坑刨出来的。坑内用青砖垒的整整齐齐,而且还有门,有类似窗户和窗台的构造,像极了一间小屋。 突然冒出的白色石头,和用青砖垒成的圆形图案,吸引了张二龙,好奇的他继续顺势向下挖,渐渐地圆形墙壁漏了出来,类似门窗的造型也相继出现,挖到一米半左右,正当张...
昨天,郑州市民吴先生称,他家住在陇海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附近某小学西侧一小区内,家属楼东侧紧临正施工建设的小学教学楼工地,他在楼顶无意中看到工地内挖出近百个长方形墓坑,还出土了一些陶器。 昨天11时,记者赶到该工地,发现学校大门紧锁,随后记者与林山寨巡防队员杜建民等人一起,来到该小学西侧一家属院。站在居民楼顶看到,工地内挖出有很多长方形的墓穴,密密麻麻近百个。这些墓穴被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覆盖上墨...
校园 发现了古墓群 老师上历史课时 原来地下有人“听” 学校教学楼拆除重建,物探时发现,原来教学楼下,竟然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古墓群,东周时的墓和唐宋时期的墓重重叠叠。昨日,现场的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墓有90多个,挖出的多是陶器。 随葬品多以陶器为主 昨日下午,在陇海西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北200米路西,就是原来的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校门卫介绍,该校因为老教学楼老化,建筑面积小...
郑州一小学工地惊现平民墓群 郑州一小学工地惊现平民墓群 10月30日,郑州市中原区文化宫路外国语西侧正在施工开发建设的小学教学楼工地,挖出近百个长方形墓坑和白骨,挖出的一些出土盆罐瓷器已被相关文物鉴定部门人员运走调查研究。 在文化宫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北约200米路西中原区外国语小学的工地挖掘现场,学校大铁门紧锁,门卫人员称,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林山寨街道办巡防队员杜建民等队员一起...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学生激增,校方无奈扩容,拆除重建时竟发现原来教学楼底下是一古墓群,从东周到宋朝皆有,古墓重重叠叠。引发众多民众前去参观,老校区暮最为密集目前已经清理完毕初步认定为平民墓区,大量陪葬品出土。 郑州一小学由于老教学楼老化,建筑面积小,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所以,就拆除重建。 没想到就在拆除时,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物探,发现这里面有大量的古墓,东周时的墓和唐宋时期的墓重重叠叠。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