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风靡多日的海丝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让古城嗨翻天,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一次又一次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给市民朋友们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此次艺术节既有国际范,又迎合了本土观众的口味,在节目形式上注重推陈出新,表演方式不落窠臼,传统文化元素通过高科技手段演绎得淋漓尽致,一股清新活力的创意旋风正席卷刺桐古城。 □本报记者 殷斯麒 一场光与影的 感官盛宴 城是古城,罐是旧罐,秀是高...
27日晚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子项目——音乐节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拉开序幕,启动异国风情文化与古城全民互动模式。 晚7点,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旧面粉厂华丽变身为全民舞台,体现“海丝”文化的3D灯展与音乐舞蹈艺术表演相辉映,引来全民竞赏。 “我尤其喜欢今晚的民乐表演,它动情演绎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性。”特地前来观看演出的泉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吴静接受本网...
壮观的大兴堡 空房内外,遗留着不少瓷器和制作陶瓷的器具。 作为“海丝”遗迹的大兴堡,位于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于清康熙年间建成。全堡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原有240间房。大兴堡是德化三班郑氏族人抵御外侮、聚族而居的一座家族式的公共建筑。 古堡的构造、用途上均与居住类古堡有所不同,其建筑格局是两排商铺式屋宅,中间有宽敞的中轴街巷,是典型的贸易场所。郑氏后人郑泽洽说,史料就记载...
广州市博物馆6日展出70件该馆近十年来从海内外征集到的清代外销陶瓷,呈现了近代“中国制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的盛况。 瓷器作为高利润的东方舶来品,是17世纪后返航欧洲商船不可缺少的货物。外销瓷器随着欧洲商船漂洋过海,为航行在亚欧之间的商人带来巨额利润,也是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 展厅中,一款“广彩描金徽章开光风景纹汤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广州市博物馆教育推广部副主任邓玉梅介...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10月1日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重新开放,1974年出土的宋古船得以重新展出。 “重新开放的古船陈列馆更贴近生活、更符合现代审美,这是新的海丝印象。”作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35年前第一次对外开放时的第一代讲解员,黄琼琼再次来到古船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设在千年古刹开元寺内,1979年开馆,主要陈列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
2012年,是漳州“海丝”申遗备受瞩目的一年。这一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漳州龙海月港、平和南胜窑、华安东溪窑3处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组成部分列入其中。 月港标志性建筑晏海楼今后将建成月港文化陈列室 东溪窑出土的瓷器 月港海澄的老街 据了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和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项目已列入2014年国家计划,因此,“海上丝...
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成功,并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日前,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团来到风光旖旎的海陵岛十里银滩,走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邀请黄铁坚馆长与我们一起为您揭秘“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打捞到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纯属意外的考古发现:“南海一号”惊艳出水 据黄铁坚介绍,“南海一号”的发现其实是一个美丽的...
古朴依旧 传统里荡漾“海丝”文化 老馆翻新,会不会就此失去厚重的历史味道?这是许多市民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来到现场发现,古船馆曾经斑驳脱落的外墙,如今已焕然一新,但古朴的风味有增无减。 与重装前的风格相似,新的展陈空间外观仍是传统建筑样式,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的元素十分醒目,外墙还装饰有大量色彩鲜艳的古建彩绘,洋溢着浓浓的传统中国氛围。 走进馆内,入口处迎面的照墙为波...
市民观赏华安东溪窑明代青花大罐。 8月8日,由漳州、北海、扬州、宁波、泉州、福州、蓬莱、广州、南京九个城市联合举办的,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市博物馆开幕。展期三个月,截至11月8日闭幕。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舒琳,市领导许荣勇、吴景辉、张翼腾、李惜真以及九城市文广新局、文物局、博物馆负责人等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突出“跨越海洋”的主题,共展...
漳州窑五彩罗盘舟楫帆船鱼纹盘 硬币上有西方人骑马持剑,因而取名为“马剑”银元 南宋玻璃瓶,出土时内装香料 昨日“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漳州博物馆开幕,211件珍贵文物揭开神秘面纱。 这些文物时间跨度大,从秦汉至明清都有,种类丰富,有陶瓷、钱币、铜镜、珠宝等,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的历史见...
今天,由漳州、宁波、蓬莱、扬州、南京、福州、泉州、广州、北海联合主办的“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走过6个城市之后,抵达第7站漳州,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其中,扬州博物馆的26件(套)珍贵文物再次亮相,再现大唐盛世的华彩篇章。 “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打破了地域限制,围绕“海丝”发展史的主线,以始发港为着眼点,梳理出九大城市...
扬博馆藏的一件“唐代绿釉双耳波斯陶壶”是唐代扬州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会点繁盛贸易的实物见证 唐代的扬州依托运河,濒临长江,面向大海,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和“富甲天下”的国际贸易中心。大食(今阿拉伯地区)、波斯(今两伊地区)等国商人带来了珠宝、香料、药材,又从扬州运回瓷器、铜镜等中国特产,外国使节经由扬州转赴...
3日上午,省政协召开“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广东参与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目标、思路和举措等进行座谈。省政协主席朱明国主持会议,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省政协秘书长杨懂和调研组的政协委员参加会议。省文史馆馆员、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建议,利用广州筹办海事博物馆的机遇,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顾涧清认为,广东要抓住海上丝...
水下考古队员正在起取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船板。中新网 海南省博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在修复华光礁出水的瓷碗。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广袤的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航行大通道,千百年来,这条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经过的海域和岛礁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加强南海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南澳一号”等沉船逐渐被发现,一批珍贵文物得以出水。但不可...
昨天,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来自海南、广东、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就加强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讨,并表示将联手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12月,泉州、宁波、广州等城市“海丝”并入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后,申报工作又得到扬州、蓬莱、北海、福州、漳州、南京等6个城市的响应;2012年11月,泉州等9个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