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通州东关的“京杭大运河第一驿站”——潞河驿,日前被悄然拆除,通州居民发现后对此举提出质疑。 对此,通州文物专家周良表示,潞河驿年久失修,地上建筑保留意义已经不大,此次拆除后将在原址按照史料记载复建。据了解,目前复建方案正在制订中。 ●发现 居民发现 京门首驿“消失”了 潞河驿位于上营棚户区拆迁范围内,“现身”只有两年,是在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 其建于明永乐年间,作为运河...
市文物局长解读百项工程 未来新开放长城考虑修栈道 “现在是文物保护环境最好的时期。”昨天,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历史名城保护已经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所认知,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还要研究解决。 外城东南角楼今年有望复建 随着“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的启动,明北京城城墙遗迹、永定门瓮城及箭楼、内城...
“这个是属于六朝时期的陶罐,年代比较早,可惜只是一个碎片”;“这个瓦脊龙头栩栩如生和杭州南宋皇宫遗址挖掘出来的龙头一模一样”;“这个是宋朝龙泉窑的瓷碗,要是不破缺的话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日前,余杭区文物专家对径山寺复建工程中出土的陶罐、瓷碗、龙头狮子瓦脊、瓦当等300多件文物进行了...
南方日报(微博)讯 (记者/范琛 实习生/巫珩)2月8日,本报以《六运会主雕塑何时能“回家”》为题报道了六运会主雕塑《夺》在亚运前夕被移走,两年后仍未复建一事,引发市民强烈关注。日前,有关单位作出回应,称雕塑可能将重新选址复建。 广州市重点办工程师蔡蔚表示,由于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功能定位与以前相比有较大变化,原来安放雕塑的位置现在常被用来举办大型活动,在原处重建雕塑或对活动场地造成影响,因此还...
南方日报(微博)讯 (记者/范琛 实习生/巫珩)近日,本报连续推出《六运会主雕塑何时能“回家”?》以及《雕塑《夺》或换点复建》两篇报道,反映六运会主雕塑《夺》被迁移后一直未能复建一事,引起多方关注。日前,记者获悉,该事件又有新进展。各方就《夺》复建选址问题已初步达成一致,雕塑复建动工在望。 记者向雕塑《夺》的创作者罗丽芳了解到,在本月13日市建委组织召开的商议雕塑复建的现场会议中,市重点办、时...
文物专家确定此处为明朝定湖门遗址 寿县古城定湖门复建工程目前正在施工,文物部门发掘出战国和明、清时代的古城门遗址。 为方便交通,1975年寿县县委常委研究决定拆除寿县县城南门、西门瓮城。近年来,随着寿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古城旅游优势,该县决定对西城门即定湖门进行复建。 考古人员介绍,在寿县古城西门遗址考古中不仅发现了清朝城门遗址,还发现了明朝城门遗址,在明朝城门遗址的南部,还有...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梁林故居”要复建更要追责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拆除事件近日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日前北京市东城区的文化委给出事件调查原因,说是开发单位进行了“维修性的拆除”,对此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认为,维修性拆除这在公众面前是一个新词,这个词大家能不能理解,我想提出这个词的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士还应该做出更详细解释。其实公众更不能接受这样的拆除举动,...
综合新华社电 经过持续2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终究没能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 1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引起网上一片哗然。新华社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发现情况属实。 针对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违规拆除一事,根据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随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
■“‘梁林故居’被拆 文物部门调查”追踪 据新华社电27日,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发现情况属实。早在2009年,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就因得到职能部门干预而被叫停,但为何时至今日还是实施了拆除?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保护持续两年多“梁林故居”终被拆 2009年,因涉及商业项目,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
严格控制名城地区新建重大项目,修复古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如永定门瓮城……《意见》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 《意见》不仅关注具体文物,还特别提出历史文物周边的环境协调性概念,更注重古都的整体风貌保护;在保护“物”的同时,强化对“文”的保护和利用,强调古都底蕴的挖掘。 恢复外城东、西角楼 恢复永定门瓮城和外城东、西角楼及内城西南角楼等名城建筑,整治钟鼓楼周边环境、再现...
西单剧场要回来了。17年前,西单剧场从北京地图上被抹去;日前,老北京人脑海里“戏园子”记忆也随岁月流逝慢慢模糊时,西单剧场复建的消息拨动了北京文化圈里人敏感的神经。哈尔飞大戏院名动一时曾经名动一时的“哈尔飞大戏院”,正是西单剧场的前身。这个1930年在奉天会馆东院开办的戏园子,由于当时政要巨贾和戏曲名伶云集,成为北京知名的文化场所。随着城市建设加快,...
2010年6月18日,一个湮没了数百年的历史传奇在这里重新延续。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工匠的艰辛努力,一座失传了数百年的明帝国时代著名陶瓷烧造窑炉——“葫芦窑”破土动工。 景德镇的人们究竟为什么要执意复建这样一座古窑?这座古窑炉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在复原葫芦窑烧造技术的过程中,他们将如何面对悬疑和挑战?他们能否重新找回昔日的光荣与梦想? 2005年,英国伦敦的佳士德拍卖会上,一尊名为“鬼谷子下山...
“让阳光照进老房子”活动广受关注,古书院征文比赛火热报名中 ■阳光社区记者 邓毅富/文(图片由受访者杨华辉、林琳提供) 最近,越秀古书院群将复建,成了本土文化“狂热分子”们的最热话题,阳光社区发起“让阳光照进被遗忘的老房子”,也得到众多读者以报料、拍照、写稿等形式进行反馈。昨日,记者邀约了专家及多名读者一起,考察了何氏书室、庐江书院等古书院,发现长堤真光中学、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学校,都是由这些古...
大小马站书院群复建方案存缺陷? ■新快报记者 吴璇 任磊斌 实习生 何嘉汶 《广州市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规划》上周获市规委会会议通过,这片被毁多年的古书院群有望走上复兴之路。然而,曾为大小马站书院群做保护规划的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昨日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的复建方案存在很大缺陷:曾位于大马站路周边的6处被拆除的书院,将被迁建到保留了多处书院的流水井片区,“这将使流水井地...
近日,为保护文物,北京京西风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3500万元启动了千佛阁复建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工程完工后,千佛阁将再现昔日宏伟风貌,戒台寺建筑将更加完整。该复建工程的启动,同时也拉开了门头沟区全面修缮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三处景区的序幕。 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的戒台寺千佛阁,内因供奉1680尊木雕佛像而闻名于世。由于年久失修,被定为危险建筑,于1965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拆除,进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